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燎原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宋之痛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宋之痛

    随着天气转暖,冰雪消融,宋军与伪齐军在陕西、中原与淮泗地区重燃战火,但都只是试探性的攻守,双方都没有进攻战略要地或者发生万人以上规模的对决。

    陕西的完颜宗辅与淮泗的完颜昌所部也与宋军发生战事,但也仅仅限于对峙地区小规模的遭遇战。

    倒是燕京的完颜宗磐,集结重兵重新开始肃清太行北麓,逼迫折可求李彦仙部南撤。

    大宋内部,东南福建等地,叛乱此起彼伏,张俊所部四处镇压,但两浙与荆湖地区已经相对安稳下来,女皇下诏,由朝廷安排,地方官府向百姓出借耕牛,提供种子,开始花大力气准备春耕之事,朝廷派出了从御史台、户部、皇城司等衙署精选的干吏分赴各州县督促巡查,对于懈于民事的地方官员予以严厉惩罚。

    陈规的营田之法已由朝廷下令,在大宋大部分地方推行,火器与火药的改进也交由将作监的火作与火药作的老工匠们,按照徐宁提出的改进方向与思路努力。

    除了强大的物质保障能力,在今后的对金斗争中,若不能解决大宋关键而致命的劣势,别说收复河北、进图燕云,就连如今收复的黄河沿岸地区也保不住。

    不同于淮泗的水网纵横与川陕的山地勾连,中原的平原地区,宋军根本没有能力在野外与以骑兵为主的金军抗衡,基本就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在宋辽对峙时,宋廷在河北地区挖了大量的壕沟,种下无数的榆柳来阻挡辽骑的突进,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只是单纯的防御。

    如果要问大宋军队最憋屈的事情是什么?那就一个字:马。

    在大宋将士的心里,战马远比那些娇软的小娘子们更令他们抓耳挠腮。

    自从骑兵的大规模出现,平原上,骑兵远胜于步军便就成了所有知兵人士的共识。汉唐雄风,御敌于国门之外,扬威于四海之内,靠得便是自身拥有的强大骑兵。

    大宋立国之初,汉唐时期的重要产马地幽燕地区便已落入契丹之手,雪上加霜的是,夏州地区由于党项的割据而独立而陷入宋夏对立,唐代西北的主要产马区域,由于西夏自立顿失一半(即河套的灵、夏等州),另一半(即秦、陇、泾、原等州)则过于近边且人口繁庶,也无法提供安全、充足的牧地。

    大宋初始时还能在河东、陕西向蕃部买马,随着西夏与大宋频繁的战事,从仁宗朝开始,西北买马越来越困难,马源不足,质量日下。

    徽宗西北开边,收复陇西千里而置陇右都护府,却也引动西夏与蕃部双方仇视,而陇右地区还来不及发展马政,很快因为宋金战争,被西夏夺去。

    如今河东、陕西大部丧失,自西北向蕃部买马更加困难,而购买自大理与西南夷部的滇马与川马质量远逊于敌人的战马,加上长途运输损耗太重,很难用于作战。

    大宋曾于民间实施马政,自民间买马,但民马不耐战阵,并没什么效果。李纲在相期间曾复推马政,甚至一度强制民间向军队输送马匹,结果除了扰民并无结果,只得不了了之。

    现在,大宋有限的骑兵,战马多来源于对金与伪齐作战中的缴获。

    金人每年向伪齐提供了大量战马,幸运的是,伪齐军战力的低下,使得宋军靠伪齐这个免费的中间商勉强还能维持少数精锐骑兵,不然,光靠每年通过大理绕路转运过来的千余匹代价高昂的蕃部战马,即便给将领们配上几十名亲卫骑兵都够呛。

    金人内部传过来的消息与对今后形势的判断,伪齐很可能成为宋金之间的绊脚石被首先踢出局。

    一旦宋金直接对峙,即使抛却国力一时难以恢复的西夏不考虑,宋军获取战马的难度只怕将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