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荔枝陨 » 第六十五章 尽释前疑

第六十五章 尽释前疑

    求得荐信的独孤准备回家取些必需之物,不料却见一名军官模样的人牵着马寻到自家门前,心里一个咯噔,以为是官兵查上了门,再一看却并无兵士跟随,待那人摘下帽盔,独孤方才认出来,这不是贾三郎回来了嘛。

    贾幼邻似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倾倒,与独孤也不客套了,劈头盖脸便问道:“听说圣人一怒之下便抄了质子府,这到底是谁给出的馊主意?”

    独孤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见他只顾沉默,贾幼邻愈发愤懑:“如今这朝中到底谁说了算?是圣人还是那杨国忠?”

    独孤深知其意,索性切入主题道:“兄此番急着回京,可是河东生了变故?”

    贾幼邻重重叹了口气,回道:“方才一路进城,这街坊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何人知晓那河东之地早已沦为人间地狱!”说着瞪圆了眼睛喘着粗气。

    “什么?”独孤以为他太过夸张,不敢相信,“只听说安史叛军来势极凶,半月之内连下数郡,但多半是望风而降,何以有‘人间地狱’之说?”

    贾幼邻紧锁着眉头摆手道:“你是不知道,那些蛮子兵根本不按常理,那些望风而降的各城郡守们,开城门前说好的保境投诚,可城门一开,一声令下,蛮子们一拥而入,人畜不分抢个一干二净,稍有不从便大开杀戒,如今河东之地到处是血流成河,即便侥幸存活的,也是男的充军,女的作奴。”

    “竟有这事?!”独孤听得瞠目结舌。

    “好在有颜公出面,”贾幼邻接着说,“一纸保境书送到安禄山面前,终于蛮子兵这才有了管束。”

    “如此说来,连颜公也投了诚?”独孤惊问道。

    贾幼邻摇摇头,不敢大声地说:“此乃颜公权宜之计,贼兵势大,硬拼不是办法,其实颜公与其兄常山太守颜昕、真定县令贾深、内丘县令张通幽诸公早有密议,暂且投诚附贼,以图后变。”

    “原是如此。”

    “早一个月前颜公曾派人送书往京城,请求朝廷自太原府增兵土门关,却被太原府尹杨光翙以惑众乱军之名半道遣回,如今此人已身首异处,也算是报应。颜公深知土门关乃是太行山咽喉要塞,不可不守,但听说新任太原府尹王承业乃是投在杨国忠门下,颜公早年受杨国忠所恶外谪,如今却不便与其周旋。”贾幼邻倒着苦水。

    见独孤并不接话,贾幼邻索性直言不讳道:“我知道你与那杨国忠有旧,这才向颜公请缨特地回京来找你商计。”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幅手绘的河北道战防图,将安禄山大军的动向和位置,以及土门关的关键所在一一讲明。独孤看得明白,照这势头叛军指日便可南下渡河,不日便可兵临东都洛阳城下,而颜公们所在河北诸郡县反倒成了叛军后方,若那时可起兵断贼后路,或还可解洛阳之危。

    “若此时能出兵土门,乱敌后方,定能助各郡义军一举破贼!”贾幼邻手指在战防图上来回比划,很是激昂。

    独孤点着头表示赞同他的判断,说道:“那王承业确系杨国忠所荐不错,可兄切莫再提我与他杨国忠有旧。当时入翰帅府幕僚,表面看是得其所荐,但私底下我并未求过他一字一句啊!”

    “嗬,照你这么说,你完全不在乎这翰帅府的身份喽?”贾幼邻摇头道:“说得可轻巧啊,你可知道,每年有多少人进京来给杨国忠送礼,眼巴巴地望着他给在京城谋个落脚处?”

    一句话堵得独孤接不上来,贾幼邻接着又说:“你倒是说过,当时杨国忠荐你是为了拉拢翰帅,可你从没想过他花了这么大力气把你弄进翰帅府,照理你就应该为其所用,怎么后来又没动静了呢?”

    “说不定他嫌我人微言轻,派不上多大用处。况且后来翰帅不也确实靠了杨国忠便官运亨通了么?”独孤争辩说。

    “即便如此,你也是他杨国忠的人,此人如此阴谋算尽,即便拉拢翰帅,同样会留有一手,这么久日子了,他从未要求过你对他这位‘荐主’有过丝毫‘报答’之举么?”

    “我……”独孤语塞了,再强辩不出。

    “依我看,最有可能的还就是你那位杨太真府里的红颜知己啊!她太了解你独孤其人了,恃才而傲物,不屑与杨国忠之流沆瀣一气,而她与杨太真的关系又绝非一般,若果真是她替你挡了杨国忠的私念却还能保你进得翰帅府供职,此女子当真不简单呐!”

    独孤听了这话,突然觉得脸上烧得厉害。难道这一切真的都是千金在背后为自己谋算?细细回想起来,自己刚入翰帅府上不久,倒是接到过一封转自王思礼将军的翰帅手函,说朝廷要往安禄山的范阳府派一名观察使,有意推荐他去赴任。说是朝廷的意思,其实就是杨国忠想在安禄山手下安插个内应。

    当时独孤很是为难,不过还未等他回复,而后便听说御史吉温已奉召赴任,不久李林甫暴病而亡,杨国忠升任宰相,哪曾想到那吉温受尽了安禄山的好处便倒戈换了主子,因吉温出身李党,杨国忠一怒之下便重提李林甫案,牵累一众人罢职贬官,想来正是韦府外谪出京之时,难不成其中真有关联?

    再有,后来圣人想以隆义郡主下嫁质子府安庆宗,不料遭质子严辞拒绝而大怒,最后隆义郡主竟下嫁给了许云封,说不定是作为交换,杨国忠也同意私下安排燕翎嫁入质子府,旁人许是不知,但独孤此时想来,这两桩事背后必定都少不了千金的影子。

    即便明白了这些曲折,独孤仍不清楚,贾幼邻提及千金的用意。

    贾幼邻见他半晌不语,便直入正题道:“其他先不说,既然眼下是他杨国忠当道,若我料想不错,你去找这位千金姑娘商量,她定有办法使杨国忠同意出兵土门关。”

    独孤仍就琢磨不定,贾幼邻急了:“今天这忙你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如今土门关由贼将李钦凑的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驻守,关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十日之内颜公见不到我回去,自会率本部兵马前去土门叩关,是成是败听天由命!”

    终于,独孤站起身回道:“好,幼邻兄不必再多言,我答应你便是。”独孤心里盘算着,此时圣人虽已回京主持大局,但杨太真未得圣命,一定还在华清宫待令,千金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