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从提取万物开始黑科技 » 第三十五章 回收厂

第三十五章 回收厂

    时间回到八月份。

    在李同光2号去搞事的时候,李同光1号参加完亚运会,带着两枚金牌光荣回国。

    飞机刚刚下了首都机场,国家队就被记者包围了。

    李同光是记者围攻的绝对焦点。

    打破亚洲纪录。

    第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亚洲人。

    第一个跑进10秒的黄种人。

    打破了RB人垄断亚洲短跑。

    第一枚百米金牌。

    第一枚4x100米接力金牌......

    李同光打破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

    虽然成绩还不足以和那些欧美短跑名将较量,但在亚洲这圈子,在华国里面,李同光已经是第一人,足以吸引媒体的眼球。

    不光是媒体,李同光一战成名,还有了许多粉丝。

    李同光原本就算是一个名人,但粉丝基本大多都是被颜值、才华吸引的路人粉。

    但这一次为国争光,意义就完全不一样,许多路人粉变成了忠实粉丝,全都跑过来接机。

    来接机的粉丝太多,国家队没办法就在机场简单的搞了一个新闻会。

    介绍了一下比赛情况,感谢一下XXX之类的。

    有过之前满分状元的事情,李同光应对起来很得心应手。

    娴熟应付了媒体,还跟许多粉丝互动,把机场秩序掌控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事件。

    一个小时之后,李同光才在保安的开道下,跟恋恋不舍的粉丝、记者们告别。

    李同光还挺想要继续下去的。

    他是个俗人,跟这些崇拜自己的粉丝一起互动是一种享受。

    可惜国家队那边另有安排,过段时间会展开针对亚运会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那时候才是正式面对媒体的时候。

    取得突破性的成绩,表彰是少不了的。

    刘指导已经给了暗示,奖金会有的,还会奖励一套房子。

    奖金不多,可能只有30万,而且还要分出去一大半——体育总局直到2010年才颁发《国家队运动员有奖比赛奖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的规定奖金的分配。

    在规定之前,运动员奖金分配是三分之一上交协会作为体育基金,三分之一给教练员和其他有功人员,余下的三分之一都是才是运动员的。

    其中体育基金又会由管理中心和地方协会按比例分配。

    奖金对李同光来说无所谓,房子倒是相当不错,省了很多事情。

    考虑到李同光要来首都上大学,给的是首都的房子。

    三环和四环之间的位置,一百多平方三室一厅,经济实惠还实用。

    这房子要放在二十年后,起码价值千万,也算比较够意思了。

    回到国内的第二天,召开了表彰大会,之后国家队暂时解散。

    参赛运动员们会返回注册单位,入选国家队后会参加国家队组织的定期集训。

    有国际赛事也会被征召,而平时运动员主要是待在各自的省队进行训练的。

    只有极少数大牌的运动员,可以一直享受国家队训练的待遇。

    李同光则是大牌中的大牌。

    因为他可以不用去训练,自己安排时间,可以说是国家队里面独一份。

    中心那边不愿意也不行,满分状元,文武双全。

    就算是那些一心只为自己政绩考虑的官员,也都承认李同光只搞体育太浪费了。

    李同光自然是乐意如此。

    应付了几家大媒体的专访,参加了两个电视节目之后,李同光便启程返回了鲁城。

    刚刚把东西放在办公室,吕一双就找上门,语气幽怨:“你也不怕我卷款跑了?”

    “我相信你啊。”

    李同光笑着上前抱住了闹脾气的大美女:“而且我参加完亚运会不就立刻回来了吗?喏,我还给你带了釜山特产。”

    李同光把准备好的礼物给了吕一双。

    吕一双拆开一看,是一个很漂亮的首饰。

    她心情好了不少,拍掉了李同光搞怪的手,正色道:“你让我收购的回收厂搞定了,要不要去看看?”

    “走,看看厂子。”

    回收厂是正事,李同光也不含糊,跟着吕一双离开办公楼。

    吕一双开车一直到了郊区才到回收厂。

    下了车,李同光闻到了一股说不出的臭味。

    手在鼻子前面扇了扇,李同光让吕一双在车里面等着,他跟在回收厂员工后面参观。

    厂子是一个长方形的分布。

    前面堆放刚刚收回来的废品,中间是一片钢结构的铁皮房,这是设备粗加工区域。

    里面有龙门剪切机、金属破碎机、鳄鱼剪、撕碎机、金属粉碎机、金属分离机,压块机、压饼机、铜米机、电机拆解机、散热器拆解机、废纸打包机等设备。

    员工介绍的时候,语气带着点小骄傲:“俺们靠着这些设备,可以说是鲁城最大的回收厂之一!老板收购了肯定不亏。”

    李同光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忽然问道:“利润是多少?”

    员工呃了一声,没了骄傲:“净利润不太高......”

    不用他说,李同光也清楚回收这门生意,大回收厂也不过是赚一些辛苦钱。

    盈利不可能跟卤大师比。

    衣食住行这四个行业市场都是万亿规模。

    回收行业想要赚大钱,不仅仅需要门路,还要昧着良心。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在环保和人员保护上偷工减料。

    老板是赚钱了,代价就是造成大量有害物质泄漏,包括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在内,等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到当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导致了当地疾病频发。

    这些问题只要愿意多投资一点钱,少赚一点钱就能解决。

    但那些老板就不。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李同光突然感慨。

    员工不明所以的看着他。

    李同光摇了摇头,跟着员工继续参观。

    后面是一排两层楼房屋,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厨房餐厅和卫生间都在这里。

    大致看了看,没有什么问题,管理做的都还可以。

    就是一些员工神情不安,多半是因为换老板怕被辞退。

    李同光把员工情绪安抚下来之后,转身离开了回收厂。

    回去的路上,吕一双开着车好奇道:“为什么突然要做回收厂?不开发新的餐饮连锁品牌吗?”

    “餐饮还是要继续做的。”

    李同光道:“不光要做,还要扩大规模的搞。除了卤味,其他适合搞连锁的美食都要弄起来。”

    吕一双更疑惑了。

    既然要大力搞餐饮,那突然收购个不着边的回收厂干什么?

    就算是要搞产业链,搞养殖也比回收厂靠谱啊。

    李同光明白她的不解,耐心解释道:“餐饮是为了资金。赚到钱了,就得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赚钱不是为了玩钱生钱游戏,而是想要改变世界。”

    “这也是保护伞公司的宗旨。”

    李同光看着窗外的垃圾山,眼眸有些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