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李小芬的职场炼成记 » 第六十七章 赚外快

第六十七章 赚外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句话或许是李小芬那时的真正的心理写照!

    生活走入正轨,每日里机械性地上班下班。塞北小城里的人,没有那么大的远大理想和高瞻远瞩,每日里的生活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怎么想办法能多挣点钱”!“怎么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再好一点儿”!

    那时每日里机械上班的李小芬和于何,工资低得不能说出口。每月里每个人也就六七百块钱的收入,于何更惨,比李小芬还低!

    于是,看着做生意的一珠姨和妹妹李小华每日里的“花天酒地”和大肆挥霍,李小芬感到了心灵的失落!

    妹妹的幼儿园一个月都能有将近两千块钱的收入,做厨师的妹夫,更是拿着那塞北小城里看起来的“高薪”----一个月三千多块钱的收入!人家两口子那一个月的收入,几乎都快成了李小芬和于何一年的收入!

    于何还在继续着自己每年都落榜的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殚精竭虑,到头来,每年出成绩的时候,一查,都是差几分……

    于是,每次到妹妹家的时候,妹妹都是调侃的口吻:

    “天天累得要命考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努力了好几年还是一科也没过!有那时间,琢磨着干点啥多好!要不你下来我们一起合伙干饭店算了!”

    每每听到这句话,于何都是默不作声。听得时间久了,李小芬便也开始动摇:

    确实啊!自己家两个人恨不得一年就挣人家一个月的钱!

    “和人家比,咱这日了可怎么过?”

    李小芬开始心里不平衡!不平衡,自然就有情绪,有情绪,自然就会和于何唠叨。

    听着李小芬的唠叨,于何起初也是默不作声!但经不起李小芬的天天磨叽,于何终于爆发,要么就是一听到李小芬唠叨,转头就走;要么就是和李小芬嚷嚷几句!最后大家都不悦结束。

    看着于何每日里窝窝囊囊的样子,李小芬自己终于忍不住了,对于何说:

    “好,你不干,我干!”

    于是,李小芬先是去市场买了一个杆秤,然后,一个周末的日子,李小芬便早早起床,骑自行车去到丹江市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看着李小芬离去,于何自然是不放心,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

    到了丹江市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李小芬进去转了半天。那里到处是大型的运货车,从外地拉来一整车的水果或蔬菜,往外批发。

    每天早上是集中批发的时间,市场里、市场外都被那三轮车挤得满满登登的,到处都是来批发果蔬的人们。那些人们,可真是能干,大包的蔬菜或成箱的水果,抱起来就往三轮车上放,甚至就是那粗壮的女人,也像男人一样,抱着成箱的水果蔬菜等,往车上放……

    拥挤的人群中,李小芬终于选定一个批发苹果梨的商贩,批发了两箱苹果梨。看着李小芬买好苹果梨,于何跟着,把那两箱苹果梨抱出批发市场,来到两个人放自行车的地方,一人一箱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用绳子固定好,骑车往家里走。

    到了家附近的早市上,于何把两箱苹果梨拿下来,于是,李小芬开始了她人生卖水果的尝试。

    打开箱子,把苹果梨摆出来,李小芬开始坐在空箱子上等顾客上门。

    看着李小芬在卖水果,于何自然不会回家,也待在旁边和李小芬一道卖水果。

    塞北小城的早市,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购买地。所以,早市上人很多,人来人往,拥挤不堪。

    看着旁边的卖家在卖力的大声吆喝:

    “豆角啦豆角啦,五块钱三斤,”

    “茄子便宜啦,一块五一斤”……

    李小芬也想吆喝吆喝,可张张嘴,无论如何也没喊出声来!于是李小芬就让于何喊,于何自然更不如李小芬,连张嘴都张不开。

    眼看着别人家里的接连不断的出售,而自己摊位前没一个人驻足,李小芬终于不能再装了,扯开喉咙,开始吆喝起来:

    “哎,卖梨了,卖梨了,新鲜的苹果梨,便宜啦!五块钱三斤!五块钱三斤啦!”

    费力地吆喝半天,李小芬终于开张了,卖出去了三斤梨。

    或许凡事你开始做了,就不再那么难了,李小芬开始接连不断地吆喝,

    “新鲜便宜的苹果梨啦!又甜又脆的苹果梨啦!”

    就这样,李小芬不停地卖力吆喝拉拢顾客,于何称称,一上午的时间,大部分的苹果梨被卖了出去。

    卖力的一上午,李小芬和于何算了算,批发梨的成本赚回来了。没赚到什么太多的钱,但赚了大半箱的苹果梨吃。

    李小芬和于何把剩下的苹果梨带回家,一上午的吆喝和出摊,看起来容易,一上午后,也是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后,这一次的卖梨经历,李小芬终于知道了,那体力活,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那生意,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赚了半箱梨的生意,将李小芬心里做生意的念头给熄灭了……

    不是做生意的料,自然就还得回归本行!

    李小芬又开始物色,干自己本行有没有什么外快可以赚的。

    考察了半天,发现,在塞北小城,开诊所还挺火的!

    那几年的塞北小城,医保不是很普及,老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轻来轻去的,一般不会去医院,而是到小诊所去挂挂点滴打打针。或者就是自己去药店买点药吃。

    但自己开诊所,要办理各种执照等,还要有场所。显然,各种询问尝试后,李小芬发现自己根本就没那个勇气,也没那个财力和物力和人力去自己经营一家诊所,自然,这个赚钱的念头也被熄灭……

    自己开不行,那么能否兼职呢?

    李小芬又开始各家诊所询问,结果,人家要全职的,这李小芬肯定是不能做到,自然也泡汤。

    自己不行,那么于何想办法啊!

    李小芬听说,别人好多人上班的同时,自己在外面给人家代理账务,一个月就去一到二次,如此,可以代理好多家,那累计起来的钱每个月也就不少了。

    李小芬很兴奋地讲给于何听,但于何一句话就难住了李小芬:

    “大公司人家必定要有固定的会计,小公司都是自己家人算账,要你会计干嘛?所以,你要我给人家代账,我上哪里去找要我代账的单位或公司啊?”

    ……

    于是,李小芬就继续纠结在“如何让自己发财”的梦想里,每日里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可最终,还是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