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从零到法 » 法考的倒数第四天!

法考的倒数第四天!

    (自证)

    怎么说呢?

    这倒数第四天,我遇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就是我最开始写的东西。

    在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根据,并不是客观的根据事情的真相,而是按照自己内心想法进行推测,最后得出自我认为的答案。

    这个,应用到客观判断题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最开始的时候,我做题真的带有主观色彩去进行,果不其然,答案与我想的不太一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和我今天看到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作自证预言。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可以让你“心想事成”。

    打个比方,你内心非常讨厌一个人,那么即使他是在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你也会觉得他是在装,惺惺作态,更加讨厌。

    所以在有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不是按照实际真相来的,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内心,对事件进行的内心投射。

    而这个内心投射,还有可能改变最后的走向。

    心理学上的这个自证预言,简单来说,就是人,会不自觉的按照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所想象的预言发生。

    当我们渴望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倾向于寻找到更多符合期望的讯息,不知不觉作出一些行动,最后那个事情真的发生了。

    (你,成了你自己的预言帝!)

    ——分割线——

    有一个女人,第一次婚姻,被男人给家暴了,然后双方离婚,不太友好;

    第二次婚姻,又被男人给家暴了,然后又离婚了;

    第三次,还是如此。

    女人苦叹自己命运不公,而觉得心理已经出现了严重疾病,便找上了当地的心理医生,哭着说:“我不懂!为什么婚前温柔体贴的丈夫,会在婚后这样对我,还动手打我!”

    心理医生听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只做了简单的心理治疗。直到后来,有一个男人也找上了这个心理医生,却听到这样的回答。

    男人问:“医生,我是不是心理不正常,竟然会动手打老婆!我以前都不是这样的!”

    心理医生一听,这有点类似的巧合。

    然后男人又说:“没结婚的时候,我和她的关系挺好的,但是结婚以后,对于一些小争吵,也没有什么。”

    “到后来,她却变得有些不可理喻,甚至还说,你有种就打我啊!你是不是想打我?那你打我啊,你打啊!”

    “于是,我一气之下就真的打了她。”

    心理医生听到这里没有给他答案,便让他回去,第二天又叫来了女人,询问一些过去的情况。

    原来,女人从前看到自己的母亲被父亲打,她就发誓长大后结婚,一定不要找这样的男人。于是,她每次的选择都是性格温和的男人做丈夫。

    可是,她却预感自己婚后的生活会变得和自己母亲一样不幸,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最后都会和自己的母亲一样被父亲打,变成一个打老婆的。

    她害怕了,不断的试探,不断的用行为实现它。最终,她的三任丈夫都是打老婆的人。

    (确实,自证预言有点可怕。当然,这只是个案)

    ——分割线——

    生活中,也有类似的这种情况,而且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

    你,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

    嗯,没错,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认为读了也没有用,最后考试一踏糊涂。于是你说:“唉!我果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啊!”

    还有就是,看到自己的学渣孩子,就断定了他将来肯定没有出息,说,三岁看未来。于是,他成绩平平,你就责怪;出了事情,就骂他。他最终在这样的敲打之下,潜移默化,越来越渣。

    (换句话说,即使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最终也会变成你所想象的那样!所以人啊,活在自己的预言,傲慢与偏见之中,有些可怕,也有些可悲。我也是如此。)

    难怪,有人常说:你是怎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你就会身处于怎样的一个世界。

    世界,就是一面可以反射所有的镜子,你是美丽的,它照出的你也是美丽的;你是丑陋的,那么照出来的你也会是丑陋的。当然,凡事有例外,世界本身是一面歪曲的镜子,让美丽的你变得丑陋不堪,让丑陋的你变得美丽动人。

    所以,你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为何,我们又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呢?

    自证:我通过了法考,成为了一名律师,最后变成了一个金钱媚俗的人。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