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凤笛江山情 » 第七十三章 刚正直言语

第七十三章 刚正直言语

    “花银子买的?!”杨正大吃一惊。

    “没错,如今朝廷卖官鬻爵之风甚重,很多人借此大量敛财,又有很多人借此买官封荫,百两一侍郎,千两一尚书,那李景龙,便是以此法得到的指挥使一职!”杨镐道。

    “如此风气,大明如何能长久?圣上难道不知?”赵梦麟问。

    杨镐又叹了口气道:“我们这位陛下呀,已经快三十年没上朝了,批书奏折什么的若要到他手中得经过重重关卡,其中最后一道至关重要,那便是圣上身边的贴身太监,若打听到有对自己不利的奏书呈上去,花点钱给那太监,那太监便会在奏折上动动手脚让圣上暂时看不到那奏折,一天看不见两天看不见,花的钱越多甚至可以几个月都看不见,时间一长这事就慢慢过去了,所以即便朝廷上有人举报这些事,往往都被有心之人拖了下来!”

    “一群只顾蝇头小利之人!大明有这些蛀虫在,迟早会被咬得千疮百孔!”赵梦麟听了不禁忿忿不平。

    “赵将军,你常年征战在外不谙朝廷之事,这些事情在我们文官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了,只可惜,我朝无死谏之臣,圣上又懈怠朝政,哎!难道这大明气数就要到这里了吗?!”杨镐说到此处仰天长叹。

    杨正听了默然,从小生活在尚书府的他在杨维的教导下长大,虽说不喜杨维的管教之法,但怎么说也是受杨维正直的做派所熏陶立志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好男儿,如今听闻朝廷之上风气如此不堪,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他要凭一己之力力挽颓势,将整个朝廷之气扳正过来!

    杨镐看了一眼杨正,见他默不作声。

    “怎么了杨正兄弟?”

    以杨镐之能不可能看不出来杨正此刻在想什么,只是不愿戳穿故而故意试探着问。

    “没什么,谢杨大人关心!”杨正低声答到。

    杨镐笑了笑。

    “杨正兄弟啊,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你还年轻,梦想是一定要有的,男子汉大丈夫,或策马疆场保家卫国,或口诛笔伐肃清朝堂,若此生无建树,不免虚度此生,到老只能空叹!”

    杨正突然抬起头看着杨镐,满脸惊愕。

    杨镐见了大笑。

    “杨正兄弟,我在你这个年岁的时候甚至还在寒窗苦读,那时候也同现在的你一样满怀报国之志却苦于无门,待我踏入官场,奈何已无年轻人般的精力,如今虽也立下尺寸之功,但却远不及我当年的理想,到了今天也只能空叹惜啊!”

    一旁赵梦麟听了不禁默默感叹:好个杨元帅,我道以为他只有御人之能,如今看来其识人之才也不可低估,只言片语间竟能看穿正弟所想并给出意见,若杨元帅能脚踏实地办事,想必也能大有一番作为!

    杨正笑道:“多谢杨大人提点,杨正知道该怎么做了!”

    “哈哈不用!”

    杨镐看了看这呼呼大雪道。

    “我们出来已有半天,都累了吧,我看前面好像有间破庙,先去那里歇会吧!”

    两人点点头。

    这是一间残破不堪的旧庙,蛛网密布,门窗破败,柱子倒塌,屋顶也有个大窟窿,风声呼呼刮进来,带着片片雪花将破庙地面刷白了一片,破庙后是一片林子的边缘。三人来到庙前将马栓在几根尚未倒塌的木柱上然后进了庙。

    杨正扫雪,赵梦麟生火,三人围坐火旁取暖。

    听着屋外呼呼风雪声,三人不禁叹口气。

    “天这么冷,杨大人,您年岁大,要特别注意保暖!”杨正对自己手哈了口气提醒道。

    杨镐呵呵一笑。

    “杨正兄弟,天的确冷,但我只需围炉裹裘便可,但如今世道人心冷,该当如何取暖啊?”

    杨正听了神色顿时暗淡下来。

    “杨大人,如今乱世我等为将者当保家卫国,为相者当定国安邦,如此方能创建太平盛世,只要每个人都有如此想法,天下自会太平!”赵梦麟道。

    “可如今哪里会每个人都有赵将军如此觉悟呢?”

    杨正想了想,开口道。

    “杨大人,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正兄弟但说无妨!”

    只见杨正开口说到。

    “如今乱世,虽说天下太平离不开百官百姓的觉悟,但真正能左右整个天下的,只有一个人,只要这个人能有这个觉悟,那天下自会再次迎来太平!”

    杨镐便问道:“你是说当今圣上?”

    杨正点点头。

    “圣上是百官之主,是天下之主,若圣上是位有德明君,何愁天下不安,只是如今圣上三十年不朝,如此怠政,社稷怎能不乱?”

    赵梦麟听此大惊。

    杨镐更是直接大呼:“杨正兄弟,慎言呐!”

    “连我一个十九岁的边关小兵都知道圣上怠政乃万祸之首,天下人又岂能不知?只是个个三缄其口,敢怒不敢言,才默许了圣上继续怠政,以致天下更乱,如此看来,杨大人,恕我直言,那些只知唉声叹气而又不真正行动的人也是这天下不宁的罪人!”

    杨正此话表面上虽像只是在说朝廷里的那些人,但其实也包含了杨镐,而杨镐也不糊涂,他便听出了杨正的意思,只是所幸杨镐也算是位明理之人不予计较,再者,杨正的话也确有道理。

    赵梦麟听了杨正的话也立刻听懂了他的意思,连忙打圆场。

    “正弟,杨大人对朝廷忠心一片,或许有不足之处,但...”

    还没等赵梦麟说完,杨镐便打断了他。

    “赵将军不必如此,杨正兄弟此言有理,也确说中了我朝弊端之来由,如此看来,就连我这个朝廷重臣也难辞其咎啊!”

    说着他又看了看杨正道。

    “杨正兄弟,谢谢你一番话语点醒了我,杨某入官近三十载,想不到如今还不如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活的明白,呵呵,真是枉活五十载!”

    杨正道:“杨大人,在下只是一番直言,若有冒犯,望大人见谅!”

    “呵呵,不会不会,我杨某也非不讲理之人,杨正兄弟,谢谢你的话,回朝后我自知该怎么做了!”

    “杨大人如此明理,乃社稷之福,在下佩服!”赵梦麟赞道。

    杨镐微微一笑。

    “渴了吧杨大人,我去取些雪来煮了水喝!”杨正说着兴冲冲的跑了出去。

    “那我也去打些野味来,走了半天,都饿了吧!”赵梦麟也站起来说道。

    杨镐点点头:“赵将军小心便是!”

    “多谢杨大人,末将这便前往!”赵梦麟说着便取了弓箭和长枪也出了门。

    屋外北风仍呼呼的吹,杨正与杨镐二人坐在篝火旁,一旁的破瓦罐里的水已渐渐沸腾,冒出阵阵白色的蒸气。

    “来杨大人,喝点热水暖暖身子!”杨正倒出一碗水递给杨镐。

    杨镐接过水,吹了口气小心的抿了一小口。他望着门外纷纷飘下的雪,感叹道:“光阴易逝啊,看着这飘下的雪,我便想到了去年的这个时候,那时候我还在京城,也是下着这样的大雪,转眼间,又过了一年,这不知不觉间,竟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啦!”

    杨正笑道:“杨大人竟也感叹起时光?”

    杨镐道:“杨大人也是人,朝堂上我是杨大人,朝堂外,我也是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又何尝不会感叹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