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荔枝陨 » 第八十一章 寒意迫近

第八十一章 寒意迫近

    独孤回想起洛阳城破时的惨状,他不敢去想叛军攻入长安城后更会是何等模样。他盘算着,若是千金还在长安城,他非得回去找到她才行。

    当晚深夜,御驾苦苦支撑着赶了近百里路才抵达金城县驿,县令和驿丞不出意外地也早没了人影。所有人都累得暂时忘记了饥饿,一众皇室、大臣和将士们不分你我地席地而卧,东倒西歪睡了一地。

    独孤怕陈玄礼阻难,趁此时直接来到广平郡王的驿舍请命离队。不料在驿舍门前被郡王亲兵拦下,他见一匹高头黑马拴在门桩上,顿时觉得眼熟。

    片刻后,只见一人从门后出来,正是陈玄礼将军。他手握剑柄,神情凝重,见有人在门外却一言不发便径自离开。独孤并无他法,只得耐着性子在外头又等了好一阵子,终于见到那匹黑马的主人,竟是王思礼!

    他应是认出了独孤,但并未停下,迅速上马离去。独孤还愣在原地,刚想开口却见他又调转马头回了来。他来到独孤跟前,问道:“你小子在这里作甚?”没等独孤回答,他朝一旁使了个眼神低声道:“随我来。”

    就算潼关已破,败军也应退守长安,王思礼此时不在军中,难道长安城也已尽落敌手?独孤没跟出多远,急切想知道缘由,一步拦在了王思礼面前。“将军为何在此地?”他问道。

    只见王思礼双目紧闭,叹口气道:“你可知,翰帅此时已投了安禄山。”

    犹如五雷轰顶一般,独孤不敢相信这话。“陛下的催战令一道接一道,翰帅不得已出兵,谁知中了敌人奸计,兵败如山倒啊!一战下来,只剩下不到百余人随我突围出来,长安是守不住了。”王思礼顿了顿接着说,“幸好御驾走得及时,不然此刻已被贼军围在城里。”

    独孤缓过神来,想着自己从长安出发时还不知要去往何处,而王思礼方从潼关败下来,却已得知御驾行踪追到此地。他直直地盯着王思礼问道:“将军还没回答末将,为何在此?”

    “若我不至此,有谁能相信,十几万大军竟能在一夜间灰飞烟灭?又有谁会知道,我数万将士众志成城,誓死相抗,到头来却被国贼葬送于一旦?”王思礼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未曾见识过,却在此时此地用情哭诉,流下泪来。“可怜了我那帮十几年的兄弟们,都成了贼人的刀下冤魂!”

    独孤沉默了,他清楚军中早有风言,“国贼”说的正是被指为圣人身边的奸佞杨国忠。这般的忿恨便是王思礼赶来此地的原因,可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去圣人跟前痛诉,而是来见了广平郡王,还有陈玄礼。想起方才陈老将军手执剑柄,怒气未平匆匆离去的模样,独孤似乎感觉出了背后的一丝寒意。

    杨国忠摘下沉重的盔帽,递给身边的侍从,觉得还是不解热,索性连铠甲也想一并换掉。“你方才说这地方叫什么?”见儿子杨喧走进营帐来,他不耐烦地问道。

    “马嵬坡。据说从西域进京的商队都要经过这里,为避贼人,故而这驿站也修得像个城池。父亲,下一站便有接应了,再忍一忍。”杨喧边回答着边示意侍从退下。

    杨国忠顿时警觉起来,抄起手边的地图细细地看着,问道:“魏方进准备了多少人马?”

    “魏大夫的人来说,他有一名心腹之将已在陈仓募得兵士千人,可做接应,十日后还有蜀中来的五千兵马前来护卫圣驾。”

    “陈仓有一千人?”杨国忠听得眼睛发亮,“怎不早说?那还驻扎此地作甚,赶紧继续赶路啊!”说着就要去唤侍从取甲盔和马来。

    “父亲,儿子也是才听到的信。”杨喧拦住他说,“方才儿子已去见过陈将军,商议圣驾在马嵬驿稍作歇脚,今晚便赶到陈仓。”杨喧停了下来,没往下说。

    “怎么?他不同意?”杨国忠见杨喧眉头深锁,已知其意。

    “陈将军说这才走了百多里路,带出城的三千士兵已逃散了好几百人,若再不驻军,觅些粮草来整顿兵马,到不了蜀地便会逃逸散尽。”

    “逃光了才好!谁要他的兵了?你没瞧见吗,一个个娇惯的不成样,赶了些路就哭爹喊娘,去要个吃的还不情不愿。”杨国忠很是恼怒道。

    “话虽如此,倘若有叛军追来,没有这班禁军护卫可如何是好?”杨喧左右为难地解释道,怕父亲责怪自己没能在陈玄礼面前强硬表态。

    杨国忠听了反是更加不悦:“所以更不能停下来,圣驾尽早赶到陈仓就安全了。况且圣驾是停是走,何时由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