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影视世界圆梦系统 » 第48章 收购报纸

第48章 收购报纸

    香江人报报社内,

    “阿梁,现在全香江都在传咏春战洪拳的事情,你这次的主意不错!”梁根对林宇这次借助比武宣传咏春的事情赞不绝口,这可是很好地蹭了一波洪拳在香江早已打下的名气。

    而且这次的比武很早就已经预热,大家对最终的结果也是十分期待,抢先报道热点新闻的《香江人报》也是获益不少,狠涨一波名气。

    报道这事的梁根又获得了报社老板的夸奖。

    报纸的头版新闻里,这场香江武术界的盛会在梁根的是活灵活现,大家仿佛就在现场观看一样,但其实只是在林宇拍摄的照片和口述下写成的的,梁根就没去过,两人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也是愈发有默契。

    在这篇头条新闻中,叶问一人独斗香江众多武师的过程可是读得大家热血沸腾,特别是叶问和武术界的前辈洪震南单打独斗不落下风,之后洪震南更是承认他为此时的香江第一,更是震惊了吃瓜群众。

    在《叶问》连载中,叶问向日国小鬼子喊出,我要打十个,这副场景似乎在他们眼前再次出现。

    这个新闻报道过后,香江的咏春风暴刮得越来越烈,拜师学艺之人堵着叶问楼下排队报名。

    叶问在来到香江后郁郁不得志,到如今功成名就,梁根也替自己的兄弟高兴。

    两人聊完这事情,开始讨论报纸上叶问小说刊载的事情。

    “这次小说大获成功,报社希望能继续连载,这次的小说稿酬我为你争取到了千字30块,这可是顶级作家的稿酬,你如果不满意,我可以再帮你谈。”梁根给林宇讲述情况。

    虽然不知道这个稿酬水准如何,但是此时工资水准也就这样,一千字就拿普通白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绝对是非常不错了。

    “谢谢梁叔!”林宇也是真心感谢,“这次稿酬我们按照约定的五五分成,这也是你应得的。”

    梁根谦让一番,最后没有拒绝,他知道林宇其实不计较这些钱。

    “阿梁,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好不好讲?”梁根似乎有什么想说,“我们找个僻静点的地方。”

    林宇也很好奇梁根有什么想法,于是带着他找了一间路边的咖啡厅,两人在一个靠边的角落里坐下,周围没啥人,正好谈事情。

    “我们报纸目前的成绩你是知道的,从一份每天3千份发行量的小报纸,现在已经是到1万份的大报,《香江人报》创造了报业历史的奇迹,用一个多月从一个三流报社到现在可以比肩一批中等规模的报社。”

    “这里的成功毫不客气地说,其实全靠你的文章,现在也跟风刊载武侠小说的报社不知凡几,但是能成功的独此一家,这是你最大的优势,没了你的文章,《香江人报》的发行量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顷刻之间就化为泡影。”

    “所以我希望你可以把报社买下来。”梁根最后暴露了他的目的。

    “买下《香江人报》报社?”林宇没想到梁根给自己出这么一个主意。

    “如果你还能写出好文章的话,我建议你把报社收购了,这样不会给其他人徒做嫁衣。”梁根说的话很实在,“一份这么大销量的报纸,每月流水就是上万,把钱揣自己兜里不好?”

    “香江人的读报基数非常高,我知道你手里握有很大一笔资金,这么一个投资绝对稳赚不赔。”

    听梁根如此说法,林宇也是很感兴趣,难道自己有机会在香江做港版默多克。

    鲁伯特·默多克可是被誉为世界传媒大亨的男人,是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新闻集团的董事长。

    新闻集团有多厉害?它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就发展成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多领域的传媒帝国。

    在它的旗下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被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不知道《香江人报》的价值多少?”林宇问道,他现在剩下的资金也不多了。

    见到林宇感兴趣,梁根也是给他详细介绍情况。

    “《香江人报》报社是现在的老板继承来的,叫宋卫华,宋卫华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干这个,而他本人其实对报纸经营不感兴趣,他有其他方面的生意,只是因为报社是父亲留下的,宋卫华就留在手里,但是接手后其实就对报社不怎么关心,报社一直半死不活的。”

    “你插手以后才有了起色,宋老板对你印象不错,他不愿意出售报社也是怕所托非人,如果我们可以把他父亲的报社做起来,宋老板一定会同意的,我可以帮你和他谈谈。”

    林宇答应了,手下有点传媒产业还是不错的,也有利于他之后的布局。

    这时候的香江类似改开后的大陆,可以说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

    1945年,太阳国战败投降后,鹰国迅速接管回香港,维多利亚港重新飘扬起米字旗。

    但是香江已经被战争破坏非常严重,人口由战前164万锐减到战后60余万人,市场凋零,生产废弛,人们生活举步维艰。

    鹰国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战争中所受的破坏更甚香江,搞到在战争结束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甚至要仰仗美国鼻息生存,依靠美国贷款过日。

    严重的社会倒退,使得英国没有余力给香港些许援助,英国对香港的控制能力降低,经济垄断地位减弱,加之日军对香港外资的没收,都给华人填补香港经济上的空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华商的崛起应运而生。

    同时,大陆地区战乱频繁,数不清的人和叶问一样来到香港,为香港带来了数不清的资本和难得的各式各样的行业骨干人才。

    后世很多有名的华人富豪巨贾也多是在这个时期登上香港经济大舞台的,比如两大世界级船王董浩云和包玉刚,低调行善的儒商、恒生银行创办人何善恒,“红色商人”著名爱国企业家霍英东,香港首富商界超人、“长江实业”的董事长李嘉诚,热诚无私的工业家蒋震,这些工商界奇才或是在战前成立自己的公司,经历战争的劫难,或是在战后白手起家,把握商机青云直上,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乘着战后经济复苏的东风建立起工商业王国。

    这一时期是创业发财的好时机,某知名英语主持人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吹起来。

    林宇需要做的就是成为那头猪。不是,是成为乘风而起的那个人。

    最后梁根也不负众望,说服了报社的老板宋卫华,他同意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出售《香江人报》,条件就是报纸不能改名。

    林宇对此自是无有不可,协议很快签订,林宇也成了《香江人报》的新老板。

    林宇把梁根从主编的位置提到做报社的社长,自己其实不懂报社运营,没必要插手,挂个虚名也是白费,梁根的人品林宇也是信得过的。

    而梁根如此热心地操持这件事情,可能也是有这层意思。他知道林宇没有报社管理经验,而他恰恰具有,更是香江人报的老人,如此更进一步的机会也是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