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七十二章 筹谋

第七十二章 筹谋

    看这个架势,赵家真要和他们打一仗啊。

    同一时间,坞堡大门大开,赵前带着四个什的甲士,杀了出来,前排刀盾手,后三排长矛兵,队形严整。

    慕容宪看看南边的骑兵,再看看东边杀出来的甲士,头都快要炸了,周围将领让他赶紧下命令。他犹豫了一下,把部队一分为二,两百精锐攻击眼前的步兵,寄希望于快速击败他们,另外两百人拦截南边的骑兵。

    阻拦的两百骑兵,还没接阵就跑了一半,他们虽然是郡府兵户,但比普通牧民强的有限,而且前几天才逃过一次,没有心理压力。剩下的一百勇士奋勇向前,他们阵型稀疏,越靠近具装骑兵,底气越不足,血肉之躯到底拼不过全身铁甲的怪兽。

    赵家的重骑兵一冲而过,大量鲜卑人被马槊挑落马下,在后续队伍的打击下,剩下的人迅速湮灭,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赵前并没有走出村子,在外围就停了下来,左右是两个院子,鲜卑精锐第一轮冲锋,就被他用弩箭射了回去。

    慕容宪眼看局势不妙,马上带着几个亲信跑路。

    鲜卑精锐没能组织起第二次冲锋,因为赵家的骑兵已经包抄过来,他们只得往北逃去,后边刘纪敏等人紧追不舍。

    祖地离杨县县城十多里,赵博安也派出了斥候,得到鲜卑人偷袭的消息后,立即派三郎领着亲卫骑兵支援,逃跑的鲜卑精锐运气不好,在往西北逃的过程中,被三郎撞上,前后夹击下,彻底溃散。

    战后统计,赵家死了三人,重伤一人,轻伤十一人,伤亡主要发生在追击的时候,基本都是部曲,家丁和亲卫作为主力反而没什么事,训练和装备太重要了。找到尸体一百七十一具,俘虏五十二人,还有两百多匹马。

    慕容宪没敢直接回去,在鲜卑兵户驻地收拢残兵,兵户死多少人,他不在乎,但那两百精锐可是慕容冲的心腹。

    赵博安在思考怎么结束这场冲突,现在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场,也展示了赵家的力量,该和慕容冲妥协了,十五岁少年的面子要顾及,让他有个台阶下。

    第二天,赵博安带着骑兵,押着俘虏和城外剩下的一百多户鲜卑人,跨过汾水,前往郡城。

    上午行军二十里,在离郡城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放了十个俘虏,转达求和的意愿,并让慕容冲派人接收人员和物资。

    慕容冲已经知道劫掠失败,因为慕容宪没回来,战事经过和战损还不知道,没想到赵博安先来到了郡城附近。

    当从放回来的手下口中,了解到整个战事经过,他杀了慕容宪的心都有了,不能折腾了,先把这事遮掩过去,初来乍到,又不能真集合几千军队,灭了赵家。至于赵博安求和的诚意,他决定收下,接着派管家前去交接。

    赵博安得到承诺,太守不会再找赵家的麻烦,就留下东西走了,至于会不会遵守,那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慕容冲的管家回到府衙后,把情况汇报了一下。

    “东西全要回来了?”

    “钱粮和牛羊,全让他分给了荫户,马少了不少,武器全还回来了。”

    “分出去的东西,收回来一半,然后再派荫户去杨县,让赵博安把人安置好,我的马是好抢的嘛?”

    “是。”

    “把慕容宪那个废物给我找回来。”

    赵博安回到县里,给家丁和部曲发完赏赐后,就遣散了他们。俘获的马匹他留下了两百,其中一半在马市换成了布帛,作为赏赐之用,另一半好马送到了马壁。

    不久三百户鲜卑人重新来到杨县,新首领找到县衙,送上了慕容冲的信件。

    赵博安看着信里的威胁,明白慕容冲心里还是不舒服,就当是哄孩子,把这些人安置到三个地方,等明年春天给他们垦荒。

    不过安置的时候,他才发现荫户的粮食还不够一个月吃,询问过后才明白,他们的钱粮大部分被没收了,要知道那些钱粮不光有他发放的,还有不少是荫户自己的财产。

    县里现在是穷鬼,需要赵家再借贷一笔,才能周转开。

    想想就有趣,在外人眼里,自己做官还需要赵家填补。

    蒲阪城,征东大将军府邸,一处大厅中,符丕和夫人杨氏正在欣赏剑舞。

    符丕今年二十岁,做为苻坚的庶长子,从小宽厚仁义,聪慧好学,博览经史,还和邓羌学过兵法,镇守蒲阪以来,休养生息,百姓比较安康。

    杨氏摸着肚子,问道:“我看你最近不太高兴,有什么烦心事?”

    “小事,你照顾好身体,把孩子生下来才是大事。”

    “和我说说,看着你烦心,我心里也不舒服。”

    符丕转头看看爱妻,沉默了一会,说道:“都退下吧。”

    等人都走了,才继续说道:“一直有人说鲜卑人是个威胁,担心他们再次复国,原先我还不太在意,但前段时间,几千户鲜卑人过蒲阪时,我才发现他们人这么多,现在关中还有几万户。”

    “不用太担心,在关中我们氐人才是最多的。”

    “但父皇重用这么多鲜卑人,不是好事。”

    对苻坚不好评价,杨氏岔开话题,问道:“那些鲜卑人在平阳怎么样?”

    “暂时安顿下来了,不过地方上颇有怨言,慕容冲勒索了不少钱财,还霸占了很多田地。”

    “十五岁的太守,又是个贪财的,朝廷也太儿戏了。”

    符丕没有附和杨氏,心想慕容冲要是到处收揽人心,励精图治,那才要担心呢。

    “和你说个好笑的事,慕容冲的手下去杨县抢掠,被当地县令赶跑了。”

    杨氏回忆了一下,说道:“这个县令我见过,去年我去各地礼佛求子,在俱卢舍寺见过他的家人,当时他把寺庙封锁了。”

    “噢?”

    “我以为又遇到一个横行地方的官员,后来兄长打听过才知道,这个人官声不错,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符丕颔首:“有人向我推荐过,说他颇有军略,我调查后发现,他把杨县治理的很好,尤其是不贪图财物。”

    “没想到还是个文武全才。”

    “我想把他调到河东任司盐校尉,主管河东盐池,看看是不是可造之材,可惜他是寒门出身,这辈子最多就是个太守。”

    平阳的纷扰以朝廷申饬慕容冲结束,多收的钱粮也不了了之。

    年底的一个多月是考核和任免官员的时候,赵贤不错的考绩加上赵博安的运作,经过中正官品评,被雍州刺史符丕任命为襄陵县的主簿。

    秦国的选官制度既有九品中正制,也有察举制,各州郡有中正官品评人才,州郡长官也可以推举人才。好的一点就是,王猛对官员进行了严格考核。

    赵博安把赵家学子送往各地官府,也是为了有机会,他们能走九品中正制的途径进入仕途,虽然都是些小官,但也能积累赵家的底蕴。

    赵贤的事情有了结果,赵博安的升迁却遇到了麻烦,拟定的司盐校尉一职被慕容冲拦下了,要多留他一段时间,一方面是阻拦他升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荫户的安置。

    赵博安得知消息后,明白自己要找条后路了,司盐校尉是个肥差,不会等他几个月的。

    十二月,秦国攻下了益州。

    正日祭祀后,三兄弟找了个时间坐到一块,二郎进入官场后,成熟稳重了许多。

    “二郎,在壶关城还习惯吗?”

    “还好,平时就是处理一下公文,闲暇之余几个朋友聚聚。”

    “聚聚可以,少谈玄学,别吃五石散,那东西害人不浅。”

    “是。”

    赵博安开始问他关心的问题:“库傉官伟经常去壶关吗?”

    “他是郡尉,经常来往于部落和壶关。”

    “我想杀了这个人。”

    二郎和三郎诧异的看向他。

    三郎问道:“大兄,我们赵家和他没冲突吧?”

    赵博安摇摇头,解释道:“符丕让我当司盐校尉,但有慕容冲拦着,我估计没戏,再说这个职位对赵家也没什么帮助,现在的并州刺史俱难,邓家能说的上话,我想去上党当县令。”

    “那不是降职了嘛,上党的县都是些下县。”

    “所以还要加上一个军职,管理胡人兵户。”

    二郎明白过来:“大兄,你看上了那些乌桓杂胡。”

    “有了这个兼职,我就能名正言顺的带兵,今年秦国占领了益州,将来就是凉国和代国,攻打代国的时候,并州肯定要出兵,那就是立战功的机会,赵家要想跻身士族,必须要有郡一级官员,而军功能让我们跨上这个台阶。”

    三郎立即表态同意,打仗的本事他还是有的。

    二郎也被说服了:“那样库傉官伟就是个障碍,邺城来的乌桓杂胡都听他的,其实氐人也想除掉他,不过不想冒这个风险罢了。”

    “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杀了他没人会怀疑我们,过一段时间,就没人在意这事了。”

    其实截杀库傉官伟的想法,几个月前就有了,但赵博安不想单纯为了自身利益去杀人,那样在道义上对赵家也是一种伤害,直到慕容冲拦下升迁的任命,他才决定把握主动权。

    “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回壶关。”

    “不着急,家丁和亲卫都在过节,聚集他们需要时间,你过几天再走,到时让石宝领一什人马跟着你,有情况就让回来报信。”

    “好。”

    “三郎领几个人提前去找埋伏的地方,注意保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