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日随想录 » 烟花易冷2

烟花易冷2

    苏杨二人骑马一路向东,傍晚十分到达一个小镇,二人下马,牵马步行入城,此处因战乱未至,还是一片繁华景象,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商贩叫卖起伏不断。苏学文选了最大一家客栈,二人牵马至门口,店里早有伙计过来接应,把马牵走,二人要了两个楼上房间,两个房间相邻,进入查看,感觉不错,吩咐伙计打水上来,要洗洗身上的风尘。不一会伙计装来热水,二人用热水洗漱已毕,顿觉舒畅不少,又叫伙计随便拿些饭菜上来,不一会伙计上了一盘牛肉,一盘蔬菜,两碗饭。

    二人等小二下楼,关了房门。二人赶路半天,腹中已空,饭菜入口到也挺香,苏学文见杨丽华神情落寞,知道她不舍家人,说道:放心,我一定会把你安全带回,不会让你家人失望的!杨丽华听了,觉得很暖心,点头回应。过了一会,问道:大哥,我听闻,你本可置身事外,为何你对此事反而如此热心?苏学文一呆,是啊,本来可以一走了之,毕竟这里没有他真正的亲人,他可一条小船漂出海外,自由自在。但是他不能对生灵涂炭无动于衷,特别是这些生灵是他一脉相承的至亲,这就是他留下来的理由,于是对她说道: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没有遗憾!杨丽华不能理解,理想和信念有这么重要吗?重要到飞蛾补火也义无反顾吗?她说道:你说的话我不是很懂,我以前在江湖行走,看到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一时欢乐,置百姓天下于不顾。其实蒙古铁骑虽然冠绝天下,但是并非永远不败,我大宋不就打赢过几次吗?关键是一些人手握重兵,却总是醉生梦死,争权夺利!如此心态,不做亡国奴都是天理难容。听其言下甚是失望,苏学文说:那些人,迟早会为自己的冷漠付出代价,或者已经付出代价。别人怎么做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我们只管做我们自己的!杨丽华深表赞同!

    杨丽华想到前途未卜,眼神中多有忧虑之色,苏学文握住她手,问道:有些害怕是吗?杨丽华脸色有些微红,点头作答。苏学文说道:老实说,我也有点后悔让你出来身犯险境,本来像你这个年纪的姑娘,就应该好好待在家里,受人保护,现在却让你出来抛头露面,孤身涉险。杨丽华说道:生逢乱世,一切皆有因缘,万般皆已注定,也许这就叫做是红颜命薄吧。苏学文听她说得可怜,双手握住她手,说道:我会舍我性命护你周全!杨丽华任由他握着,问道:我有这么重要吗?苏学文望着她的俏脸,娇艳欲滴,眼神充满期望,毫不犹豫的回答:有!杨丽华听了,心满意足,心里很是欢喜,不敢看他热烈眼神,低头垂目,脸上飞霞更浓。苏学文觉得他们之间的饭桌有点讨厌,站起身子,把杨丽华拉到床边,坐下,把她拥入怀里。

    两人坐有一会,天色已经全黑,两人要趁早休息明天好继续赶路,苏学文吩咐杨丽华锁好门窗,到隔壁休息去了,剩下杨丽华一个人情思困顿,难以入眠。苏学文在隔壁更是辗转反侧,但是他知道当时法理甚严,若非名正言顺,不可坏了她的名声,杨丽华应该也是此意。

    一夜无语,次日两人五更启程,望北一路奔驰,渐渐进入江苏地界,路上看到一波一波难民,往南逃难,与他们方向正好相反。再往前赶,路上已经可以看到不少饿殍,被人遗弃路边,天气炎热,恶臭难闻。到午时,二人到达一个小镇,城内空无一人,二人找到一些水草,喂养马匹,坐在树下休息,吃些干粮,也顺便让马匹修养一会。躲过最毒的午后阳光,二人又开始赶路,二人策马狂奔,望扬州而去,暂且不表。

    话说扬州,此时整个城池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里外三层,当真是蚊虫也飞不出去!放眼望去,城墙残破,可知蒙古大军已经发起过多次攻城战役,只是没有成功。李庭芝端坐于帅府之中,双眉深锁。近几日战事不利,昨日差点被蒙古兵破城,城墙已被打开一个缺口,好在将士军民拼死抵抗,于最后关键时刻守住底线,成功反扑,将敌军轰了下去,历经磨难终于守住了敌人最后一波攻势,扬州城在风雨飘摇中仍然挺立不倒!战后清点战果损失,发现我方战死将士两千多人,受伤四千多人,乃是战事开始至今损失最多一次,伤敌多少没法计算,但是不管多少,守住城池就是赢了。

    此外,战略物资在此次战斗中消耗极大,如今也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加上军队受损,能战之兵越来越少,如何抵挡敌方下次攻击,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没有支援,没有补给的前提下,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前几天,已经投降的谢太后给他下了一道懿旨,令他带领扬州城军民出城投降,且云蒙古皇帝答应不杀一人,另有封赏云云。作为一个制置使,太后和皇帝都已经投降了,李庭芝再降元,应该不会有人敢诟病什么,主人都投降了,奴才投降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李庭芝作为进士出身的将领,智商肯定是万人之上的,看形势也肯定比那些没读过什么书大老粗武将更加清楚,坚持抵抗的结果,之后的下场,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李庭芝不为所动,他有他的风骨,有他的倔强,除了受时代认知的限制,有点愚忠之外!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至少在他眼里,大家都是人,凭什么我要向你跪下投降?就是宁死不跪。此外他大概也知道,只要他一跪,汉人将堕入永世为奴的境地,从此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为了给华夏子民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他宁愿牺牲他自己,顺便搭上扬州城所有百姓和将士!怀着这样的信念,李庭芝带着沉痛的心情,以谢太后身陷牢狱,不知太后心意真假为由,给谢太后写了一封婉言谢绝投降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