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田园生活录 » 67、日常

67、日常

    监督的工作每天一轮换,水边人越来越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一晚上捉百十个知了猴等赵哥他们来了还可以拿出来招待。因为这里面有小信和庞伟的功劳,所以姜川并不打算直接卖钱。

    但跟两人商量的时候庞伟表示无所谓只要有他吃的就行,小信持反对态度,这孩子表示他的父母没有出力不能享受免费的食物。

    所以既然是大家一起抓的那就卖掉一起分钱。

    而且他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发表了朋友圈更新了动态,已经有不少家长表示休班的时候过来一起抓有的只是单纯的想吃。

    至于价格已经定好了,生的一元一只炒熟的一块五一个,他们已经给村里的叔叔阿姨们通知下去了到时候一起赚钱。

    情况已经这样了姜川还能说点什么呢?

    家长们在村里甩下了累赘并且安插了“眼线”,这里有什么风吹草动立马就会得到消息。

    不过一群小机灵鬼策反了他们的“眼线”,准备趁机赚一笔零花钱。按这个情况来看不止是那些来照顾孩子的姑姑和小姨,村里的那帮皮孩子应该也入伙了。

    有些家伙可能已经做上中间商,准备两头赚了。

    这么一来的话知了猴的产量就可能比较高了,毕竟一个人忙活一晚上就能抓八/九十甚至上百,单单靠游客的话很难消化掉这么多。

    而且这还只是南山村一家,等桃花村、响竹村、青石村都动员起来以后产量绝对会翻好几倍。山上只会多不会少。

    如果操作得当这批知了猴有可能会成为第一批出村销售的农副产品。

    ————

    这里要说一下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是有区别的,农产品一般是指地里长出来未经加工的原产品。例如玉米、小麦等。

    农副产品则是指经过加工的,例如食用油、酱油等等,响竹村的酸笋应该也是属于农副产品这类。金蝉属于允许养殖的种类,经过腌制加工打真空包装销售,应该也是属于农副产品这类。(这一部分是作者从网上查到然后简略的写法,如有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这里从头说一下,总结起来就是一波助攻一个案例和一个建议。

    最初南山村走农家乐接待游客的时候,村长就去镇上咨询过证件的问题。

    工作人员经过仔细研究以后给出一个建议,南山村的情况有别于一些经济优秀地区或者风景区的农家乐。最好还是村里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这样不仅对未来发展有所帮助,对于各家各户的监督管理也比较方便。这就是那一波助攻。

    后来在市农产品超市的杨经理来南山村的时候,相中了林村长送的酸笋,跟姜川聊过以后讲起了一个案例。

    说是前段时间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年轻人在网店售卖自己家腌的咸菜。发货的时候只做了简单的包装也没有其它标识,然后被人以销售三无产品为由索赔。

    当时这事传的沸沸扬扬,当事人在网上发布了整件事情的过程。后来还有记者采访从各个角度剖析,更有专业人员现身说法,大家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观点。

    最后杨经理告诉姜川,“既然你们已经成立了合作社,也有不错的产品那么你们要做的就是形成正规化的产业链。”

    “安全生产遵守法规,同时还得考虑消费者的想法,最后保护好自己不要给人留下攻击自己的漏洞。”

    正所谓“一人技短,二人技长。”凡是有利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村里都在积极的听取、吸收、落实。还会根据具体成果对提出意见的人进行答谢。

    现在想法是有了具体施行还得村长去协调,杨经理和王老板那里也得抽时间请人家吃个饭联络一下感情。

    村里现在手续齐全剩下的就看商品的硬实力了,说干就干在脑子里简单过了一遍姜川就跑去找村长。

    周三的时候李雨轩订的玻璃柜子送到了南山村,姜川过去开门搬进屋。按这个速度来看烤炉和烤箱应该也做的差不多。到时候就能把临时的经营许可证,换成正式的许可证重新开张。

    处理完这边的事姜川去了一趟黄粱家里,请他帮忙联系一台收割机。春天种下的玉米也该收了,然后还得翻耕上肥考虑下一茬种点什么。玉米收完就轮到水稻,二季稻还得接着种上,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这段时间估计会挺忙。

    至于流程还是和上次一样,机器收一部分人力收一部分。毕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会辛苦劳动以后的收获,也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就是玉米秸秆的问题,现在的收割机都是一步到位。玉米都给你扒皮,秸秆直接打碎撒在地里,这么做其实有一定的隐患。

    这些秸秆碎在地里短时间内根本就分解不了,就算是翻耕也埋不下多深。如此一来不仅没有成为庄稼生长的养分,反而会滋生病虫害在一定程度危害农作物生长。

    所以姜川打算收完以后吧秸秆送到李家村去做牛饲料,小麦不能做青储饲料但是玉米在收完以后是可以的。

    到时候也不用人家给钱用熟好牛粪换就行了,要是没有熟好的拉回来自己熟也行。这样牛吃玉米杆熟成的牛粪做肥料,最简单循环。同样的一个东西能多办一件事,还能减少风险挺合适的。

    下午喂过鸡趁着有时间就又在山坡下面割了些草,回到家把蚯蚓倒出一点混合着青草加点麦麸剁碎给扔到新鱼塘里。

    因为这边塘里的水草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不能有效的进行食物供给。局部的生态链并不完善同时还很脆弱,一切都需要时间。

    过程中投放饵料的数量一定要注意,防止数量过剩,鱼苗子们吃不完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最好是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

    虽然平时想着应该没多少事,现在仔细一算一天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没个闲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