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旧梦长温1 » 第二十三章,八王之乱。(1)

第二十三章,八王之乱。(1)

    日暮沉沉,一个白发老人摸着铜骆驼,恋恋不舍。

    贾模道:“索大人,为何如此不舍?”

    索靖叹道:“下次再见,只怕这里要荆棘丛生了。”

    贾谧道:“索大人,这里是皇宫,别说荆棘了,连杂草也不会长。”

    索靖并未答话,缓缓走远了。过了一会儿,贾谧和贾模进了内宫。

    “姨母,杨骏自封太尉,迁居太极殿,让自己外甥段广和张劭做陛下的近侍,又培植亲党统领禁兵,分明是有不臣之心。”贾谧愤然道。

    贾南风道:“老贼是庸才,胆小怕事,威望极低。谋朝篡位,他没那个能力。”

    贾模道:“没错!先帝梓宫将殡,六宫出辞。他却躲在百名甲士之后,不敢走下太极殿。”

    贾南风问道:“司马亮呢?”

    贾谧道:“汝南王一直称病不入朝,连先帝出殡都没敢露面。”

    该说不说,司马衷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司马亮和杨骏彼此忌惮,一个在侍卫的簇拥中不敢下太极殿,一个在大司马门外哭丧不敢入宫,当真是天赐的一对卧龙凤雏。

    近些日子,朝野风传,先帝托孤于杨骏和司马亮,而那封诏书,就藏在杨骏府里。当然,杨骏也听说了这事。他怀疑是华廙说的,就将华廙罢黜了,让何劭做了中书监。如此一来,朝臣就更加笃信确有其事。

    这些天,司马亮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本来,他早该去许昌任职了。如今,他确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了,他怕杨骏生疑。不去,又怕杨骏害他。

    司马亮留在京城不肯走,杨骏害怕极了。于是,他就找了一个由头,要讨伐司马亮。司马亮知道此事,向廷尉何勖询问计策。

    司马亮急道:“小何,杨骏要讨伐我。现在,我是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何勖说道:“如今,朝廷大小官员都归心于您,您为何不去讨伐杨骏,反而惧怕他讨伐您呢?您是宗室亲王,掌管天下兵马,何不率兵入宫废除杨骏?”

    司马亮寻思了半天,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最终,他还是未用此计谋,星夜奔赴许昌避祸。

    司马亮夺路而逃,大失人心所望。而杨骏呢?洋洋自得,日益骄横,与众人不和。其弟杨珧多次劝阻,因而被废家居。

    冯翊太守孙楚平素与杨骏关系较好,劝诫道:“你以外戚的身份,居伊尹、霍光那样的要职,掌握大权,辅助弱主,应当学习古代贤人,做事公正诚实,谦恭和顺。前代辅国重臣,在周代有周公、召公,在汉代有朱虚侯、东牟侯,都是皇室同姓,没有异姓大臣专朝政而能吉庆善终的。当今宗室有被皇帝亲信重用的大臣,藩王势力也在壮盛之时,而你不与他们共同参与朝政,内怀猜忌之心,外树亲私党羽,灾祸不久就会降临了。”杨骏不听。

    弘训宫少府蒯钦是杨骏姑母的儿子,少年时两人亲密无间。蒯饮刚直不阿,多次以直言冒犯杨骏,杨珧、杨济都很担忧。

    蒯钦说道:“杨文长虽然昏聩,但也还知道一个人没有罪不能随意杀害,他一定会疏远我,我被疏而远离他,可以避免和他一起遭祸而死。不然,倾家灭族之灾就不会很远了。”

    杨骏不懂典章制度,做事动辄违背旧典。武帝死的那一年还未过完,他就下令更改年号永熙,这违背了《春秋》所载新君在第二年才改元正式即位的规定。后来,杨骏知道此事,就让史官抹去改元的记载,第二年正月改年号永平。

    杨骏知道自己没有威望,害怕不能使远近之人和睦悦服,就大开封赏,以取悦于群臣。杨骏下令,让天下人都晋爵一级,官员晋爵两级,所有二千石以上的大臣,全部封侯。此政令一出,朝野一片哗然。

    侍中石宠问道:“不知太傅此举何意?”

    杨骏答道:“我这是效仿先人,当年魏明帝继位时,也曾大开封赏。”

    何攀道:“当年,助先帝一统天下的功臣,流了多少血汗,他们的封赏却比不上这回。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人就全成了公侯。若人人皆为公侯,谁还会在乎?”

    左将军傅祗戟指杨骏,忍不住大呼:“哪有因为皇帝驾崩而封赏大臣的,你这是想让臣子都盼着皇帝死吗?”

    “政令己出,你等不必多言。”杨骏拂袖而去。

    下朝之后,石崇、何攀、傅祗等人随着贾谧来到后宫见贾南风,将朝堂之事说了。

    石崇说道:“皇后娘娘,臣等已经尽力了。”

    贾南风怒道:“废物,若神宝在朝,老贼安敢如此猖狂?”

    石崇道:“老贼大开封赏,显然是在收买人心。”

    贾南风冷冷道:“这还用你说。只不过老贼愚蠢,如此大开封赏,大臣不仅不会念他的情,反而会笑话他。”

    石崇道:“只怕老贼早已恨死臣了。”

    贾南风道:“如今老贼势大,这禁宫里都是他的心腹,我也无能为力。”

    果然如石崇所说,没过几天,左将军傅祗被调任侍中,被夺了兵权。侍中石崇被赶出了朝廷,调任荆州刺史。何攀虽然没有被调任,却处处被杨骏排挤。

    石崇即将去荆州赴任,好友们在金谷园给他送行。

    杨济道:“石兄,实在对不住。”

    石崇道:“没事,没事。”

    杨济道:“我这大哥,竟然搞成这个样子。”

    石崇道:“太傅想要得人心,就该与四海贤士共用执政才行。”

    他做了这么多,给贾家当牛马,却还是不能与王神宝相提并论。走的那一天,石崇还是有些伤感的。

    此时,杨家老二杨珧已经辞官隐退,老三杨济也有急流勇退之意,只是一想到蒯钦的话。为了弘农杨家,他不得不给杨骏出谋划策。

    在杨济的建议下,杨骏奏请朝廷册立司马遹拜何劭为太子太师、王戎为太子太傅、杨济为太子太保、裴楷为太子少师、和峤为太子少傅、张华为太子少保。

    杨骏做了很多荒唐事,但是册立司马遹为太子,却深得人心。只是他们这样做,却触怒了贾南风。

    永熙年间,温县有个像疯子一样的人,编造歌谣:“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

    贾南风听说此事,大喜道:“天要亡杨骏老贼。”

    果不其然,不久后的某一天,禁军将领悄悄联络了贾南风,说:“如果贾皇后起事,禁军这边可以响应。”

    原来杨骏刚愎自用,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屡次被欺负打压,暗地罗织杨骏图谋颠覆社稷的罪名。

    黄门董猛从司马衷做太子时即作寺人监,在东宫侍奉贾后。贾南风图谋废太后,孟观、李肇与董猛勾结,和贾南风通了消息。然后,贾南风又暗中联合裴秀之子裴頠掌控禁军。

    如此一来,要诛杀杨氏,那么裴頠率领禁军控制杨骏以及同党,而太后杨芷则由董猛拿下。现在,还剩下一个变数,那就需要宗氏藩王带兵进京,形成武力震慑,稳定政变后的朝局。

    于是,贾南风让李肇通报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让他联合各藩王军队讨伐杨骏。

    司马亮害怕极了,劝说道:“杨骏的凶暴行为,老天会使他很快灭亡,不值得忧虑。”

    李肇回禀此事,贾南风心里暗自好笑,说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老的怂,小的勇。楚王司马玮少年果锐,你去寻他,此事可成。”

    李肇又秘密拜访楚王司马玮,其时司马玮二十岁,年轻气盛,听说杨骏有谋逆之心,气得火冒三丈,发誓要杀了杨骏老贼,匡扶社稷。于是,司马玮奏请朝廷,离开封国,去洛阳任职。

    杨骏平时就怕司马玮拥兵自重,早就想把他召回朝中,以预防他叛乱,因而听任司马玮入朝,册封司马玮为卫将军,兼领北军中候,加授侍中、代理太子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