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 » 第一百八十四章诸位以为如何(感谢“不死不灭张牛逼”打赏)

第一百八十四章诸位以为如何(感谢“不死不灭张牛逼”打赏)

    哎!

    郑义心中无奈叹气。

    明知道皇甫嵩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刘毅是可联结的力量,可张燕就是打心眼里排斥刘毅。

    若是当日张燕听他的劝,用五百战马、千斤镔铁换取刘毅出兵,他们也不会遭此大败!

    比起战死以及被洪水卷走的兵马。

    区区五百战马、千斤镔铁又算得了什么?

    联手刘毅的策略在郑义看来,一直是上上之选。

    奈何这事他做不了主。

    张燕排斥刘毅,他也不好再触张燕霉头。

    转而老话重提道:

    “我军新败兵力虽少亦有三万之数,粮草充足有城可守。

    皇甫嵩远道而来本就粮草难以为继,此前为引诱我等入笙源谷,导致粮草辎重被洪水冲走。

    眼下他们兵力略在我们之上,但粮草成了他们最主要的问题。

    若义所料不错的话,皇甫嵩必与张狂所部联手,率大军急攻我等,欲在粮尽前击败我们。

    皇甫嵩与张狂合兵一处兵力不足四万,我等以三万大军固守城池,未必不能守住。

    皇甫嵩久攻不下,数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数量庞大,粮草难以为继军心必乱,不攻自破。

    此计偏于被动与防守但胜在稳妥,可为中策。”

    郑义看了一眼张燕,继续补充道:

    “若能获得其他起义军势力增援。

    趁皇甫嵩大军退兵之际,我等联手援兵趁而击之可获一胜!

    让这条策略攻守兼备更加完善。”

    听着郑义娓娓道来的计策,张燕暗暗点头。

    这条计策比第一条让他更满意。

    可是想到要联结其他起义军势力,他就有些发愁。

    这一带大小起义军势力,能游说的他都已游说,肯追随他的早已追随于他。

    其余的要么都投靠了刘毅,要么位置离他们很远,即使能够说服他们前来增援。

    不说实力够不够,一来一回也要花上不少时间。

    是以对张燕来说,联合其他起义军势力暂时先不考虑。

    如此一来便只能固守城池,待皇甫嵩粮尽退兵。

    避而不战,传出去对他们的名声或许不好,士气也会更加低落。

    然眼下大败军心未稳,有城不守而与皇甫嵩正面硬干反而不智。

    若选此计当固守城池,操练兵马,静待皇甫嵩退兵再伺机而动。

    张燕心中对这个计策较为认可,却还是带着一丝好奇,继续询问道:

    “云飞最后之策为何?可试言之!”

    郑义淡然一笑:

    “计毒无过断粮。

    固守城池虽稳妥但过于被动,若能主动出击断其粮草,则破敌指日可待!

    在往日此计当为中策。

    奈何眼下我军士气低迷、主力部队损失惨重不宜妄动,故为下策!”

    郑义三策娓娓道来。

    上中下三策诚如他所言,有利有弊,如何取舍全看张燕自己。

    作为下属献策者,郑义最推崇的自然是上策。

    怎奈张燕都不听他把话说完就否定了。

    张燕闻言权衡利弊、陷入沉思。

    求助刘毅不到万不得已之际,绝不考虑。

    固守城池避而不战,待敌粮断不战自乱,符合他们的实情、易于施行。

    断粮之计则能够加速胜利的到来。

    若在以前后两策他完全可以同时施行。

    现在却……

    见张燕迟迟没有说话,郑义忍不住出声道:

    “将军……”

    张燕思绪被拉回现实,有些纠结道:

    “云飞所言皆有可取之处,且先退下,容本将三思后再做定夺。”

    “需要义将上策补充完整否?”

    “暂时不用!先退下吧,本将想一个静静。”

    “喏!”

    郑义无奈告退。

    他明知道张燕抵触刘毅,依旧把联手刘毅之计奉为上策。

    可见他是真心希望张燕能够采纳。

    该说的他都说了,如何取舍就全看张燕自己了……

    在郑义与张燕谈话的同时。

    皇甫嵩领着一万多残兵,与张狂、刘备所部汇合。

    依靠刘备等人大力募兵,眼下兵力达到两万余。

    合计近四万兵马。

    其中主力部队一万五千多人,余下新兵、老弱的战斗力并不算太强。

    这些兵马是皇甫嵩最后的筹码了。

    若再有折损,此番讨贼便只能以失败告终。

    前前后后十万兵马,几乎有半数都之间或间接折在了刘毅手中。

    这让皇甫嵩又恨又叹。

    此子不除,来日必是他们大汉之祸患。

    皇甫嵩有心为国除贼,但眼下已经是不可能了。

    带兵前来讨贼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朝廷耐心有限,若不能早点做出成绩,刘宏必然怪罪。

    好在前番他们在笙源谷占据有力位置,及时逃往两岸,被洪水卷走的兵马远不及张燕。

    前后损失了的兵马要比张燕少得多。

    张燕损失惨重。

    他们粮草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时间再拖下去不仅张燕会缓过气来,他们的粮草更会耗尽,到时候想要镇压张燕就更难了。

    趁张燕现在还没缓过气来。

    为今之计当以快打乱与张燕殊死一搏,镇压完张燕立即回洛阳交差,稳固战果。

    来日再领兵前来征讨刘毅。

    这是皇甫嵩心中的初步打算。

    心中有了计较,他便召集众将商议攻打张燕事宜。

    望着帐下张狂、洪博、刘备等人。

    皇甫嵩开门见山道:

    “经历前番战役张燕元气大伤,手中主力部队不过万人,余下皆是老弱不值一提。

    我军兵力在其之上,然粮草无法支撑我们长久耗下去。

    若不尽快讨贼,必将不占自乱。

    本将欲趁张燕军心未稳趁势挥军攻打,一举剿灭张燕,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班师回朝。

    诸位以为如何?”

    张狂沉吟片刻,不无担忧道:

    “将军所言有理。

    然张燕仍有三万兵马据城而守,逼之太急必死战或投奔马元义。

    若他们二者联合为之奈何?”

    闻言,众人皆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狗急会跳墙,兔子急令会咬人。

    张燕与刘毅虽不太对付,但并不排除走投无路之下张燕会选择投靠刘毅。

    到时候二者联手,刘毅势力壮大,想要征讨可就难上加难了。

    “子初所虑不无道理。”

    皇甫嵩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他顺着张狂的话继续说道:

    “张燕妒贤嫉能、好谋无断之辈。

    他若有心联手刘毅断不会等到今天。

    然我等逼之过急,形势所逼他未尝不会求援或投靠。”

    张狂赞同道:

    “马元义狡诈多端,不可不防。

    将军可遣一将守住毅兴城前来救援的必经之路,防范他们趁火打劫背后捅刀子。”

    皇甫嵩点点头,赫然下令道:

    “季涛!”

    “末将在!”

    洪博应声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