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在30岁这年决定单身至死 » 那部电影——《隐入烟尘》

那部电影——《隐入烟尘》

    沉在梦里不想浮出清醒,天空沾满了黏糊糊的霾。手臂还有一些些僵硬,大部分已经好转,脸上的伤口结了痂,总是想去一点点抠掉老痂——一直有抠来抠去的坏习惯。

    马上九月了,在正式工作前受了这遭伤,一切仿佛都是注定的。学生的开学日因为疫情又延期了,而我的暑假却要在伤疤中结束。这几天就是想要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躺在床上看一整天的电视。然后还是很想出去骑行,不知何时才能重新骑车?摔伤确实让我有了心理阴影,前几天晚上还会反复想起摔倒时惊险刺激的瞬间。但是每次想到王远和那些男孩子受过更重的伤,却都依然爬起来活蹦乱跳,我为什么不呢?女孩子就要保持纸糊的美丽吗?三十岁了,之前没有令人惊艳地美丽过,之后也应该不会再有了,所以whynot?

    三十岁以后应该更加无所畏惧地过余生,不是吗?死去的时候,肉体化作烟尘、灵魂也不知去向,我们没什么需要留存的。

    作家的文字可能被留存!

    常常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往往不是无可被记录就是不便被记录。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去写小说,因为想象的空间可以无穷之大。而我常常怀疑自己没有这个想象力,我脑中的图画除了玛丽苏式的爱情,几乎没有其他主题——我关心得太少、思考得太浅。

    每次将房间擦拭一新之后都会神清气爽好几天,感觉自己住在了一尘不染的仙境里。只是这人间的仙境,隔不了几天就又会布满尘埃。

    那部因为拿到国外获奖的电影,最近突然火爆,明明国内上映的时候因为几乎无人问津。获奖之后,网络上的溢美之词天花乱坠,可转来抄去核心观点也就那几条。

    我也去看了那部电影,全程没有流泪。不是因为不够感动,而是电影描述的画面,小时候在老家,在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身上都有看到过。莫言把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写进了诺贝尔——每个人的故乡都有独特的动人的故事。也许是我如今离小时候的距离还不够遥远,感觉到的尚不那么美丽。家乡时而明亮时而昏暗,但都还在我的记忆里,刨之不去。

    大部分人开始怀旧的时候,不是怀旧突然流行了——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旧,只是如今我走入了这群怀旧人的年纪了。小孩子是看不到旧的。

    这世界在我们短暂的一生里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变的是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增长看待这有限生活的角度不同了而已。小的时候不关心什么终身大事,所以爱得惊心动魄,到了三十岁,不是没人爱了,而是婚姻这把无形的枷锁紧紧地铐住脑脖,让人动弹不得,哪还有爱的热诚?贫穷也是一样的,当生存都成了大问题时,夹缝中生长的爱情才会如此打动人。网络上大赞的这部电影,不过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夹缝中短暂存在的爱情闪光,像稻穗般生长、变形。

    三十岁,我们自行为自己戴上枷锁,遇到旁人会先想年纪是否合适,然后是一长串的考量,爱情能生长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