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 » 第一百七十六章将军来晚一步

第一百七十六章将军来晚一步

    周仓等人闻言纷纷抬头望天。

    远处乌云遮天、山风怒号,

    几个呼吸的时间天色便暗了下来。

    变天了!

    真的变天了!

    众人脸上都充满了兴奋之色。

    纷纷欣喜赞叹道:

    “果不出白将军所料,这场雨来的恰是时候!”

    “将军真乃神人也,心中唤雨天亦应予。”

    白起没有自满,反而再三叮嘱道:

    “诸位务必再细细巡视堤坝一番,未加固的地方得抓紧加固加深。

    这场雨只怕不小……”

    众人齐声应喏。

    既然天助他们,众人自然要把握住机会。

    周仓等人迅速查缺补漏确保万无一失。

    待众人忙完。

    天色剧变。

    狂风四起。

    风中带雨,雨中藏风。

    大雨来得十分猛烈。

    黄豆大小的雨水,从万丈高空之上倾泻而下。

    砸在人脸上还有些许疼痛。

    雨滴不断砸落在堤坝之下的河水中,激起涟漪无数。

    花草树木在它的击打下,奏响了大自然的乐曲。

    雨水噼里啪啦越越下越大,怒号肆虐的大风越吹越狂。

    众人脸上笑逐颜开,雨水早将众人身子淋透,但众人毫不在意。

    他们仍觉得雨下得还不够猛。

    白起望着笙源谷方向的皇甫嵩大军、以及张燕大军所在之处。

    眼神之中蕴含着锋芒。

    皇甫嵩、张燕,这可是某为你们精心准备的大礼。

    你们就安心收下吧!

    他心中也考虑过,要不要让人事先知会一声张燕。

    毕竟击杀同为起义军的张燕大军,传出去对刘毅名声不好。

    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刘毅整合黑山军的大事。

    可是转念一想。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若是事先知会张燕,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出幺蛾子,进而影响到他的计划。

    怪就怪张燕不识时务没有选择投靠刘毅。

    既如此就怪不得他心狠手辣了。

    大雨连绵一下就是三天。

    原本不到半丈深的河水,经过裴元绍等人筑堤截水后,直接暴涨溢岸。

    深处近达两丈。

    河水湍急,犹如猛兽蓄势待发。

    待到第四日。

    碧空如洗、艳阳高照、空气清新,天地之间完全焕然一新般。

    经历了连续三天大雨。

    重见久违的好天气。

    无论是黑山军将士、还是汉军将士心情均为之大好。

    皇甫嵩一面命人埋锅造饭时,刻意减少数量,制造粮尽错觉。

    一面命人收拾行囊准备撤军。

    洪博等众人依计行事自是不提。

    ……

    对于张燕来说。

    他早已等得不耐。

    按照计划他们早该攻打皇甫嵩大军,奈何遇上大雨天,只好拖到现在。

    好在这场大雨对他们来说也不算坏事。

    他们守在城中,自有躲雨和活动的去处。

    不像汉军将士只能蜗居在营帐之中,活动受阻估计三天下来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关键的是连日大雨,汉军运粮部队行程受阻,更加无法及时赶回。

    大雨天皇甫嵩手下将士又很难继续进山狩猎、下河捕鱼。

    三万多张嘴每天要吃的东西可不少。

    通过斥候传回汉军埋锅造饭留下的痕迹信息。

    张燕心中更加坚信,汉军粮草必然所剩无几。

    收拾行囊定是准备在粮草断绝之前,抽身而退。

    攻打了他们那么久。

    张燕岂能允许皇甫嵩,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于是他迅速召集众将议事。

    议事厅中。

    见众将皆到齐。

    张燕意得志满,满脸兴奋道:

    “大雨连下多日,皇甫嵩手下将士难以进山、难以下河。

    外出征粮的部队又迟迟杳无音讯。

    据斥候传回的信息,汉军将士们已开始收拾行囊准备撤军。

    埋锅造饭的数量更是比先前,少了三分之一。

    可见他们已近无粮。

    军心涣散之下只得令前军、中军士卒先行撤退,后军士卒负责断后。

    眼下这种情况,正是我等破敌的最佳时机。

    诸位且速速召集本部兵马,随本将趁势追击,这回莫让皇甫嵩老儿再跑了!”

    “喏!”

    众人脸色皆是喜色。

    若张燕所言不虚,那这回他们可要把握住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最好歼灭汉军部队、击杀皇甫嵩,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郑义沉思了片刻。

    没有发现什么重大疏漏,便也随着诸将前往整军,准备一举击溃皇甫嵩大军。

    白起所部的三千大军,也被他选择性的忽略了。

    他心中想法与张燕一致,刘毅或许不是真心想增援他们,但也绝不至于会针对他们。

    再者说三千兵马,对他们与张燕合计八九万大军而言,多少有些微不足道。

    皇甫嵩尚且都没有太提防,只派三千人前往驻守。

    他们更不需要太放在心上。

    黑山军众将士整军待发。

    张燕亲自挂帅,留下两万老弱士卒守城。

    领着手下大小将校、三万余精锐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皇甫嵩驻扎之地追击。

    可以说这回他是下足血本,准备与皇甫嵩一决雌雄。

    势必击溃皇甫嵩,为他、为黑山军正名,扬他们黑山军军威!

    张燕率军气势汹汹的一路急行军。

    很快就赶到皇甫嵩大军原先驻扎之地。

    四周静悄悄的。

    除了一些杂物,根本不见一个汉军士卒的身影。

    一名斥候策马赶到。

    恭声汇报道:

    “将军来晚一步,皇甫嵩大军后军刚撤离不久。”

    闻言张燕猛然捏紧拳头,高声询问道:“可探得他们往何方向逃了?”

    “皇甫嵩率大军往笙源谷方向撤离,意欲与张狂所部会师。”

    笙源谷?

    张燕有些不解道:

    “连日下雨,笙源谷中河水必然高涨,水深之处人马亦是难以渡河。

    皇甫嵩数万兵马如何能渡?”

    斥候忙解释道:

    “将军有所不知,数日前皇甫嵩在笙源谷筑坝捕鱼,堵住部分河水。

    笙源谷水位虽有上涨,依旧有几处水浅之地可以渡河。

    只不过速度受限,没有往日顺畅。

    我等若及时追上定能杀他们个进退两难。”

    张燕等诸位将领听完恍然大悟。

    郑义忙追道:“可探得各处河水深几许?”

    斥候不假思索道:

    “深处及胸,浅处仅及膝盖至腰间,汉军士卒正是从浅处撤兵。”

    听完斥候的汇报。

    张燕不愿多做停留,以免让更多的汉军士卒走脱。

    急声喝道:

    “事不宜迟!

    传令众将士火速前往笙源谷,追击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