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荔枝陨 » 第十九章 老臣忠心

第十九章 老臣忠心

    天际线的那一头,这日的长安城日丽风和,一派蓬勃之气。退了早朝的圣人刚回到含元殿,内侍监高力士便吩咐御膳房今日加膳。宫中的太监们见圣人如此心情大悦,胃口正开,没搞明白究竟有何喜事,三三俩俩聚在一起窃窃交谈着,被突然出现的高力士厉声喝散。

    原来方才早朝之上,圣人得报,青海哥舒翰部神威、应龙两城皆告修讫,陇右各部业已整军完毕,大军不日即要向吐蕃所占据的石堡城进发。哥舒翰作为统兵大元帅亦在呈送圣人的奏报中立下军令状,三十日内定传捷报,誓要拿下石堡城。

    石堡城,因其地势三面险绝,仅一径可上,易守难攻,故又名铁仞城,且山道险远,粮草辎重难以为继,自开元十七年起,虽屡次被唐军攻占,却每次又被吐蕃给夺了回去。多位朝中大将虽劳师远征,却都只能遗恨而归。数年下来,埋骨此城下的中原将士数以万计,每每念及此,圣人无不痛心至涕怀落泪。

    如今哥舒翰的陇右大军在吐蕃军眼皮底下修筑神威、应龙二城,广调粮草整军半年,只为一战毕其功。眼下真到了开战这一天,圣人心中兴奋难抑,也便兴致大开。

    正待上膳之时,殿外忽有中人近前奏报,太常寺秘书监裴齐丘府上派人入宫报喜,永宁公主于今晨诞下男婴,奏请圣人赐名。圣人听报喜不自禁,快步走出殿外,抬头望天道:“难怪朕觉着今日天朗气清,定是有吉事降临,原是永宁得喜。”一旁随侍的高力士附和着说道:“恭贺大家喜得外孙!永宁殿下与裴驸马喜得子嗣!适逢前方将士出征,趁着有此新喜添福,必定旗开得胜!”

    自从开元元年起,这高力士便已侍奉圣人左右,其思虑之周全,行事之合理,在圣人的后宫以及日常起居的大部分时间内扮演着无人能及的角色。除了官阶为从四品上的知内侍省事之外,高力士还有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身份便是右监门卫将军,从三品,负责掌管皇宫诸门禁卫,出入宫廷的人或财物器用,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照例此官职应由武官充任,且因鉴于历代宦官干政的教训,太宗于贞观年间曾立下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而如今圣人器重高力士,明显已将太宗定制抛在脑后。不过有幸的是,高力士自中宗时便开始侍奉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几十年来可谓忠心耿耿,一切利害盘算都以圣人为中心,圣人对他自然是百倍信任。

    此时圣人听了一旁高力士的颂调后愈加高兴,双手搓拳,琢磨着如何为爱女永宁庆贺喜事。高力士似是看透了圣人的心思,俯身奏秉道:“大家鸿福德运,公主驸马喜得贵子,自当庆贺。但照礼制,即便要办诞生仪也应由裴府遵礼操办,大家只须赐名即可,不宜明目赏赐。”

    圣人听了这话脸色顿时一沉,说道:“你倒是眼明得很,已然猜出朕的心思。但永宁乃朕钟爱,哪用顾那么多规制?赏赐断不可少!”

    高力士俯身不起,继续坚持说道:“臣知大家偏爱有因,但臣也记得开元二十六年永宁殿下册封公主时,大家已破制封一千户,比别家公主多出一倍,如今又要额外破例赏赐,不知后宫中又会生出多少闲言碎语来?”见圣人沉默不作声,高力士继续说道,“况且永宁殿下素来仗着大家的偏宠,在宫里宫外行事多有逾矩,待人接物亦是大开大合,难免不会受人非议。”

    此时午膳已经上齐,圣人听完依然沉吟不语,只身踱回龙榻之上。话说这里头的一段往事,只有多年陪伴君侧的高力士才清楚,永宁乃圣人早年宠爱之华妃所生,可惜华妃不幸难产而死,圣人心痛万分,便一直视永宁为珍宝,偏爱有加。但高力士亦十分清楚圣人脾气,既有的心思很难再给生生噎回去,见圣人一时踟蹰,便也回身凑近到龙榻前禀道:“如若大家执意要赏,臣倒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可让大家既为永宁殿下庆喜,又替殿下做得人情。”

    圣人这才开口回问道:“说来听听。”

    高力士回禀说:“三日后便是端午佳节,大家可在承天门设下家宴,遍请诸位王子与后妃娘娘一同过节。前日少府铸钱监呈上来新铸的三百枚金开元通宝币,臣让置于后殿,大家还未及御览。臣的想法是,只须在端午宴席间致贺驸马府永宁殿下生子,二百金币乘兴遍赏众人,余下一百,臣自会转交到公主手中。诸王子与娘娘凭空得赏,定会记下永宁殿下的人情。”说着便差人将三百枚金币从后殿取来。

    圣人听完高力士的一番盘算,心中甚是感慰,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历经多少风风雨雨,若不是你始终伴朕左右,为朕出言划策,真不知如今会是哪般景象?”高力士闻言惶恐,当即叩倒在地万谢圣恩。圣人起身走到跟前俯身亲手将高力士扶起,轻声说:“朕此次借永宁生子为由,欲重赏他裴府,其实另有打算。”

    高力士一听,未知其中还有文章,便恭敬地回道:“请大家明示。”

    圣人边坐回到龙榻上边说道:“此番朕令哥舒翰在青海整军数万,目标只有一个,便是那安西四镇咽喉要道上的铁仞石堡城。此城若长久被吐蕃所据,那整条河西走廊犹如被他掐住了喉咙一般,安西四镇将永无宁日。但若是此城为朕所有,就会像是悬在他吐蕃人头上的一把利刃,令其日日难安,则我河西安矣,安西四镇安矣。”

    高力士认真地听着,附和道:“大家运筹帷幄,战略英明!”

    圣人被夸地很高兴,继续说道:“故而,此番哥舒翰出征势在必得,绝不能有任何差池!不过即便他深知朕心,在奏报之中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毕竟数万之众均听令其一人调遣,开元以来未有先例……”

    高力士似是听出了话中弦音,接话道:“大家的顾虑想必是因为哥舒翰非汉人。开元时几番出兵吐蕃,统兵元帅皇甫惟明、王忠嗣等人皆系汉人,哥舒翰出身突厥,此番尽用其为大元帅,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圣人点着头赞许道:“果然老臣也!如今出征将令已发,悔是来不及了。故而朕想给哥舒翰派个副帅,你看如何?”

    高力士没有立即回答,暗自思考了一阵,进言道:“大家不可。如若此时派个副帅前去,那哥舒翰反倒真要生出异心不可!”

    “噢!当真?”圣人一时未决。

    高力士继续说道:“所谓用人不疑。大家可是已忘记当时此人如何为王忠嗣求情开脱之状乎?故而臣观此人,若大家放心用之,定不相负,若是多此一举派个副帅,明摆着对其不信任,突厥人性情刚烈,不忍其辱,反生异状。”

    圣人听此言,回想起当时王忠嗣因涉及太子一案,本已下旨即斩,正是那哥舒翰一路追着龙辇,声泪俱下,为自己的老上级舍命担保,方才救下王忠嗣一命。

    高力士见圣人正回想,继而进言道:“臣斗胆料想,大家可是本想让那驸马爷裴齐丘去做副帅一职?”

    圣人听得回过神来,甚感惊讶道:“这一辙竟然也被你看破?正是如此,派别人去朕不放心,至于朕的那些儿子们,小的还不经事,大的去了更不放心。朕觉得这裴齐丘为人端正,行事稳重,早几年听闻他与那韦坚颇有来往,后来韦坚身败,他却能独善其身,可见此人不俗。朕想他裴家之内,加上其父裴巽、侄子裴颍一共娶了我大唐三位公主,如何不为朕李家所用?况且自打永宁嫁入裴府后,她那刁蛮任性的脾气也好了许多,定是与那裴齐丘多有影响。如此看来,此人确实可堪一用。”

    高力士接话道:“大家考虑得是!王子们本不宜派与蕃将同伍,派驸马前去亦可测其忠心,以备无患。但是,驸马爷素不见刀枪,若直接派其任副帅,定被哥舒翰一眼识破是大家派去防着他的,倘若哥舒翰果真因此生出异心又得不偿失了,且极有可能会对驸马不利,万一有个意外,永宁殿下与刚降生的小世子该如何是好?”

    “这朕倒确实未曾想过。”圣人似有些尴尬。

    高力士见机开始替圣人圆场了:“臣有一策可两全其事,既防了哥舒翰,又不会迫其造反。”

    “你今天这关子是卖了一个又一个啊。快说!”圣人催话道。

    “驸马仍可前去上任,不过只任个监军即可,不宜随大军同征,可留守在鄯州城陇右节度使府,时刻飞书京城回报军情。如此哥舒翰自可安心带兵,驸马亦无性命之虞。”高力士回禀道。

    圣人听完皱了下眉,随即说道:“好!就依你之言。眼下着你速去安排承天门家宴一事。待家宴之后,即到驸马府宣朕的旨意。”

    高力士既得圣令便承旨而出,召集各宫大小太监们即刻到内侍监听候差遣,将三日后的圣人家宴以及前前后后一干事宜吩咐地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