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梦千年不觉晓 » 第六卷 情窦初开 第九节 英雄落难遇佳人(2)

第六卷 情窦初开 第九节 英雄落难遇佳人(2)

    苏览月终于被狄珏以“已经洗完,即将起身穿衣”为由给轰了出来。并且狄珏坚决的拒绝了苏览月好心提出的帮他穿衣的建议。

    倒不是狄珏这个不甚懂礼数的乡下小子把男女之妨看得有多重,对一个小女孩也这么介意。而是他纯粹凭着天生敏锐的第六感强烈的感受到了某种危险的临近,从而本能的做出了应对。

    真是意犹未尽啊。“这小子……”被轰出来的苏览月恨得牙痒痒。算了。“狄哥哥,天色不早了,我先回去了。明天记得去找我啊,我一定帮你寻到你叔叔……”

    听到苏览月的脚步渐渐远去,原本准备起身又重新泡回到热水里的狄珏,突然发现那股危险的感觉消失了。“见鬼!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少年百思不得其解。

    热气缭绕中的少年,并不知道他的命运已经在这一天走上了另一个岔路口。

    就在这一晚,汴京城中忽然有二十多个人发了急病,上吐下泻,症状几乎一样。其中有三个人没能熬住,在第二天就暴毙了。郎中们认定这些人定是误食了什么毒性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谁也不会知道。

    也许只有冥冥中的老天知道,所有这些发了急病的人都曾经在白天逛过大相国寺,也都曾经吃过一碗陈家杂煮。那陈家杂煮,平日里都十分干净。谁也不知道这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事故。是小伙计的疏忽?还是天气渐热造成的食物变质?不得而知。而陈家杂煮的店主人陈多福甚至不知道那几个倒霉死去的人跟自家杂煮的关系。

    而狄珏,若不是遇到苏览月,则会去吃上两碗杂煮三个炊饼,然后比这些人更早的死在有间客栈的马厩里。人们从此在任何地方、任何书籍史册、任何个人笔记中,都不会见到关于狄珏的记载。若不是遇上苏览月,他就会如尘埃一般的消失在历史中,默默无名。

    可是现在,他在岔路口上轻轻巧巧的折向而行,至于前路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离开狄珏处的苏览月本想去跟司马光打个招呼,但是转念一想,还是作罢了。大考将近,还是让司马光专心的温书吧。她虽然搞不清司马光究竟是哪年金榜题名的,但想以司马光的才情,是断不可能落第的,所以既然司马光人已经在这里了,那么想当然他该是今年高中的。所以,苏览月想,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捣乱,耽搁了他读书才是。

    回家路上,苏览月透过车窗的纱帘看到金色夕阳下,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带着一天的疲惫,带着一日的收获,那么急匆匆的想赶回家中,和父母妻子儿女一起,享用热气腾腾晚饭。相识的人们路上相逢,举手互行揖礼。揖之一礼,既不卑躬也不屈膝,保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向对方表示着尊重。而女子,则将双手交叠置于腰间,那礼行得,温柔婉约,巧笑嫣然。

    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为了生活或者更好的生活而奔波着。做生意的计算着这一年的买卖是赚是赔,种地的农民盼着一场雨水让田地绿意盎然,为人父母的眼看着儿女渐渐长大为他们规划着未来的人身,闭门苦读的学子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而孜孜不倦。

    每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司马光从未停过在笔记中记录下对自己所读史书的心得,狄珏一心想找到叔叔跟着他从军报效边疆,姐姐善柔县君苏拂云在京城女眷中才名远播隐隐成为官宦闺秀的领袖,连陈七巧都为了健身馆的光大而操劳着。

    而她呢?她苏览月呢?她有什么目标?还是那个简简单单的淑女之梦吗?苏览月有点茫然。

    这种茫然,或许是后世人的通病吧。

    在苏览月前生所处的那个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五千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可是人们的精神却无比空虚。人们陷入了一种集体无信仰,集体道德沦丧的状态中。

    见义勇为的英雄在街上人们的冷漠中流血死去,伤病的农民工几次呼救后仍然在知名大医院的走廊中因无人救治死去。而我们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用烟头给自己或别人留下烙印,觉得这样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少女褪去衣衫毫无羞怯的在摄像头前**。白领的人们流连在纸醉金迷的酒吧中寻觅着今晚的一夜情人。

    在餐厅,不敢吃鱼,那鱼是用药喂肥的。在夏天,不敢吃西瓜,那西瓜是注射了糖水的。在街头,甚至不敢吃一块臭豆腐,那豆腐竟是屎尿浸臭的。

    春节,一年比一年冷清。中秋,我们没有法定的假日可以回家团聚。反到是西方某个宗教的神的诞日,成为一年中热闹非凡的时节!或者四月的第一天,每个人都和别人开着玩笑,又不敢相信别人说的话,还美其名曰愚人节。

    端午成了高丽棒子的遗产,我们手里还能抓住的就只有粽子!

    还剩下什么?千年后,还剩下了什么?

    车子很快就到了苏府。苏览月挥去脑中这些纷杂的理不清的思绪,下车入府。她忽然想到,竟忘了问狄珏他那叔父的名字。算了,明日再说吧,去拜托陈捕头。他这地头蛇,在汴京找个个把人出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暮霭沉沉。走在府中廊阁下的,雅芝忽然自言自语般的说了什么。

    “什么?”苏览月没有听清。

    “奴婢说,这箫……真是好听啊……”

    苏览月转回头,侧耳倾听,那时常能在傍晚听到的箫声,果然就在左近。

    那么温柔,那么温柔的箫。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开始习惯于这傍晚时分的箫声了呢?

    管家苏治不适时的出现,打断了苏览月的思绪:“小姐,穆楚来信了。”

    穆楚托人捎来了书信。他在信中先是问候了苏家全体安好,然后才告诉苏览月母亲现在过得很好,父亲因为觉得亏欠了母亲,因此对母亲更加的关心体贴了。而他,已经决定放弃求取功名的想法,全心全意帮父亲打理生意。

    穆楚解释说,父亲的遭遇让他感到现在的读书人在做的事情,就像是完人共挤独木桥一般。莫不说机会的渺小,即便是高中了又如何,放个一县主簿就不错了。事实上根据他在苏侍郎身边服侍时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实缺的名额越来越紧张了,而由士子成为官员的人和因为家族而获得荫官的人却越来越多。

    “长此以往,必成冗官,为朝廷之重荷。”

    看到这句话,苏览月叹息一声。穆楚这少年,岂是池中之物!

    在前生学习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苏览月还曾经稍微看了些相关资料,里面说的啥基本上现在都记不起来了。唯一记得的就是说困扰着宋朝的三冗,冗啥冗啥冗啥的,其中一个苏览月还能记得起来,分明就是“冗官”。

    而穆楚,在这个时候竟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预言,叫苏览月怎能不吃惊。

    *****************************************************************

    此乃本周三更,本周还差一更。最迟明晚子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