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雪国里的只言片语 » 小说故事|七步成诗,曹子建

小说故事|七步成诗,曹子建

    “奉魏王令,曹子建拒不服丧,实为悖逆,贬为安乡侯,即日启程,离开许都。无魏王诏令,永不得返京。”

    北方的秋风吹下来,他的白素衣,腰边的白衣带飞扬着,身体再没了力气,他颤巍巍地支撑着身子,双手卑微地接下兄长的诏书。

    “我——该离开了吗?要离开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故土了吗?我可以继续留下来吗?我想留在这里。

    我的母亲在这里,我的兄长子弟在这里,即使是南征北战的父亲也深埋在此处。为何?为何?!我要离开?!

    还有那些诗文,是许都给了我灵感,诗文——诗,哈哈哈哈~跟着我葬身吧,那远山成为我的坟墓,江河成为我的酒坛。我终归是要离开了。”

    眼泪加重了他的颓败感,视线渐渐模糊,望着面前的人群,平日里吟诗作赋的酒友、诗友,缺席了。剩下的,都是渴望着他离开的人。

    面前密密麻麻的人,是陌生的,又到哪里去寻一个可排苦闷、诉衷肠的知己?

    “如若这是梦多好,我迷失在梦里,沉睡在梦中,即使在梦中死去,我也心甘情愿。”

    他的独白如此无力和苍凉,微弱到没了声线,没有声音。

    北风吹得更紧了些,黑丝发飞舞,遮掩着他忧伤的面颊,仿佛瞬间苍老,又仿若在蓦然间醒悟生之不易。在权力和名望面前有谁可以放手而归?即使是亲如骨肉的兄弟在它们面前也都显得一文不值。

    再看一眼,那位姑且称作兄长的人吧。微微转过身,高台上的兄长怒目圆睁地看着他。

    “这一切都是假的吗?兄长,你明明为我的诗而哭泣了,你明明在那一刻露出了作为一个兄长对自己兄弟的怜爱。

    我们明明抱头痛哭着,以兄弟的身份,在父亲的灵柩前,拥抱着,落泪……可是为何?为何现在…你用这种令我陌生、恐惧的眼神看着我。

    身在帝王家,就要如此吗?”

    绝望,无助,迷茫,伤感,凄楚,大悲之情涌上他的心头。他明白有些美好,只是幻想;某刻的良知,也不过是偶然的消遣。

    面前的所有人,在他的目光里消退了,消退的干干净净。仿佛回到了那首诗词里。

    “曹植!父亲过世,你,为何不来?!你可知这是天不可饶恕,地不可宽容的悖逆不孝之作为!既然天地难容,我又为什么原谅你?!汝可知罪否?!”

    我的话语刚落,面前的弟弟跪拜下来,语气怆然低沉地回应:“臣弟,知罪矣。任凭魏王……处置。”

    我的心,为什么在滚烫着,灼烧着我的肉体,熟悉的感觉啊,我知道,我疼爱此刻在我面前的这个兄弟,一个才华横溢、恃才放旷的兄弟,一个在父亲面前得宠与我争夺嫡位的兄弟,同时又是一个一同成长为人的知己兄弟。于是,他成为了我此生又爱又恨的兄弟。

    我怜爱他,可我的愤恨远远超过对他的爱,是他,让我知道平庸遭人唾弃,有才有貌可以把平庸踩在脚下。他吟诗作赋时的豪气冲天,让我嫉妒;他把酒临风时的气宇轩昂,使我自卑;他受尽拥戴时的目无一切,令我自忧。

    殚精竭虑,患得患失,生怕有一天我将被你连根拔起,踩在脚下。

    曹子建,我曹丕为什么有你这样的兄弟?在一左一右撕扯我身体的兄弟,让我无法畅快地呼吸。

    即使这样,母亲曹氏仍旧规劝我:“你已尊为魏王,勇将良臣,金钱貌女应有尽有,地位与荣耀已是不朽的存在。这些,使你超越了其他兄弟,但人不可因这些而忘掉身为长兄的良善。你要好好善待他们。他们是你的亲人……”

    我答应母亲定会信守这个承诺。

    可是,我蛰伏人海十余年,在人面前谨小慎微,卑躬屈膝。我所以继承王位,靠的都是我十余年的卧薪尝胆。而他为什么仅仅依靠天赋,就可以获得父亲的独宠?!我善待他?他若成为魏王会善待我吗?他不会,他根本不会,即使他会,他的臣子照样杀了我。

    所以,我曹丕又何必仁慈?

    “曹植,父亲在世时,你常夸赞自己的诗赋举世无双,那我今天就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完一首诗。如若能,罪责当减;如若不能,除了忤逆罪再加欺君之罪,两罪并罚,就地正法。”

    我想,他知道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了。至亲的兄弟!

    他包含泪水作揖道:“请兄长出题。”

    “你我贵为兄弟,就以兄弟为题,但始终不可有兄弟二字。”

    兄弟,兄弟,他的内心似乎在凄然的笑着:“兄长,你是否还认我曹子建这个兄弟呢。”

    堂内的蜡烛齐亮着,地毯是松软的,像极了他先前陈王宫的摆设,还记得兄长常来找他,听他吟诗;又会因此想起儿时一起玩耍的场景。

    而现在,兄长将要置他于死地。

    “一步!”“两步!”“三步!”

    有殿前侍卫拔剑的声音。还有必杀他的嘶吼。

    “煮豆燃豆萁”

    他没了怨恨,没了痛心,留下来的,或许只有眼泪。混浊的晶珠是包含着目的还是非目的,它的重量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鹅毛?都无心关照了,此时此刻,心情热烈了起来,仿佛消失的情绪重新在短暂失忆后找回。幸福与欢乐伴随着与兄长儿时的记忆走进看不见的另一扇门里。

    “四步!五步!”

    “豆在釜中泣”

    此时,他的眼泪在抒发苦楚和留恋。而我红润的眼里所要行将释放的眼泪又是怎样的意义?如果,他并非陈王,我并非帝王,一切如平常,他又怎会在釜中泣。平凡人所厌弃的平凡生活,恰恰是世家子弟想买也买不到的。

    那声音更激烈了些,烛光将剑刃的锋芒闪在他脸上。

    诗已经到这里,只剩回忆。

    “六步了!”

    “本是同根生”

    一幕幕儿时的欢声笑语,熙熙攘攘的出现在各处的角落。它们时而在蜡烛的火焰中;时而在绒绒的地毯上。

    “最后一步,第七步!”

    “相煎和太急”

    撕心的痛苦让他悲从中来,跪倒在地上失声痛哭,他的意气风发、他的气宇轩昂都因为这一幕完全失掉了。

    曹丕,站了起来,反复念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果然是奇才,七步成诗。我的成就远远比不上他。

    我竟然落泪了,难道我还有所谓的良知?就在这时,我听见了在蜡烛烟火中、在绒绒地毯上的欢声和笑语。那一刻是温馨的,我久久驻足,无法分清我与他的高低界限了。

    他要走了,我唯一认可的兄弟。踏上了白马,将穿山越岭,赴入异地。我要笑?亦或断肠?在以后的君王生涯里,我将倍感失意和怅惘。因为,我已没了亲情眷顾,剩下的只有在权力里麻木前行了。

    “我,曹子建,永别于兄长了。”他向我最后一次作揖。

    而我,没有答复,他转过身,骑上马,缓缓地离我而去,我时时看见,他低头擦拭泪水的动作。

    我默默坦白:“你我,终是不见,终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