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在30岁这年决定单身至死 » 网络时代三两语

网络时代三两语

    有些人做事的目的、目标很明确,所以我常常会想:他们是真的弄清楚了最优选项,还是仅仅固执于手边能拿到的可选项而已?

    在最百无聊赖的晚上,错过了Eason的线上直播。朋友圈虽然无意义,但是也常常在提醒着你一些万众有一你挂心的事情。刻意遁形于社交网络,因为越来越觉得那种网络上的热闹实际上无比孤独,而自己非但无法治愈反而会加重这种孤单。

    在仅仅与自己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感觉时间已经过了许久,可是昨晚发圈才看到:离自己上一条朋友圈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网络上的人,这一点时间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任何人会关心,甚至察觉到那个之前几乎每天都会发朋友圈的人,为何会无故安静?人群应该只是会松口气,而不会觉得有任何不习惯吧!

    社交网络有其好的地方,比如说把Eason带到了离我更近的距离。但是,仅仅是偶像层面上的拉近,现实生活中的人,脱离了社交网络反而变得无话可说。我也不想说话了。

    突然很想听听Eason的歌,虽然那些歌里大多包裹了许多不开心的回忆,但回忆实际上是无情绪的,所有的情绪都是人为添加的。

    发现某个故人清空了所有的网络视频,来访了我的主页,但并不认为两者有何联系。那些想要离你远去的人,丝毫不曾被回忆所累,不是吗?

    太多人歌颂爱情,可是爱情是个极广阔的话题,越挣不开越好奇。

    网球课学到今天是最后一次,时而觉得应该继续学下去,时而又想要放弃。刚开始那么喜欢的教练,在经历每次的迟到以及看到他每每的疲倦之后,渐渐自己也没了热情。也许热爱的事情成为职业之后,都逃不过沦落为谋生工具的惨状。

    下午去附近的书城一口气读完了大迫杰的42.195公里——关于马拉松的书。书城总有人大声说话、总有小孩跑来跑去、空调越吹越冷,一点也不像之前在南京的书城,静谧舒适,不知不觉就坐了很久很久。这些年自己也变了,有太多随时随地可以看书的地方,便没有那么喜欢泡书店了。

    想为Eason写首歌,这样也许能以最近的身份与他在这世上产生某种联系。没有在唱歌的时候,他是不是也会觉得休息挺好的?

    因为视频媒体的强大,哪怕心理上如何抵触这种碎片化的网络鸦片,也还是免不了以身试毒。我怀恋那些写信的日子,因为那是我能遥想到的最原始朴素的样子。很多年后的人们是不是也会怀恋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人们往往不是在猜测未来就是在回忆过去,一些极少的时间在烦恼着当下的忧愁。

    是音乐侵占了我的思绪,还是听不到打字的声音便不觉得是在思想?那些在网络上通过只言片语就觉得你不错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好奇便去发问,孩子给的回复逗人发笑。所有的存在,以不那么偏颇与挑剔的眼光去看,也许都会更加有趣吧!我们为何会对所有新的事物既满怀好奇,又满心敌意呢?最终我们都会沦为被历史遗忘的尘埃,在无意识的真空里,找不到一丝曾存在过的痕迹。

    被遗忘是不是最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