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杯酒敬狼烟 » 第二章 北魏元氏(二)

第二章 北魏元氏(二)

    第二天傍晚,最后一点太阳隐没于地平线,北魏军营里火把渐渐点亮。元尧在大帐里和元禹以及两位副将做着夜里偷袭乾州的部署。

    “如今宋朝十万援军将至,城里的守军防备应该会有所松懈,属下觉得子时偷袭最是时候。”一位副将开口建议。

    元尧摇头否定了,“我看那守将治军严明,士兵也只怕是会稍微松懈一点,子时一般都是夜袭的最佳时间,所以必有防备。”

    “将军言之有理,那我们什么时候偷袭为好呢?”另一位副将问。

    元尧确实早就有了主意,“卯时出发,将士们步行五里后从乾江顺游而下到乾州东城门上岸后动手。”如今天短夜长,卯时刚到天还是黑的,而这时候的守城士兵大部分都认为今夜无事,最为松懈。

    “那内应会不会以为我们放弃了,不在东城门驻守了呢?”元禹开口了。

    “他在信中说以射断城门将旗为信号,到时候如果他真的不在,城门未开,我们速速退去就是。”元尧已经想好了一切情况。

    “我等谨遵将军之令。”三人半跪齐声喊道。

    “你们回去安排,除了正常巡查的将士外,其他人早早睡觉,养足精神。”元尧下了军令。

    “是。”三人说完起身出了营帐。

    元尧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喊住了就要离开营帐的元禹,“三弟,你留下,我还有事要交待给你。”

    元禹停下脚步,转身问道:“大哥,什么事?”

    “到时候我会率八千士兵偷袭,剩下的你领着守在城门外以防万一。”元尧虽然心里认定此事不假,但谨慎点还是留下后手为好。

    “可城中有两万守军啊。”元禹担心八千士兵会不会太过冒险。

    “我们是攻其不备,再者说都是我北魏精锐将士,以一敌三绝不是问题。”元尧解释道,他对手下将士的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

    “那好吧,我听大哥你的。”只要是元尧的决定,元禹都会无条件支持,“大哥,还有什么事么?”

    “没了,你回去休息吧。”元尧其实想说若事不可为的话元禹直接放弃他领着剩下的将士撤回中军那里,这样只要他死了萧焱也不会问罪于三弟。但元尧知道元禹绝不会那么做的,自己这个三弟把他的命看的远比自己的命重要。

    “哦。”看着元尧欲言又止,元禹知道哥哥还有话说,但他不说肯定有他的道理,元禹从来不会追问,走出帐外。元禹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次偷袭是不得不为,他们的处境糟糕的不能更糟了,偷袭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的结局。二叔元裴在元禹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不惜一切保住大哥元尧的性命,元尧就是元家的未来。要是这次偷袭真有什么意外发生,他会不顾一切保护元尧安全脱身。

    大帐内只剩下元尧盯着桌案上油灯的火焰,不知想些什么。

    再回头说此时的赵德康已经率领着大军赶到离乾州不到二百里的渤辽,从汴京率军出发后的半个月以来赵德康在路上不断接收到乾州军督杜弼送过来的军情汇报,行军速度从一开始的一天正常六十里到现在的疾行八十里。北魏先锋军已经兵临乾州城下一个多月,但是北魏主军却驻扎在百里之外丝毫未动,这反常的举动也让杜弼疑惑不已,汇报给了赵德康。赵德康在出征汴京之前就做了不少有关如今北魏朝局的功课,很快便猜出来原由。北魏皇帝魏恒登基三年了,但北魏现如今大部分权利都在他叔叔魏其咸的手里,这次北魏八万大军的主将就是其亲信萧焱,可先锋军将军元尧却是魏恒的心腹。赵德康猜这是魏恒有意让元尧在这只花费了巨大代价训练培养出的北魏新魏武卒中树立威信以便日后找机会控制这只大军。那魏其咸怎么会猜不出,所以才会出现主军驻扎在先锋军百里之外的情况,这是想借他们大宋的刀来杀了元尧。这也是赵德康在知道杜弼汇报的情况后反而加快了行军速度的原因,他已经让严吉韩征两人统领十万大军中的一万轻骑兵作为先锋军,加快速度绕到北魏先锋军的身后,等自己率大军赶到就包围北魏一万先锋军争取一举全歼。敌人自己送上门的肉没有不吃的理由,更何况元尧是这两年北魏难得冒出来的青年才俊,在北魏是备受瞩目和期待,更是北魏昔日第一大家族元氏的后人,老师李衡曾经跟赵德康说这元尧日后可能就是他最难对付的对手,现在有个千载难逢的将未来对手扼杀在摇篮中的机会赵德康怎么可能放过。

    韩付城看太阳落山,天色渐渐变暗,对身旁的赵德康说:“殿下,时辰不早了,是否原地扎营休整?”

    赵德康回头看了眼身后疲惫不堪一脸倦容的士兵们,思索着现在离乾州的距离应该在后天傍晚就能赶到,于是传令原地扎营休整。

    不久后,坐在中军大营内的赵德康和韩付城以及一众偏将军刚吃完晚饭商议着军情。韩付城终于是忍不住地开口问赵德康:“殿下,如今乾州局势只要击退北魏先锋军,等元尧回去势必会和萧焱发生内斗,那样岂不是更利于我们么?”

    赵德康直接摇头否定,分析给众人听,“元尧毕竟今年才刚步入军营,根基不深,加上只是督翼少将,等我们大军赶到后击败北魏先锋军,元尧狼狈逃回,就算萧焱不以军法处置元尧也会彻底将他领兵权利剥夺,根本不会让元尧有制肘自己的机会。若我们全歼这一万先锋军势必会让他们余下的七万军队胆寒,未战先怯。”

    其他偏将军们都是纷纷点头,觉得赵德康说的确实没错。若是严吉韩征的一万骑兵绕后成功,等他们赶到那一万北魏士兵只是囊中之物,先锋军全军覆没对整个北魏大军绝对是士气上的严重打击。只有坐在副手的韩征还是眉头紧锁,似乎在忧虑什么。

    赵德康看到韩付城还是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知道他是在担心儿子韩征,一万军队孤军深入绕到敌军中间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于是开口说道:“韩将军不必太过担忧,严吉韩征出发绕后之前我已经叮嘱他们了,若事不可为就立即撤退。那魏武卒都是步兵,就算真的发现了他们,他们都是轻骑兵,想来全身而退也不是难事。并且我已将此事告知了乾州军督杜弼,想来就算事情有变他也能接应一二。”

    见赵德康已经如此说了,韩付城也稍微的安心了。韩征只是副将,就算他要逞强以严吉令行禁止的行军风格也能治住他。而杜弼又与他有旧,韩征出了事他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大家吃了饭就早点休息吧,明日还是要抓紧赶路,我希望在后天傍晚时分可以到达乾州。”赵德康告知众人自己的打算。

    “是。”众人齐声回答。

    在军队大营不远处渤辽的另一条官道上,一驾马车正在不紧不慢地行驶着,后面还跟着几位腰间挂着宝剑骑在马上的剑客打扮的人。驾着马车的是李侍郎府看门的老叟,马车里的正是大典当天就出发离开汴京要去昆仑山寻医的李文章父子。

    坐在车厢内右手边的李文章透过车窗看到赵德康军营连绵数里的火光,自言自语地说:“我们比他们早一日出发,却被追上,看来是在赶路啊,莫不是乾州出了事?”

    “父亲是在担心?”李恪虚弱的声音传来。

    “是啊,若是乾州失守,我们此行要经过乾州边境处,怕是不会一帆风顺了。”李文章原来在担心乾州失守的话,北魏大军势必会辐射周边,若是发现他们恐怕免不了麻烦。

    “不会的,父亲不用担心。就算乾州失守了,大皇子援军已经赶到这里了,北魏必不敢冒然分散兵力辐射周边,只会全力守城的。”李恪的语气夹杂着疲惫感,却也笃定。

    “还是希望乾州无事吧,不然只怕又免不了生灵涂炭一场血战啊。”李文章到底做过官,怀着忧国忧民之心。

    “按理说北魏此次重在练兵,应该也只是试探为主。”说到这的李恪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李文章很了解儿子,知道他这样肯定还有后话,连忙问他:“怎么,恪儿担心什么?”

    “登基大典那天赵德康用于士远和穆清风为饵,钓出了那一派在汴京朝堂上近乎所有的大臣啊。”李恪有感而发。

    李文章也是跟着点头。确实,他也没想到赵德康会来这么一手。这下族中那些人有的抓狂了,虽然只是职降一级,前途肯定是没了,而且行事会处处被赵德康盯着,也就等于废了。这对那些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那些人只会更加疯狂,只要大皇子此次出征出了意外,毫无根基的陛下是不可能安坐宝座的,那样他们的机会就来了。”李恪眼里精光闪过。

    “什么?他们疯了不成,还想对大皇子下手?”李文章一声惊呼。

    李恪却是淡定的点点头,语气冰冷地说:“据我所知,这乾州城内就有家族中他们的人。”

    李文章倒吸一口凉气,脸色铁青地说:“为了权利卖国都无所谓么,一旦大皇子死了,那大宋肯定会面临一场浩劫啊,他们就没有想过这些。”

    李恪淡然地笑着说:“那些人已经疯了,又怎会去想这些。”

    李文章知道李恪说的没错,对权利的痴迷已经深入骨髓的他们确实什么丧心病狂的事都能做的出来,叹气地说:“那我们要不要通知大皇子这些事?”李文章心里清楚赵德康决不能出事,那样刚刚平稳的朝局会瞬间坍塌,到时候就会是民不聊生国将不国的局面,李文章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不用,若是这点危险他都承受不起,他就配不上老师的评价。”李恪依旧淡定无比。

    “唉!”李文章无奈地叹着气,希望如此吧。大皇子能被世伯那样称赞,应该不会有事,李文章心里这样希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