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两京记事 » 第46章

第46章

    “你今日在皇后殿下面前混说着什么!我给你交代的你都忘了吗?!你倒是出风头了,你大兄呢?你让你大兄怎么办?!”

    “在母亲心里,女儿哪里都比不上大兄是吗?即使殿下只看到了女儿,那也是因为女儿居心裹测曲意逢上,大兄一点错都没有对吗?”

    “你本来就不比不上大郎!”刘夫人怒道,“我早就与你说过,你是个女郎,早晚都要嫁人,现在这么拼命有什么用?将来在夫家不还是要靠你的两个兄弟给你撑腰,你偏不信邪!我是你母亲,我能害你吗?!”

    刘琼冷笑,“母亲这么理直气壮,方才怎么不把这个道理讲给皇后殿下听?想来殿下宽宏大量,看在父亲的面上,应当不会和母亲计较才是。”

    “你!”刘夫人气的心口疼,一手捂着胸口一手颤巍巍的指着刘琼,这个逆女!

    “看来母亲也没您说的那么高尚啊,不过是个欺软怕硬的小人罢了!”刘琼再次往刘夫人心口上捅了一刀,“母亲不是一直抱怨父亲不理解您吗?女儿今日便实话告诉您,父亲早就对您厌烦了,你自己把自己关在院子里从不肯出门参与夫人之间的交际,抢了下人的伙计把自己弄的狼狈不堪,然后在父亲面前念叨您有多辛苦,说父亲整日不着家对不起您。”

    “呵!”刘琼冷笑一声,“不过是您觉得您配不上父亲了,怕父亲抛弃停妻另娶而已。”

    “您本来就配不上父亲,要不是父亲觉得槽糠之妻不可弃,您连对父亲抱怨的机会都没有!”

    “逆女!我当初怎么就生下了你这个逆女!”

    “可惜父亲最喜欢的就是我这个逆女,您那个好儿子,父亲可是一点都看不上眼!就连皇后殿下,也觉得我这个逆女远胜刘英。您没听到皇后殿下怎么说刘英吗?暮气沉沉!如果这就是母亲亲自教导的结果,女儿可要好好谢谢母亲的不诲之恩。”说完刘琼便给刘夫人磕一个头,“女儿告退。”

    “你给我站住!”

    刘琼懒得理会刘夫人在后面的怒斥,经此一遭,她和这个偏心眼的母亲算是彻底撕破脸了,幸好,刘琼看向屋外眼观鼻鼻观心肃容而立的女使,“母亲身体不适,劳郭女使费心。”

    “此为应尽之责,娘子不必客气。”

    刘琼勾唇一笑,幸好有皇后殿下这个靠山在。

    屋里发生的争吵并没有瞒过陈皇后,在听人讲到“女儿终究是要嫁人”那一段开始,陈皇后就眉头紧皱,直到女使学到刘琼那句“不诲之恩”,陈皇后才笑道:“我但以为单以为她是个严肃的,却不想竟是这么一个促狭鬼,和自己的母亲对着干,早晚要吃亏的。”却是提也没提刘琼不敬生母这一茬。

    “你们在那秦氏身边照看着,记得多护着些刘琼,可别让她受了委屈。”

    “诺。”

    ……

    等到萧绍接到陈皇后的信和安置金的时候,刘家人已经在去往蓟州的路上了。

    萧绍拿着信向王媛诉苦,“阿娘把秦氏丢给我安置,还让我多照顾她那女儿,还要小心不要让人知道,这不是为难我吗?”

    他身份特殊,蓟州行台的人可都等着抓他的小辫子来凑业绩呢,这个时候由他亲自出面安置刘家人,不是上赶着给那些御史递把柄吗?

    只怕他前脚把刘家人四口人安置好,行台的人后脚就跑到人家宅子外边盯梢了。

    王媛翻着书不以为意的说:“你跟行台打个招呼呗,再不然让行台配个信得过的御史和你一起安置这他们。”

    “还有附近的百姓呢,蓟州承平日久,百姓生活富庶,总爱捕风捉影传些豪门隐私,我怕他们把这事传的不成样子。”

    王媛奇道:“你还会在乎这点事?”当初是谁带着萧敄去那家半掩门的被周围的热心百姓认出来,告状都告到子矜跟前了。

    萧绍似有些不好意思,“我确实不在意,这不是怕你在孕中听了什么不好的消息,万一有什么怎么办?”

    “放心吧,我肯定不生气。”

    “那你要是听说什么燕王养了外室,弄出了私生子女之类的谣传可不能生我的气。”萧绍顺着杆子往上爬,笑道,“须知那些闲人素来喜欢喜欢听这种豪门私隐,我可是清清白白的什么事都没做过,才不像阿耶和大兄那样。”

    “好了,知道你一颗心整个人都在我这儿,我定不疑你行了吧。”王媛哭笑不得。

    旁的不说,萧绍在这方面的人品她还是信得过的,萧绍既不会像宣武帝那样酒后失足,也不会像太子那样孕期偷吃,成婚这么多年,萧绍还从来没有在外面喝醉过。

    “二娘觉得我把他们安排在哪里合适?城东有各种府衙,达官显贵多居于此,要是突然搬进一户人家肯定引人注意,至于城南多为富户,虽说不会引起太大的注意,可他们生活简朴在城南也挺引人注目,城北城西不太适合他们孤儿寡母居住。”

    萧绍把蓟州城内翻了一遍,发现没什么特别好的地方,而且城内房价不低,他们要是想在城内住的舒服,只靠陈皇后的贴补肯定不行,就算加上内帑私账的俸禄也只能算得上小康,养孩子可不容易。

    “不去把他们安置在武学那边?”

    萧绍越想越觉得那里合适,武学的治安自不必说,山下有专门的蓟州军看护,离武学也近,各种书铺成衣店也算得上一应俱全,最重要的是,那里时常有学子的父母不放心,在山下买个院子定居的,他们一家借着刘琼去书院求学的名头搬过去根本不会引起注意。

    王媛忍不住打击道:“那边的院子也不便宜,更何况你不能只买个院子,还要给他们买几亩地寻个生计吧?”

    “到时我在军中给那刘大郎寻个清闲的职务,再加上朝廷的抚恤金,生计不是问题。”

    “军中职务?”王媛有些诧异,“军中职务是那么好寻的?旁的不说,那刘大郎还未及冠,去了军中能干什么?你还真是上赶着给自己找事。”

    “依我看,还不如把他放到王府的亲卫或者武学里面,衣食全包薪俸还高,说出去也不算辱没了他的身份,多少人想求还求不到呢。”

    萧绍揉了揉脑袋,这种事情果然惹人厌烦,“那就这么办,至于刘琼那边,二娘你多看顾她一下别让人欺负了就行,不用过多干涉。”

    王媛略一点头,道:“她要入学也等到过完中元节了,武学可是没几天就又该休假了。”

    “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