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五十八章 年底

第五十八章 年底

    王鉴来到赵博安的院子,听到书房的笑声,掀开帘子走了进去,看到灵儿坐在他的肩膀上,在屋内转圈,旁边站着丫鬟伶儿。

    “阿舅!你看我多高。”

    “灵儿,去找你娘玩,我找你爹有事。”

    灵儿不太高兴的说道:“好吧!”然后被伶儿带着离开。

    “你也歇了十多天了,该办点正事了。”

    赵博安回来以后,一直陪着妻儿,半年没见,女儿都有点不认识他了。

    “大冬天的,能有什么急事。”

    “你回来以后,我们还没好好聊过,燕国真亡国了?”

    到现在王鉴都有点无法相信,燕国立国几十年,怎么几个月就垮台了。

    “当然是真的,燕国皇帝我都见到了,太傅慕容评还是我亲手抓的。”

    “晋国什么反应?”

    “桓温还在收拾北伐的烂摊子,寿春没打下来,那有空关心北边,反倒是秦国没费多大劲拿下燕国,现在就有余力去支援寿春了。”

    王鉴有点失望的说道:“天不佑晋!”

    “你就是瞎操心,管好自己就行了。”

    “哼!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赵博安嘿嘿一笑,说道:“今天让你看看我的见识,你别一直盯着上边,你往下看,胡人和汉人界限分明,那些士族豪强横行地方,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天下统一不了。只有下边的分裂弥合以后,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国家。”

    王鉴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说道:“你这是以赵家为例啊。”

    “六年前,赵家堡周围有四股势力,有胡有汉,来往不多,但今天你再看,猗家和张家不存在了,兰家融入了赵家。赵家能这么稳定,可不仅仅是因为武力威慑。”

    “所以你才这么重视垦田和学堂。”

    “只要他们吃饱肚子,赵家就会很稳定,而学堂能快速磨灭胡汉的界限,胡人一旦进入学堂就要穿汉服,习汉字,学汉礼,明年我还准备让他们改汉名,你说他们还是胡人嘛。”

    王鉴默默的摇头,说道:“你说的我要回去琢磨一下。”然后问道:“你明年还要给胡人效力?”

    “可能要换个地方,不是上党就是平阳。你如果不想出仕,就留在赵家帮我看家。”

    “有嬛嬛在,我会留下的,升迁?”

    赵博安心想,你不想走,嘴上还要找个借口。

    “应该是个县令,明年秦国会替换大批燕国官员,我已经拜托了人,就近找个位置。”

    “你可真能钻营,还是多关心一下赵家吧,年底了,应该召见一下里长和管事。”

    “已经派人通知了,你真以为我要一直歇着啊。”

    十二月二十二,赵博安的书房,还是去年那些人。

    “王鉴,你先说说今年收支。”

    “二月贩铁赚了一千石,你从屯留换回三千石,秋天入库九千石,还有两千匹麻布,开支都是按你去年的要求调拨的,额外支出就是垦荒,花了六千石粮食,一千匹麻布,之所以比去年多,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牛不够,征发了佃户一部分耕牛。”

    赵昆调侃道:“你把牛便宜卖给他们,现在用牛了,反而还要给人家粮。”

    赵博安不反驳,这事从长远看是有利的,对王鉴说道:“你接着说。”

    “收支大概就这样,具体的你自己看账册。除了你带回来的奴隶和今年来投奔的流民,按你的要求,现在每户基本都有一头牛和七十亩地,不过我劝你还是节省点,赵家开支太大了,特别是学堂和匠作营。”

    赵昆辩解道:“学堂现在只有两百多幼童,他们开支不算多,就是学子和预备家丁太费钱粮,特别是预备家丁比学子还多。”

    对最后一点他十分有意见,那些家丁学兵书战策有什么用,三郎赶忙说道:“今年不是小孩子多嘛,以后就不会了。”

    学堂终于把所有的幼童都教了一遍,以后只要每两年,收一批适龄的孩子就行。

    赵博安向父亲赵昆问道:“现在有多少学子和预备家丁?”

    “除去县里和各里的十六个学子,学堂里有四十一个,预备家丁就有七十个。”

    说完又瞪了三郎一眼,多出来那二十个家丁,就是三郎坚持留下的。

    赵博安心里算了一下,说道:“学堂和匠作营每年要花五千石左右,现在不光家丁有骑兵,部曲也有骑兵,这都需要战马,大概每年也要两千石,还有其他花销算一千石,那就是八千,还不算太差。再说今年光粮食就收了九千石,等新垦田地不再减免租税以后,收入会涨的。”

    王鉴嘲讽道:“你只要不再折腾,以后是能慢慢存下点钱粮。”

    “还是要折腾的,明年又能贩铁了,有了这笔收入,明年开始修堤。”

    “你是不把钱花光不罢休啊!”

    赵博安懒的搭理他,向周田问道:“今年打造了多少甲胄?”

    “重甲和具装都打造好了,普通的甲胄有一百副。”

    “以后兵器铠甲少量打造,人力用在其他组上。我从信都带回来的铁匠十分优秀,你利用这些人改进我们的工艺。那几户织户设立一个织物组,织造上等绢帛,同时要帮佃户改进织机,最后再设立一个杂物组,打造平民百姓需要的杂物,在赵家贩卖。”

    “织物组的蚕茧从哪来?”

    “先从匠作营选十户人家,全交给织户组负责,出了问题赵家赔偿。如果效果好,明年再扩大。”

    分给匠作营每户的十亩土地,本来就是为了种植桑麻。

    “好!”

    听了半天刘纪敏有点急了,赵家堡和冀氏乡的部曲可是轻骑兵,现在减少打造兵器铠甲,他们什么时候才能配齐装备。

    “坞主,能不能先给赵家堡的部曲打造好甲胄?”

    邓干赶忙说道:“还有冀氏乡的部曲。”

    赵博安没好气的看了两人一眼:“这次我从信都带回来一百多副骑兵甲胄,虽然不是具装,但也十分精良,全配给你们。”

    骑兵家丁在秦军中穿戴的甲胄,由于登记在册,离去时要全部留下,但慕容评亲兵那批装备被他吞没了,邓翼知道后也没说什么。

    刘纪敏欢喜的说道:“那就好。”

    赵博安揶揄道:“你不是在学堂嘛,赵家堡的部曲关你什么事?”

    “坞主,我已经知道错了,你就饶了我吧。”

    “再自作主张,直接回去种地。”

    “谢谢坞主。”

    三郎看着刘纪敏喜笑颜开的样子,忙说道:“大兄,我才当了几个月队长。”

    刘良主动说道:“坞主,我也快老了,让三郎带旧村堡的部曲吧。”

    呼延塔嘲笑道:“你老个屁,刚娶了个美人。”

    知情的人哈哈大笑。

    赵博安有点好奇:“刘叔,哪家的女人?”

    刘纪敏抢着说道:“就是那个冯小小的娘,我这么大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娘和小妹。”

    刘良有点脸红,他来赵家二十多年了,因为有刘纪敏这个儿子,一直没再成亲,直到偶然看到冯小小的母亲,一时惊为天人,然后各种追求。

    赵博安思考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三郎当旧村堡部曲的队长,刘叔回赵家堡接替我三叔的位置,你们一家就团圆了。”

    “谢坞主。”

    “三叔,以后几年周围会比较安稳,贩铁的买卖能一直做下去,你来管这一摊。”

    贩铁的收入比赵家堡一年的租税多的多。

    “好!”

    “赵敦叔,你去旧村堡,良马寨就那七十多户人,让小一辈的人锻炼一下。”

    “行!”

    呼延塔说道:“坞主,我也不当部曲队长了,现在都是年轻人,就我一个老人,我不好意思。”

    赵博安安抚道:“塔叔,当年我们去李村打土匪,你可没服老啊。”

    呼延塔叹气道:“嘿!一晃眼都快六年了。”

    “我知道你不耐烦当里长,你去马壁吧,那里有七十多户牧民,正好呼延信也在那。”

    “这个好,我还是喜欢骑马打猎。”

    “至于河阳村和良马寨的里长,还有河阳村部曲的队长,我再想想人选,今年还有什么事吗?”

    赵远站了起来,说道:“八月的时候,因为秦国攻打燕国,谷远乡那三家又打了起来,有二十一户流民投奔我们,秋后,西北唐城乡有十一户流民来投奔,这个有点麻烦。”

    赵博安知道有流民投靠,而且还在兰村给他们分了地。

    “什么麻烦?”

    “半个月前唐城乡来要人,要我们把那十一户人交出来。”

    “什么来路?”

    “据投靠的流民讲述,他们是乞活军。”

    “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有乞活军?”

    刘良回答道:“坞主,他们虽然不怎么活动了,但还是有的,不过大部分都在冀州和豫州,并州很少见。”

    赵远说道:“主公,我派人查探过,唐城乡不到一百户,不过再往北,他们还有几个坞堡,人并不少。”

    两年时间快到了,这小子急着立功。

    “现在山路有雪,什么也做不了,明年开春再说吧,赵远留一下,其他人散了,嬛嬛给你们准备了礼物,你们走的时候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