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燃烧吧2006 » 323.这就是大人们的世界

323.这就是大人们的世界

    进到正屋,姥姥就那么躺在一口棺材上,闭着眼很安详。

    按照村里的传统,家里走了老人是要守灵三天的。三天后清早出殡,火化后把骨灰盒埋到后山的祖坟上。

    后来李扬才知道,姥姥是因为半夜下炕摔了一跤,在过道里躺了一宿,第二天姥爷发现的时候已经走了。

    李扬给姥姥磕了三个头,他想哭但是没有眼泪,旁边的老姐搀扶着老妈,两人早已经成了泪人。

    照片选的是姥姥七十二岁那年的独照,很年轻带着微笑,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看着大家。

    李扬上去摸了摸姥姥的手,满是皱纹,以往都是温的,现在已经没了温度。

    谈不上冰冷,但让他觉得不舒服。

    灵堂里几个姨和舅按照年龄分坐两侧,穿着白孝服,有人进来送烧纸就开始哭诉。

    炕上,姥爷正坐在靠墙位置跟他的老友们说话,不时摸把眼泪。

    上午来了姥爷的很多旧友,年纪都大了。可他们曾经都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人都有老去的那天,结束人生旅程。

    哭声不断,所有人都来了。

    84岁的确不是一个应该离开的岁数,况且姥姥身体还很硬朗。

    李扬老妈很自责,因为她曾经提议姊妹哥哥几个人轮流照顾老人,一周也就一次。

    但因为姥姥的反对而作罢,姥姥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愿意拖累子女,什么时候都逞能说自己没事。

    正屋灵堂,老姐一直陪着老妈,李扬则在炕边坐着看人来人往。

    有人送完纸磕个头就匆匆离去,有的人会进来跟姥爷说几句再走。

    响应号召,每个村子都有治丧委员会。好处是安葬费用大部分都由村委出,不用老百姓花太多钱,还会给一笔安抚费用,大概在两千块左右。

    不过钱也已经不重要了,毕竟没有谁会为这件事感到高兴。

    三个舅开始忙活后事,安排各项工作。

    李扬因为是学生,他来写“搭子”,是人走后去往另一个世界的盘缠。

    按照传统文化,人走后是要带着搭子去阴司,以便打点路鬼和阴曹地府的判官们,人和鬼一样,都离不开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天井院子里,他跟几个表哥们开始忙活,有负责裁纸的,负责写字的,负责叠搭子的,还有往里面装钱的。

    李扬就是写字的那个,有专门的书写格式,最后还要写上亲戚们的名字寄托哀思。

    村里来了个颇有威信的老大爷,他懂以前流传下来的传统东西,谁家有丧事都会请他。

    到了中午,哭丧的几个姨和老妈也累了。姥姥人走不能复生,毕竟剩下的人还是要继续生活的。

    李扬一直很平静,他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大伙的心情由悲痛逐步平缓,再到后面能露出笑。

    大姨说,人都走了,哭也活不了,省点力气吧。

    这种时候老大往往就是精神支柱,大姨这么一说另外几个姨跟舅也就消停了下来。

    因为人太多,在家吃饭摆不开,就让男人们去村子里的饭店吃。

    农村无论白事红事都离不开吃饭,大家很高兴,就好像有什么喜事要庆祝一样。

    起初李扬无法理解这种情绪,后来见的多了也就明白了。

    中午饭点,大舅带着大伙点了一大桌子菜,男人们肯定要喝酒的,白酒。

    李扬老爸也来了,跟几个连襟还有大舅哥们喝酒聊天。内容什么都有,但他们都会避开谈论今天这件事。

    老姐也在现场,她上午一直搀扶着老妈,哭的很伤心。

    老姐还年轻,第一次经历这种事,她原本以为大家会悲痛的吃不下饭,结果发现大人们不但是得津津有味,还喝的很欢乐。

    “大人们都是这么无情吗?姥姥也太可怜了。”老姐小声说。

    在李玲安看来,包括自己老爸在内的四个女婿不悲痛可以理解,毕竟不是自己亲妈,但三个舅舅推杯换盏喝的面色红润就很说不过去。

    自己老妈离世,他们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喝酒。

    李扬叹了口气,“姐,大人们只是隐藏自己的情感,他们能怎么办,只是用故作坚强来掩饰自己罢了。”

    李玲安摇摇头,她没办法理解,或许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到了下午,人们似乎都忘了姥姥已经离开这件事,就像往常一样相互聊天开玩笑。

    似乎除了老妈之外其他人都已经脱离了悲痛,这让李玲安越发不能理解。

    大舅跟几个前来吊唁的朋友谈天说地聊的很开心,还约定过几天一起喝酒。

    老妈是哭的最伤心的那个,或许因为年龄最小,都说家里老小是最受宠的。

    几个在院子里干活的表哥们也开始谈天说地,从篮球聊到网络游戏。

    不过这都没有对错,毕竟活着的人要往前看,继续走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

    下午送来了花圈、纸扎轿子、大马这种用来烧的东西,今天是第一天,那些要留到出殡那天拿来烧的,到时候姥姥生前遗物都会一起被烧掉。

    这个年代还没有“丧改”,人们仍然可以进行土葬。再有个十年,政府会派人各个村落进行平坟建纪念堂,一度引发巨大争议。

    原因是农村传统送葬方式不文明不环保,这让李扬很不能理解。

    第一天晚上守灵,姥姥的几个子女都在这里的。

    老姐要跟老妈一起作伴,李扬跟老爸回家睡,明天一早再过来。

    姥爷一整天都很平静,说姥姥走的不痛苦,只是走的太急了。

    到了晚上,姥爷开始给他们讲述往事,把自己年轻时经历的那些,以及跟姥姥从相亲认识到后面结婚都说了说,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李扬脑海里一幕幕闪现。

    几个表哥表姐都没走,聚在炕下面搬小凳跟上课一样认真。

    风风雨雨携手走过六十几年,剩下的日子要姥爷自己度过了。

    老爸因为还要去趟超市吃过晚饭就先走了,后面李扬自己回家。

    其实他也想呆在这里守灵,只是姥爷家正屋不大,坐不开这么多人。

    晚上回到家,整个屋子很安静。

    躺在床上李扬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像是过了很久。

    老姐今天的一句话让他触动很深,以后妈妈就没有妈妈了。

    到了午夜,外面下起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