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78、就得能顶刀

278、就得能顶刀

    赵俊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也是考验。

    这会他想的不再是怎么样保住官位,而是想着怎么样在扬州帮朱厚照做点事,因为朱厚照真算是帮忙帮到家了。

    也不用想很久,还是思量过的赵俊顶着大汗抬起了头,眼中闪光:“臣会想办法避开扬州士绅落实税赋钱粮的征收,行皇上在淮安所行之法,让百姓们提产。”

    朱厚照进入了快速模式:“那些大户的税赋怎么办?”

    赵俊快答:“加大征收的力度,迫使其放弃土地,转而营商。”

    “如果他们不配合呢?”

    “绳之以法。”

    “可这样得罪人,你不怕吗?”

    还是犹豫了一下,但顶住了:“怕还是怕,但臣会顶住所有的压力,因为这样做臣在理在法,没有理由一退再退。”

    符合朱厚照从史书上看到的情形,赵俊受到压力也会变通,但不会越过底线,哪怕是好友屈死丢官坐牢,他也没有伸不该伸的手。

    这已经很难得了,官员别说让他当海瑞,就是能做到尽忠职守,也极其难得。

    不可能天底下的官员个个都是天才英杰,不然知府一级都填不满,何谈更下层的官员。

    还是得用普通人,但得给普通人一个没那么多考验的环境,不要让他们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困难。

    至少赵俊顶住了,此法可行。

    对周钥也一样,他也是个普通人,想不出办法来应对刘瑾。

    可他为什么非死不可呢,没献金顶多也就丢官,犯得着自杀吗?

    再联系王恩,朱厚照发现了一个他一直忽略的视角。

    官员的环境不可能一下子改善,刘瑾也还得要保,那么就要考虑二者起冲突时如何消减压力。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意志力,得补一道了,不能逼得老实人太狠。

    得给下面的官员上一个保险。

    两方面着手,一是要设立一个“廉政基金”,让一部分官员面对索贿时不至于求救无门。

    救不了所有的人,但能将一部分还坚守底线的官员保下来。

    但不能白给,官人要向这个基本存入统筹款,拿出一部分自己的俸禄跟着合作社一起投资,这样就能将一大批官员绑上自己的战车。

    而且也要监控这些钱的流向,必须是过渡期内留向指定的对像,比如刘瑾或者张太后的阵营。

    不然就坚决拿下。

    二来也要适当的引导,让刘瑾贪钱的目标转移,别老瞄着下面的“苦哈哈”,挣大钱不香么?

    【叮,助长歪风,昏庸度+10】

    是挺昏的,不让官员们廉洁奉公,反而想着怎么样使他们有钱贿赂奉献,这样的脑洞,除了朱厚照,也是没谁了。

    把这个思路跟赵俊一说,又召来沈沉鱼交待执行,将赵俊感动得涕零不已。

    额外的利润来了。

    赵俊向朱厚照推荐了个人:“陛下,臣的同乡李充嗣有大才,对于民政经济颇有见地,而且士修前辈胆略过人,勇于担当,不似克用这般遇事战战兢兢,必能为皇上分忧。”

    朱厚照脑子里马上翻到了李充嗣的词条,成都内江人,确实是赵俊乡党,户部主事出身,在刑部办过案,头铁,得罪了上司,被贬为岳州通判,又政绩突出升为随州知州。

    改陕西佥事,现在是云南按察使,南北都走齐了,什么职位都干过。

    历史上他还任河南巡抚,鼓动富绅掏钱赈济灾民,还想办法让朱厚照下旨禁镇守太监苛取。

    李充嗣倒是没告状,而是巧妙地列了个河南地面进贡的清单给朱厚照,并大表镇守太监的功劳。

    朱厚照一看清单,得锦鸡飞鹰走狗都有,没进朕的嘴啊。

    于是李充嗣反话正说,将太监廖堂给扳倒了。

    朱厚照对廖堂有印象,就是在京中刘瑾要重用的人,记入小账本。

    他也记住了李充嗣的才情,知道变通,有办法。

    当应天巡抚,宁王叛乱,李充嗣领兵一万屯采石矶拒阻宁王攻南京,还闹出了十万大军的声势,吓得宁王退回南昌,这是有勇有略。

    升工部尚书后来又主持了苏松水利的修建,造福江浙,不畏难。

    还给朱厚照算了一笔账,苏松征粮输内承运库增加了五千内使,粮食也多耗了十三万石,可以裁员,抹平增加的人手与消耗,效率就出来了,能多挣,算盘打得很精到,内库也无话可说,又被采纳了。

    转南京兵部尚书养老,还举荐王守仁让位致仕,有识人之明。

    这是一个有着韩文一样经历却没有韩文那种污点的干才呀,还是会想招不迂腐的聪明人。

    这样的官员真得大用,朱厚照觉得帮赵俊真坑两万多银子不白掏。

    但不能放回北京去,调李充嗣任南宁户部右待郎吧,又特设一个职位,马上就用得着。

    日月银行虽然可以独立于朝堂运作,但还是应该有一下接口,很多朝廷的经济运转是日月银行插不上手的,也应该有一个管理部门与之配套。

    跟顾佐打交道朱厚照没兴致,想来李充嗣这样的妙人不会令人失望。

    到扬州的第一天就有了大收获,朱厚照心情好极了,连着人也大方了,招呼着请赵俊和黄崇德吃饭。

    黄崇德哪敢,想着自己再吐点血,却被朱厚照拒绝了。

    “你不行,将厨子唤来,朕亲自点菜,淮扬菜可改良的地方很多。”

    等黄家的厨子来了,朱厚照拿出了一系列调配料,再一一地跟厨子交待好清炖蟹粉、文思豆腐、三套鸭、软兜脆膳、大煮干丝、松鼠鳜鱼、西施含珠、扬州炒饭、黄桥烧饼、香菇扒菜的做法。

    讲得那叫一个细致入微,让黄崇德都咂舌,皇上也太会享受了。

    昏君嘛。

    真让一众人差点将舌头吞了。

    朱厚照有说法:“黄老板,你在前面帮朕顶刀子,朕也不能让你白挨,这顿饭就是朕的酬劳,淮扬菜刀工讲究,在味道上还可以雕琢,虽然挣不到大钱,可你用着朕的调料和做法,将淮扬菜传遍天下不是什么难事,还能给淮扬带来更多的生意和名望。”

    【叮,忱于享乐,昏庸度+10】

    用后世的厨艺和调料征服大明的菜式,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