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诸夏北疆 » 第五十二章 武修资质

第五十二章 武修资质

    现实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铭的前两条标准刷掉了绝大部分人。县学馆毕业这一条,卡住的人最多。毕竟能够县学馆毕业的,在老家也有不错的发展,不需要选择戍民。而且每年县学馆毕业的学子数量与庞大的同龄人数量相比,少之又少。

    好不容易,符合前两条其中一条的。学识达到标准的,资质不一定达到标准;资质达到标准的,学识不一定达到标准。中等(含中等)以上资质,县学馆(含县学馆)以上毕业,两者兼具,太难了。

    除了那两条,还有第三条标准,年龄不能超过十八岁。因为李铭也才十九岁。

    年龄小,资质好,将来突破武徒的可能性才大。作为戍民,往往都是寒门子弟,基本上都不是武徒种子,甚至相当一部分都没有接触过修行,基础极差,需要补的东西很多。

    严格来说,李铭也是野路子出身,没有进过学宫,也没有进过修行门派。

    来北疆之前,自个儿在家比照破军七杀修行法胡乱练,练对了,还是练错了,也不知道。

    朝廷公布了好几种基础修行法。破军七杀修行法是其中之一,人人可学可练。但实际情况则是,没有师父指导,练不出名堂,还有可能练出岔子。李铭初生牛犊不怕虎,请不起师父,厚着脸皮请教同窗,竟也摸索出来一些东西,练得像模像样。

    可惜,可惜。那些关于青春记忆死在了故乡,那些故人,那些同窗,那个她,遥不可及,只能于梦中相见。

    那些记忆隔山隔海,犹新。两个人盘腿而坐,掌心对准他的肚脐,她的掌心好温、好热、好舒服。

    曾经,她不吝惜真气,引导他修行。不管男女之别,不在乎大家闺秀的名声,认定了他李铭,要一生,不辜负。

    而他李铭呢?仓皇北逃,像一个懦夫。

    而何时归去,驾着七彩祥云,娶她?

    泪不能落下,要坚强,要在北疆闯出一番名堂。好与她的距离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些情,不能随波逐流认命。有些爱,要一生轰轰烈烈争取。

    后来,即便有了师父刘峰峦,李铭的武修基础知识依然匮乏。师父只是一名退役的军卒,没有进过学宫,没有进过门派,在家族也是饱受排挤,修行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很多。

    将来,如果有可能,他一定要去学宫进修,不再做睁眼瞎,错过灵药灵植。李铭暗暗下定决心。

    但眼前最要紧的,还是选好徒弟。

    按照戍民营提供的备选名单,李铭特意见了好几个符合李铭选定条件的戍民。

    要么对方要价太高,要么嫌弃李铭太年轻,甚至李铭提出将来由谷山村村正刘峰峦亲自授徒也不行。李铭明白,说他太年轻只是借口,总不能说他李铭要钱没钱,要家族底蕴没家族底蕴,要人脉关系没人脉关系,地方还那么偏僻,凭什么选他李铭。

    但李铭又不能说,我真气极多,管够管饱,武徒种子之前,一蹴即就。知人知面不知心,交浅言深,乃是大忌讳。

    想说的不能说,摆在明面上的条件又不吸引人。换做李铭,以明面上摆出来的条件,也不会选李铭。

    总共就那么些符合条件的中等资质以上新戍民,能见的李铭大部分都见了,剩下的,要么年龄偏大,要么其他不适宜原因,李铭没有去见。

    一场忙碌,别人都是收获满满,他李铭则是收获寥寥,一条鱼也没有捞到网里。

    眼看要结束了,李铭慌了,跑的更勤了,甚至连条件都降低了,新见的,以前见过又重见的,还是没有一个答应做他的徒弟。

    愁啊愁,眼见愁白了头。

    什么吃喝宴饮,什么迎来送往,李铭都没有心情参加,不是庆祝这个得到了好徒弟,就是庆祝那个认了个好师父。越参加,李铭越焦躁。

    好多年后,后悔的人如过江之鲫。帝君求着收徒弟,一而再,再而三,竟然拒绝了。这可是帝君的徒弟啊,还是为微末之时。生生把做天子门生的机会错过了,还是资格最老的天子门生,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

    以后什么都不需要做,躺在家里,就能躺一个荣华富贵。师父看不上不要紧,但大师兄的牌子一亮出来,谁敢不给面子。

    测试戍民资质的地方,李铭又来了。无处可去,独此人少,可以伤心。

    总不能把条件降到初等资质的县学馆毕业,或者中等资质以上的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吧。

    做好事好难,送大机缘这样的事,对方竟然都看不上。

    三年前,李铭来过这个地方,匆匆进去,匆匆出来。

    而今日,他又来了,故地重游,几多感慨。

    官府为新戍民免费检测一次武修资质,这是新戍民的福利之一。成本不低,操作不易,据说核心是一件价格高昂的铭器,需要用到元晶。

    元晶,即元气结晶,元气极为浓郁之地才有,妖兽、法师体内的兽核、法核也可以算是元晶的一种,价格极为昂贵。

    上一次检测武修资质的细节,虽时隔三年,李铭犹记忆犹新。大家禁食两天,在暖房里脱去全身衣服,每一次十个人赤身裸体进入一间很黑的屋子,站成一排,每个人面前有一个铁箱子,上面有一个洞,胳膊刚好伸进去,手在里面握拳一分钟,再拿出来,检测就完成了,当场出检测结果。据说,检测结果准确率70%。

    资质检测铭器,三千五百年前才出现。刚当时,准确率低到不忍说,测了还不如不测,蒙都比测的准确率高。

    随着不断研究改进,准确率不过提高。两千年前,准确率超过了一半,开始在人族精英阶层普及。

    随着检测成本进一步下降,一千年前开始在人族普通人中大规模普及。

    现在检测准确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价格有了进一步下降,诸夏之地更是放开了检测权限,凡诸夏之民都可以检测。

    但检测一次五万铜元的价格,仍然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与其花五万铜元检测资质,不如花五万铜元买丹药请名师帮助修行,这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想法和做法。

    正是资质检测铭器的出现,人族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开拓。诸夏第一次在北疆站稳了脚步,并且把边境线不断北移,移到了屿山一线,沁水郡刚好在屿山后面,沁水郡即由此而来。

    苦心人天不负。李铭好不容易遇到了几个有意向的中等资质小学堂毕业戍民,李铭盯得紧紧的,抓的死死的。

    多次屈尊拜访,带着吃的喝的,李铭为了收徒弟百般讨好到这个份上,乃是有史以来沁水郡戍民营第一个。然而诚意在现实面前,太轻,不及淬骨丹、生脉丹、壮血丹分量重,又被人截了胡。李铭知道那个人是谁,惹不起,也不能惹。

    咬咬牙,李铭也能拿出淬骨丹、生脉丹、壮血丹,但李铭不敢保证定期供应,李铭连自己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都不能保证定期供应,凭什么定期供应徒弟。

    生气归生气,李铭不怨他们。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之常情而已。

    不得已,李铭再次降低标准,初等武徒资质的中学堂以上毕业生也可以。但戍民营管理者不肯提供名单,说什么涉及机密。李铭差点当面问出来:“那之前为什么可以?”

    明显有人在躲在背后,想难为李铭,想看李铭的笑话。只因为姜子墨托中人一再相问,似乎志在必得,多次拒绝后,打压越来越多,直到现在,连个徒弟都招不到。

    之前,沁水郡戍民营没有出现过20岁以下的武徒,选不到徒弟这种情况。但谁让李铭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谁让李铭卡死了读书识字这个选人要求,一下子卡掉了相当一部分人。

    李铭也是第一次知道,读书的人这么少,不读书的人这么多。

    很庆幸,父母家人吃糠咽菜,供他读书。也不知道,他寄往家里的钱,父母收到了没有?也不知道,弟弟妹妹们是否都如愿入了学堂?是否都如愿开始了修行?

    李铭相信,他的父母一定会送弟弟妹妹们读书,一定会请村子里的修行者引导哥哥、弟弟、妹妹修行。以前是没有钱,现在有钱了。

    而只有李铭知道,他宁肯外边欠了钱,也不能短了家里的,尤其弟弟妹妹读书的钱,尤其家人修行的钱。

    年龄大不是问题,有书读才最重要,开始修行就有希望。

    读书了,修行了,那扇名为希望的窗户,缝隙会开得更大,更容易挤进一个全新的光明且庞大的世界。

    就如他李铭,正是因为读书了,修行了,才在合一塘,有了这一份好大的家业。好期待家人早日到来,好期待渡入真气帮家人修行。

    突然,李铭想回家了,特别想回家。每耽误一天,他的父母、哥哥、弟弟、妹妹就晚一天成为武徒种子。他等不及,他迫不及待。

    但戍民五年之期未过,他李铭不能离开。只能盼着父母听从劝告,早早来到北疆,早早来到谷山村,早早来到合一塘,不需要做戍民,也不需要做迁民,他名下的合一塘,足够一家人安稳。

    但家信,李铭何止寄出去一封,却都如石沉大海,不见回声。

    “从军邮而寄,肯定不会出问题。”李铭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挑选徒弟的事,李铭还在想办法。只剩下明天、后天最后两天了,再招不到合适的徒弟,可就真的要错过了。

    但活人怎么能让尿憋死,李铭决定不走寻常路。

    李铭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大大的木牌子。第二天上午,高高举着,如红脖子斗鸡,趾高气扬,去往戍民营招徒弟。

    只见木牌子上面写着:

    #####

    招徒告示

    所学必有所教,尤以修行为甚。某,未及弱冠,武徒修为。特寻佳徒,同觅大道。凡武修初等以上资质及县学馆以上毕业者,皆可应试。师择徒,徒亦择师也。愿以布武天下,而人人如龙;尤须读书明理,为有道君子。解众生衣食艰难,还乾坤本来朗朗。沁北县蒲良堡谷山村副村正李铭

    #####

    是一篇招徒告示,更像一篇榜文:解民倒悬,此乃大义。还世公道,此乃责任。

    只是,好多的字,密密麻麻,挤在一块不大的木板上。好难懂的文言文,古文底子不好的,根本看不懂。字小的如蝌蚪,视力不好的看都看不清楚。李铭这是有意去掉视力不好的和文墨不通的。

    有个20岁不到的武学天才在戍民营招徒弟。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9万人之多的戍民营营地,瞬间轰动。

    李铭把招徒告示大大方方摆在了营地正中间。无数的年轻人看着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武徒:身穿青蓝色袍子,腰挎一柄钢刀,面容姣好,长得比女人还好看。眼睛炯炯有神,目光犀利,长发被一根木头簪子绾在头上。

    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李铭得罪了定海伯嫡子的事,如果知道了,估计没多少人敢来应试。收李铭为徒弟,李铭拒绝,在姜子墨看来是很驳面子的事,当然不能传得满城风雨。

    第一天,来了不少人,有不少符合条件的人,上前应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下一句是什么?”李铭考问一位应试的年轻人。

    应试的年轻人半天答不上来。

    “下一个。”李铭毫不犹豫换下一个,连《大学》都不会背,怎么可能是县学馆毕业。又一个冒充的,咬牙切齿,又不能真的怎么地,毕竟是郡城治下,法度森严。

    “你来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下一句是什么?”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这位应试者背得很流畅。

    “停。你来回答一道算术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李铭问出了第二道测试题。

    应试的年轻人抓耳挠腮,算不出来。

    “下一个。”李铭时间宝贵,直接赶人。

    “下一个。”

    “下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