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荔枝陨 » 第六十八章 贼势滔天

第六十八章 贼势滔天

    独孤一人一骑从长安出发,仅一昼夜便出潼关外,已是人困马乏,可眼看日头薄暮,天气转阴,一场大风雪须臾即至。不敢再多耽搁,在驿舍稍作停留便又重新上路,过函谷关后狂奔数百里终于来到洛阳城下。

    已是腊月十一日深夜,鹅毛般的雪花纷飞而落,城门内外片刻即雪深盈尺。独孤等不及天明开城,径取洛水夜市入城,城内老宅位于洛水南岸尚善坊,与东都皇城掖门仅一水之隔。

    虽时辰已过午夜,可近几日洛阳城中鼓角铮铮,通宵达旦,除了早已出城避难的百姓,留下的人日夜都处在惶恐不安之中。

    “夫人夫人,少主从长安来了。”细娘听得独孤来到,忙去长孙氏房中通报。独孤跨进门来,母亲长孙氏正披衣坐于榻边,见儿子赶来,无法起身来迎,一双泪眼早已模糊不清,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母亲大人,”独孤扑通跪到母亲跟前,满是哭腔,“儿子大不孝,连累母亲至此……”

    “继儿,你怎么来了?”长孙氏扶起独孤,问道,“德康捎去的东西可收到了?儿既来此,可是朝廷派大军前来?”

    没等独孤回答,细娘在一旁急着说:“少主你快帮着劝劝夫人吧!自打德康去了长安,街坊里人人传言安禄山大军马上就要攻到城下,又传北蛮子杀人不眨眼,我劝夫人早些出城南下,可夫人坚持不许,硬说要等德康回来后才走。”

    “害母亲受惊了,”独孤自责说,“外头情势紧迫,儿一路赶来,听闻叛军不日即到洛阳,随时都有可能攻城,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

    “这么说你并非随军而来?”长孙氏脸色一沉,转喜为怒,质问说:“眼下贼人横行肆虐,荼毒百姓,你有军命在身,不在京中当值,听候调令,跑来此地作甚?”

    长孙氏当头一番责难说得独孤无言以对,好在细娘也帮着解围,说眼下情急的是城外局势紧张,不容再有迟缓。长孙氏体谅儿子一番苦心,也便作罢,答应明日一早便收拾行李,尽快出城南下。

    其实就在独孤赶往洛阳的途中,安禄山大军已攻克荥阳,继而马不停蹄向西进发,洛阳城只剩二十里外的最后一道防线——虎牢关。洛阳镇守封常清除一队亲兵外,仓促间在洛阳周边散重金也募集了六万余人,可其中大多是市井无赖,好歹挑出一半相对精干的往虎牢关驻防,总算拼凑出了两道防线来。

    另一边安禄山则故意下令前军缓行,待后续部队跟上后,二十万大军在虎牢关前铺得漫山遍野,那乌压压的阵势实在摄人心魄。

    关上那些临时招募来的散兵游勇们哪里见识过这般场面,待震天动地的鼓角声一响,城墙上吓破了胆的官军皆自坠如雨,不出一个多时辰,竟有千余人出逃,逼得封常清不得不下令将抓获的逃兵就地砍了脑袋以正军法,这才稍稍止住逃兵之势。

    封常清明知叛军势不可挡,若不战而撤,非死无他,只能硬着头皮带兵出阵迎敌。安禄山将其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曳落河”排在全阵最前,只一次冲锋就将唐军兵阵冲得七零八落,任封常清如何呼喊也挡不住一触即溃的局面,最后仅率百余人狼狈逃回关内,留下万余乌合之众在关外任叛军肆意宰杀。他心里清楚,虎牢关已不能守,不出半日便领着残余往洛阳城方向撤退。

    兵源战力虽如此不堪,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退守途中的封常清还是在婴子谷打了轻敌冒进追上来的叛军前锋骑兵一个漂亮的伏击,为退入洛阳城内的守军多争取了一天的备战时间。

    腊月十二这日天刚刚放亮,下了一夜的大雪总算停了,洛阳城头上的兵士们也终于看清了城外敌军的情况,各处城门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辰时一刻,安禄山下令攻城,铺天盖地的士兵山呼海啸一般从四面八方开始进攻。

    此刻尚在城中正准备动身的独孤听到那熟悉的鼓角声和嗡嗡振耳的喊杀声,心头一沉,没想到叛军来得如此之快!独孤心里明白,根本等不到明日了,叛军已开始攻城,此时定然已将城池团团围住。

    他疾步走出坊外,只见大街上一众受了惊吓的百姓正背着大小行囊各自逃命,有的往城西,有的往城南。独孤心乱如麻,正踌躇时,发现临水码头上靠着一艘舢船,一位掌柜模样的商贩正手忙脚乱地将一个个货箱搬上船。对,走水路!眼下这是唯一的出路了。

    好歹央求了一阵,外加数张宝钞,那位掌柜才肯从船舱内搬出几个箱子,腾些地方作藏身之用,独孤带着母亲长孙氏和细娘一起坐上舢板,即刻便沿水出城。

    行不出半里,只听岸上有兵士在喊:“贼兵杀进城啦!”独孤探身望去,河岸上、城头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横流的血水染红了一整片雪地,甚至河道中也到处漂浮着或砍死、或溺死的兵士,其状惨不忍睹!

    一路上偶尔从岸上飞来几支流矢,直直地扎在船甲板上,惊得长孙氏只能紧闭双目,口中默念着菩萨保佑。不知又走出多远,终于杀戮声渐渐隐去,幸好安禄山的大军里头没有水军,待舢船出了外城,船掌柜才敢扬起帆来加速前进,顺游向下,算是侥幸逃出生天。

    长孙氏忍不住默默流着泪道:“可惜了你父亲那守了一辈子的老宅子,也不知会被那帮贼人糟践成什么样……”

    从城外到城内且战且退的封常清虽已是身先士卒,身负多处刀伤,最后仍只带着不足百骑夺禁苑西墙而出,一路直奔驻扎在陕郡的高仙芝部,身后那临时凑来的六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确实只用了一天时间,东都洛阳便尽落叛军之手,安禄山大军已达巅峰之势,似是无人能挡。

    消息传回长安,李隆基大惊失色,怒骂封常清无能鼠辈,丢了东都还有脸活着逃出来,一纸罪诏将其罢官削爵,贬为白丁从军。好在高仙芝深知战败失城绝非封常清之过,虽奉诏降罪于他,但仍旧与其同帐议事,二人凭借多年统兵经验,不约而同地得出一致的对策,弃陕郡无险可守之地,退往潼关凭险拒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