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回三国,我相术无敌 » 第十九章 发檄文徐放揽英雄

第十九章 发檄文徐放揽英雄

    有了典韦前来投靠的先例,徐放想到了一个令他实力倍增的好办法。

    他一边赶路一边让孙乾撰写一份征讨董卓的檄文。

    檄文中描述了董卓如何如何的残暴,他徐放如何如何的贤明,他所率领的徐州大军如何如何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样一来,他们所到之地上到地方官员,下到老弱病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徐放发兵的消息了。

    这个檄文一发布,便有许多有志之士加入到徐放的帐下,愿意为讨伐董卓出一份力。

    这可比发布什么求贤令管用多了。

    看着那一波又一波前来投靠的人,徐放笑的嘴巴都闭不上了。

    原来这就是媒体的力量啊!

    虽然比不上后世某博的那种影响力,但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徐放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期间前来投靠徐放的人中,有一人最是令徐放欢喜。

    此人是谁呢?

    他姓郭名嘉字奉孝。出身颍川郭氏。

    要知道,在三国时期,颍川是一个盛产人才的地方,比如说曹操初期的四大谋士中荀彧荀攸再加上这个郭嘉,都是出身颍川。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徐元直,颍川阳翟人。

    还有那神出鬼没仙风道骨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也是颍川人氏。

    后世曾有人提出疑问,为何多智之事尽皆出自颍川?

    有人说,是因为颍川之地世家大族林立。

    而这出身颍川的郭嘉更是难得一见的奇才,曾有后人夸赞郭嘉道。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

    由此可见,此人在三国时期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除了郭嘉,还有大大小小的将领十数人,士卒近千人。

    一时之间,徐放声势大振,这让得此刻正在洛阳城中享乐的董卓以及远在冀州持观望态度的袁绍都是十分震惊。

    董卓叫来自己的智囊李儒商议对策。

    “近闻徐州陶谦表奏一黄口小儿做了徐州刺史,那小儿不在徐州好好做官,竟然带领数万大军发兵来攻打我,如之奈何啊?”

    “丞相勿忧,现在奉先与那黄巾贼首张角正在虎牢关外不远处对峙,一时之间难以攻下,不如命他先行撤军,倘若奉先在此,那徐州小儿不足为惧啊。”

    董卓一听,觉得有理,即刻命人持书信召吕布回来。换做自己大将华雄前去驻守虎牢关。

    袁绍在冀州,听说徐放率先起兵前往洛阳。

    一时之间勃然大怒。

    “徐放是什么人?也敢擅自进兵洛阳?”

    郭图走上前来,给袁绍解释着。

    “据说那徐放本是一妖人,在下邳城中尽做些驱邪除阴之歪门邪道。可是

    不知为何竟然得到了徐州牧陶谦的赏识,飞上梧桐变了凤凰,陶谦表奏其为徐州刺史,并让他统领徐州大军。

    听说董卓为了对抗徐州大军,已经让人把围困张角的吕布调回了洛阳。

    我看主公不如借此机会也发兵洛阳,一但倒是洛阳城破,这铲除国贼的大功主公也能分一杯羹了。”

    “妙哉。”

    于是乎,袁绍急忙给自己在淮南的弟弟袁术写信,商定一起出兵洛阳的事宜。

    其余诸侯,诸如现屯聚江东的孙坚,称霸山东的曹操,北平太守公孙瓒,西凉刺史马腾等等等等,也都先后出兵,准备杀进洛阳分蛋糕。

    听到全国各地不时传来的噩耗,身在洛阳董卓整日忧心忡忡,连皇宫之内的小丫鬟们都觉得寡淡无味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

    正当董卓一筹莫展之时,李儒再次给董卓出了一个计策。

    “丞相,我有一个好主意。

    丞相之女董宜现正二八年华,生的貌美,此番不如遣使去那徐放之处结亲,倘若此事成功,徐州大军退去,其余诸侯便不足为惧。”

    那董卓看着自己的女儿,心中虽是万分不舍,但思来想去也的确没有了别的办法,便令一能言善辩之士名叫李肃的带上礼物与书信前往徐放处结亲。

    这边徐放正急匆匆地朝洛阳进军,一天之内却接连收到了无数消息。

    先是吕布退兵,张角围困之危自解,再是于禁等人已经与张角合兵一处,如今在虎牢关外驻扎。

    还有就是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先后发表声明,联合起兵攻打董卓。

    听到后面几条消息,徐放顿时感觉有些好笑。

    难怪当年曹老板能够尽数将这些诸侯消灭,并不是曹老板多么的英才盖世举世无双,而是他们太目光狭隘胸无大志了。

    只要给徐放足够的时间,挨个灭掉他们也并非什么难事。

    在夜幕即将降临之时,徐放他们搭起了行军的营帐,点上了火把。

    那从洛阳赶来的李肃也赶到了徐放的营帐之内。

    这李肃就是昔日携带着赤兔马以及珠宝替董卓去劝降吕布之人,徐放听说他来到了自己这里,料想他肯定又来做说客。

    一旁的郭嘉也听到了下人来报,赶忙出言道。

    “主公,此人乃董卓心腹,此次前来必定是说服主公。

    主公此时亲率大军,想要铲除国贼,伸张正义,这李肃是万万不能见的。

    不如将他打出营帐,以绝董卓之念头。”

    郭奉孝不愧是郭奉孝,徐放熟读三国,唯独对这李肃深恶痛绝。

    他不仅为董卓说服了吕布投降,使得吕布杀掉了大汉忠臣丁原。

    还在后来王允设计诛杀董卓之时反叛了董卓,与吕布一起加入了王允的阵营。

    不仅是徐放,几乎所有的人对于这种墙头草都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徐放想了想,两军交战历来便有不斩来使的规矩,虽然这三国时期也有一些使者被杀,但徐放是万万不想做那个破坏规矩的人的。

    犹豫再三,还是采纳了郭嘉的建议。

    于是那可怜的李肃,连徐放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他吩咐人给乱棍打出了大营,灰溜溜地离开了。

    他估计想破头也想不到,自己这挨的这顿乱棍竟然是因为那“莫须有”的自己的光荣事迹。

    李肃被驱赶之后,郭嘉看着徐放,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

    “我观主公起了杀意,莫非与那李肃有仇?”

    “李肃,助纣为虐反复无常的小人,岂止是我,天下的豪杰们都恨不得生吃其肉饮其血。”

    郭嘉笑了笑,没有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