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七十八章 谋划

第七十八章 谋划

    垦荒完成,青壮解散,部队返回县里,分到田地的首领一路跟随,态度十分恭敬,赵博安在县衙接见了他们。

    “我的诚意你们看到了,甚至可以继续帮你们垦荒,但我有个要求,以后只能服从我的调遣。”

    首领们事前已经商量过了,相比于鲜卑人,这个县令能给他们更多好处,齐声喊道:“愿听从号令。”

    赵博安满意的点点头,紧接着抛出另一个好处。

    “我知道你们缺少耕牛,赵家可以借给你们,条件一样,三年内还清。”

    赵家现在牛马充足,特别是牛,除了自用,一直没有向外贩卖过。

    “谢过校尉大恩。”

    “现在可以说说,你们需要多少田地和耕牛了。”

    冯安坐在旁边,看着那些首领兴高采烈的样子,心思却不在这里,一直在回想这些天发生的事,等到赵博安宣布解散,才回过神来。

    往外走时,他拦住尧轩,问道:“最后说什么了?我没注意。”

    尧轩奇怪的看着他,说道:“十天后,那些在兵册上的胡人,要全部聚集到县城外。”

    “一千多人来县城干什么?”

    “没那么多人,就今天来的部落,估计有八百人,说是要围猎。”

    冯安思量一番,说道:“赵县令这是在分化胡人,效忠他的,才给好处。”

    “暂时起作用了。”

    环顾周围,有些事不方便说,冯安道:“晚上到我家喝一杯?”

    “好。”

    冯家坞堡,尧轩拎着几瓶酒上门,冯安把他迎进去,饭菜都已准备好,既有通家之好,内眷就没有避人。

    “麻烦嫂子了。”

    张氏淡然一笑道:“不麻烦,你们说话。”

    然后带着儿子和仆人离开,只留下两人边吃边聊。

    “什么事要晚上说?”

    “我想投靠赵博安,以赵家马首是瞻。”

    尧轩惊讶的问道:“什么意思?一直以来我们不是很配合他嘛。”

    “配合归配合,赵博安可没把我们当自己人,他现在重点扶持胡人,我们得不到什么好处。”

    想到那份开荒十万亩的计划,尧轩虽一向以大度示人,也有点眼馋,但还是嘴硬道:“我们又不缺地,可以自己开垦。”

    冯安泄气道:“自己干要多大花销,你不清楚?我们又没赵家的能力,每年剩那点钱粮,大部分要存下来备荒,哪敢乱用。”

    “都怪我们位置不好,稍微有点干旱就要歉收。”

    长子的坞堡为了安全,建在西边丘陵地带,水源是个大问题,而且耕地有限。不光长子,所有坞堡都面临这些问题,就算外边有大量的土地,他们也只会在周围精耕细作。

    “赵家发出去的农具就值四千石粮食,库房里还有五千石,明年仍要往外运农具,这些钱粮一时半会可收不回来,他们怎么弄到的?”

    “我也不明白,快十年了吧,刚见赵博安的时候,赵家就几百人。”

    冯安苦笑道:“他们可是一个月时间,就安置了三百鲜卑人,连耕牛都有了。”

    “赵家一定有独到的方法。”

    尧轩望向西边,山里好像藏着一头猛兽。

    两人越喝越多,在酒的刺激下,一些陈年旧事也被提起。

    “当年和赵家打仗,赵博安领着几十具装,直接就奔我来了,一轮冲锋冯家子弟伤亡惨重,我直接逃了,丢人啊。”

    “不丢人,能活下来就好,后来尧家子弟也死伤不少,经过那一战,我们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冯安一拍桌子,骂道:“该死的冯家,坑死我们了。”

    尧轩哈哈一笑:“你也姓冯。”

    冯安一愣,摇摇头,说道:“不喝了,再喝就过量了。”

    尧轩也放下杯子:“当时冯家人数占优,但赵博安确实厉害,总能出其不意。”

    “他是厉害,参加过潞川之战,还去冀州打过鲜卑人,不过赵家的部曲更加出色,特别是赵博安身边那两百人。”

    “在上党出现过的部曲就有六七百人,比我们尧家人还多。”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因为当年瓜分长子冯家的财货人口,潞县冯家断了和我们的联系,剩下三家坞堡主,白家和几个小部落关系不错,只有我们两家没什么依靠,虽然我们俩是官员,但都不擅长政务,一辈子恐怕连个县令都当不上。”

    尧轩自嘲道:“我连你都不如,没读过经学,考绩一直是下,估计过了今年,上面就会把我免了。”

    “回去接任宗主?”

    “有这个打算,还要感谢赵博安,当时一把火让尧家主支损失惨重,我爹才能接任宗主。”

    听到这里,冯安想了想,决定说出他的意图。

    “冯家现在势单力孤,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决定投靠赵家,如果尧家能和我们一起的话,不仅有个照应,而且赵家也会更加看重。”

    尧轩稍微有点动心,说道:“我要和我爹商量一下。”

    冯安继续加码:“我听说赵家有个学堂,这段时间那十几个儒生的能力,你也见识到了,比县里的吏员强,在上党赵家还有三个官员,几个吏员,大概都是学堂出身,赵家崛起的时间可不长,他们起码培养了几十名儒生,堪比士族。”

    “你想把冯家子弟送进去?赵家能同意?这可是不传之秘。”

    “问题不大,你不得不佩服赵博安的胸怀,那些儒生中,竟然有佃户之子。”

    尧轩彻底动心,如果能进学堂,尧家的人不会反对投靠赵家。

    “我儿僧赖,九岁,整天在家厮混也不是个事,我回去想想办法。”

    “我儿冯跋,七岁,将来也要学习经学,不要像我一样,光有匹夫之勇。”

    天色已晚,安排尧轩住下以后,冯安回到后院,看着沉稳懂事的长子,心想一定要把你送到赵家的学堂。

    就在冯尧两家串联的时候,赵博安治下最大的乌桓部落王家,正在发生一些争执。

    王家有三百多户部民,自称是太原王氏后裔,但谁都知道他们就是胡人改姓,这种冒认祖宗的事,并不少见。

    首领王琳四十多岁,身体不好,整天想着怎么把部落交到儿子手里,按照胡人兄终弟及的传统,他弟弟王宝也是有继承权的。

    议事的地方,坐着六七个人,王宝说道:“族长,我们应该向赵博安示好,部落现在归他管,不能再依靠鲜卑人了,已经有传言,明年开荒肯定没我们的份。”

    王琳立刻反驳道:“我们世代尊奉库傉官部,双方又有婚约,抛开鲜卑人,就是背信弃义,别的部落怎么看我们。”

    为了儿子能顺利接手部落,他需要鲜卑人的支持,为此不惜把女儿嫁给库傉官斌。

    王宝满不在乎:“那就悔婚,依附强者,又不丢人。”

    “赵博安算什么强者,明年再召集青壮,我们联合其他部落,都不派人,看他怎么办?”

    “农具都发下来了,按照约定我们还要再干一个月,如果反悔,那也是背信弃义。”

    “那是他太傻。”

    “那些分到地的小部落,不会听我们的,恐怕还会防着我们抢地盘。”

    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争的不可开交,到最后也没个结果。

    王宝回去以后,吩咐手下继续散布谣言,就说首领不顾部民死活,仍要和官府作对,明年还要多收钱粮。只要加深部民的不满,然后暗中取得赵博安的支持,找个机会弄死兄长,他就能上位了。

    纷扰之中,时间来到十一月初十,县城外聚集了八百胡人,开始两天编组队伍,先选出两队精壮,其他再编为十队,接下来三天训练队列。

    十一月十五,围猎开始,呼延信和赵前分别带领五队胡人,手下家丁随时填补缺口,三郎指挥两队胡人精壮和两队坞堡部曲,赵博安率亲卫作为预备队。

    从西往东,几天之内,部队由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没出大的乱子。主要原因还是这些胡人都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不是普通青壮。

    上党地广人稀,收获还可以,刚开始的猎物都用来换取其他物资,包括粮食、盐和布帛。

    最后一天的围猎,跨过了浊漳水,在乌桓人的地界活动。

    中午时分,赵博安望着低空盘旋的十多只黑色大雕,准备缩小包围圈,里边的猎物应该不少了,突然前方二里远的地方,出现十多骑,开始大肆猎杀。

    应该是附近部落的人,他眉头一皱,对石宝吩咐道:“把人抓过来,别伤性命。”

    “诺!”

    石宝领着三什亲兵,冲进包围圈,一会就把人全抓了回来。

    为首的是个女郎,稍显狼狈,旁边互相搀扶的应该是护卫,好几个人鼻青脸肿,小声呻吟。

    女郎毫无惧色,娇声道:“凭什么抓我们?这些猎物又不是你家的。”

    赵博安没理她,把手往西南一指:“传令,往那个方向赶,准备合围。”

    几个亲卫策马而去。

    女郎望着无视了她的骑马男子,有点生气,她可是乌桓第一美女,银牙一咬,继续喊道:“你把猎物还给我们。”

    这会没空理她,赵博安摆摆手:“快走吧,再敢捣乱,抢了你们的马。”

    说完就带亲卫绕道往合围地点赶去,那里有个小山沟。

    女郎把脚一跺,放声大喊:“啊…!气死我了!”

    “我们回去吧,他应该就是那个赵博安。”

    “不!我们跟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