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李小芬的职场炼成记 » 第三十章 杨老师

第三十章 杨老师

    真正开始每日的做课题后,李小芬就成了常驻血液学研究室的人。

    京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血液学研究室,前述的共有四个个部门:细胞形态学血液学研究室,免疫学血液学研究室和细胞遗传学血液学研究室,和干细胞保存及解冻复苏实验室。这四个实验室就位于医院医技楼的三楼。

    细胞形态血液学研究室,主要的功能是血液科每日最基本的骨髓阅片及血涂片阅片,负责人是付连胜老师。免疫学实验室主要是做急慢性白细胞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细胞免疫学分析的,负责人是葛红虹老师。细胞遗传学实验室主要是行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染色体分析等的实验室,负责人是李立文老师。还有就是,血液科每次做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时干细胞的保存及回输时复苏的干细胞保存室,负责人是杨秋平老师。

    在连续两年的临床轮转时,李小芬就已经在血液学实验室待过3个月了。那时是被导师王良教授安排在血液形态室学习骨髓阅片。每日里在显微镜下,观察学习认识白细胞从原始、幼稚的各阶段到发育成熟的各阶段的细胞形态,分辨出是哪个阶段、哪个系别的白细胞。然后由正常过渡到异常,也就是能分辨出患者的骨髓涂片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患了什么疾病。

    不得不说,血液实验室的老师们都很不错!学习骨髓阅片时,付连胜老师和其他的老师们都很热情负责,对每一个细胞,李小芬从完全不认识到最后的能基本的游刃有余,这里面有太多老师们的心血和付出!

    每天看一会儿骨髓片子后,李小芬就会和实验室的老师们聊聊天,帮助老师门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或跑跑腿之类的,慢慢地,李小芬就和实验室的老师们比较熟络了。

    本来在血液科轮转的时候,轮转到干细胞移植无菌室时,因为每次的干细胞回输的问题,李小芬自然得和干细胞保存和解冻复苏的杨秋平老师打交道,慢慢的也熟悉起来。

    李小芬的课题是有关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复合物及其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自然是在免疫学实验室进行。

    免疫学实验室的负责人葛红虹老师,是副主任技师,年龄45岁左右,有着中年女性常见的胖胖的身材,性格偏内向,说话轻声细语、语速很慢。做事情也是有条不紊的。

    针对李小芬的实验,葛老师还是比较支持并且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的!无论从试剂的采购、实验的操作等方面,均给予李小芬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但李小芬感觉得出来,或许葛老师只是出于工作的帮助和关心来帮助李小芬,你并未走进她的生活。

    等到李小芬常驻血液学实验室搞课题时,由于每日待在实验室,空闲时李小芬和杨秋平老师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起来。

    杨老师的年龄50多岁,依然看起来很漂亮。杨老师个子不高,性格是真的很柔和、很平易近人。每次说话都是细细的声音,语速虽然有点快,但你绝对从来没有听过她有大声吼的时候。

    杨老师祖籍是南方人,结婚后随着入帝都工作的老公调迁到帝都工作,在帝都生活都已经快40年了,也算是地道的帝都人。

    由于杨老师的家是住在帝都更市中心的向阳区,离蓝海区的医院距离比较远,老师每天都是带中午饭乘医院的通勤车上下班。

    接触久了,李小芬发现自己更喜欢和杨老师接触和聊天:因为杨老师的平易近人,因为杨老师的性格直爽,因为杨老师的更真心的帮助!

    无论是生活上、工作上还是为人处世上,杨老师都以她多年的社会阅历,而且是毫无保留地教导和帮助李小芬。

    “血液科看起来好像挺平稳和睦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之前,就有人因为职称和研究成果的事情和主任闹翻。所以,你作为一个刚来的学生,一定记住要好好工作,少说话,多和老师接触,不要太多违背老师的意见。而且,你年轻,多干点活也不要计较,要大度些。”

    “科里的每个人的事情,你不要去过多参与别人的私人生活,尤其是护士,还是多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主。”

    “你快要毕业了,毕业你打算留帝都吗?如果你想留帝都我们医院,记住一定要和副主任、实验室的负责人搞好关系,因为她们的意见,也会决定你将来能否留下。”

    “我还真心希望你能留在帝都,我只有两个儿子,我这辈子就喜欢个女儿,你好好干,争取留在帝都,做我的女儿好啦……”

    这就是杨老师,像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教导和帮助着李小芬,而且,平日里,每每带些好吃的,杨老师还会另外再带一份给李小芬。因为和李小芬差不多的个子和身材,杨老师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些很好看的衣服拿给李小芬……

    这让多年在外很少感受到温情的李小芬,感受到了妈妈一般的温暖。如此,李小芬更是从心理上依赖了杨老师。

    每天只要忙完自己的实验,李小芬都会跑到杨老师的房间去和杨老师聊天或者帮杨老师跑跑腿之类的。

    一日,杨老师把李小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很认真地对李小芬说:

    “明天就是周六,又正好是端午节了,我带你去我家吃饭吧!”

    “哎呀不用了,那样太麻烦您了!”李小芬谦让着,

    “不麻烦,正好是周末,你叔叔明天也休息,没关系的,你不要客气啦。”杨老师依然坚持着,

    “别再拒绝我,我都准备好了。明天我来接你。”

    第二日上午大约10点钟,杨老师就来接了李小芬,两个人转乘了两次公交车,大约1个多小时将近中午的十分才到了向阳区杨老师的家里。

    杨老师的家还算蛮大的,三个卧室,中间是一个方厅。李小芬进屋时,厅里的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各色的菜肴等,叔叔和杨老师的两个儿子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小芬感到很不好意思,第一次到老师家里,没想到会吃饭,自己竟然没买点礼物。李小芬觉得自己很是失礼。

    叔叔和杨老师的儿子倒是很是客气,很热情地招呼李小芬进屋来吃饭。杨老师一个劲地说:

    “哎,小芬,别客气,你还是个学生,我们都知道穷学生穷学生的,你不用太在意啦,好好吃饭就好啦。”

    那是李小芬生平第一次在老师家里做客,自己还如此失礼。老师一家人的热情,更让李小芬感到更加不好意思。

    吃完饭,李小芬赶紧帮着杨老师收拾碗筷等。

    接下来的聊天,很少有社交的李小芬很是局促不安,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叔叔就是大概地问了李小芬的家庭情况等一些个人问题。陌生的环境,李小芬是真的很难适应,聊了一会儿,李小芬就告辞了。

    再到后来的上班,在李小芬不知情的情况下,杨老师就开始为李小芬留校的事张罗。杨老师亲自跑到王良教授那里,问李小芬留校的可能性,最后,杨老师问李小芬:

    “要是你留在我们医院,到血液学实验室工作,不干临床你同意吗?”

    “我问过主任了,如果你要是留校,他建议你留在血液学实验室工作。”

    “不干临床啊?哎呀,我学了这么多年,要是不干临床,实在是可惜,再说吧!”李小芬没有太多在意地说。

    ……

    直到多年以后,李小芬才明白了杨老师的良苦用心!只可惜,那时的李小芬,感情没有着落,而长年的学习,也已经令她厌烦,学习和工作已不能再激起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努力的动力了-----

    李小芬就像掉了队的孤雁,生活迷失了方向,所以那时就算有再多的机会,李小芬都不可能有能力去把握……

    这,就是生活!当命运就是要和你开玩笑的时候,那特定的时间段的时候,你也真的就是被命运恣意玩弄,毫无还手之力!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殊的人生履历:或一生平坦毫无风雨,或一生坎坷风雨交加,或一生先苦后甜,或一生先甜后苦……

    或许这就注定了每个人的最终秉承的特殊的生活理念!注定了每个人最终秉承的自己的生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