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个残疾人的成长之路 » 第 9 章 鬼话连篇的邓晓刚

第 9 章 鬼话连篇的邓晓刚

    在太平洋购物广场告别之后,陈鸿辉和胡凯经过了两个路口。

    一路上,人山人海的,最后两人到了新华书店的侧门。

    “哎哟,终于到新华书店了!这走路走的,要累死人了哦!”陈鸿辉一脸疲惫地说道。

    “嗯,到了!我们赶紧进去吧。”胡凯伸手挽扶着陈鸿辉,一同进了新华书店侧门。

    陈鸿辉边走边看手表说:“看看!咱们从洪纺到新华书店,耗时将近一个小时了!其中光是走路,就走了二十来分钟了!”

    “别罗里吧嗦了!赶紧进去吧!”

    说完,两人进了一楼影像区,向右拐入,从旋转大楼梯直接上了二楼,书店里人山人海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站着看书的。

    “你看今天那么多人呢!”陈鸿辉说道。

    “是啊,咱们去找书看看吧。”

    “好的!”陈鸿辉与胡凯在楼梯口各自分开了。

    楼梯口的左边是名人传记区,中间是中国和世界地图区,右边则是少年儿童读物区。

    那里有许多成年人,小朋友,他们或站或坐,一同阅览书籍。

    陈鸿辉走到左边的名人传记区,只见上面陈列着古今中外名人的传记。

    他拿了本毛传,这是国家的缔造者,他翻起书本看着,从伟人的出生地湖南湘潭韶山,一直看到伟人十三岁做的一首打油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期间,陈鸿辉又继续看着,一直看到伟人十七岁写给父亲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看到这里,陈鸿辉就不往下翻页继续看了。于是,他把毛传放回原处,然后又拿了本周传,也是草草翻过。

    对于陈鸿辉来说,只有书中的诗词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当他翻到有诗词的时候,就读了起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

    陈鸿辉不认识其中的生僻字“邃”,因为他没学过,只能略过,继续翻着下一页。

    草草翻过之后,陈鸿辉心想着名人传记区都是大人看的书,自己看了也是白看,里面又有许多不认识的生僻字和词语,让人完全看不懂。

    于是,陈鸿辉将周传放回原处,转身离开了名人传记区,便向儿童读物区找书看去了,陈鸿辉一边走着,一边看着少儿读物区的书柜上的各类书籍。

    他拿了本中华成语故事,也是草草翻过几页,没有继续看下去。

    当他的目光扫在中华成语故事边上的少儿注音版三字经的时候,他就伸出右手,把三字经拿了过来。

    他先是看了一下作者的简介,是南宋时期的人物,名叫王应麟。

    于是他边看边在心中默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一直读到亲师友,习礼仪就读不下去了。

    尤其是看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陈鸿辉就认真地看了一下书上的解释,只见人之初,性本善的注解说:“人在出生的时候,禀性本身是善良的。天性方面虽然大致相同,但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彼此之间的习性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看到这里,他就联想到了邓晓刚,心里嘀咕着:“这邓晓刚怎么不像书上所说的那样呢?简直一生下来就是个坏种呢!而且非常凶,真是凶得要死呢!”说罢,就把三字经放回原处去了,然后继续找书看。

    边走边看,突然,有人拍了一下陈鸿辉的肩膀,问道:“鸿辉?”

    陈鸿辉被吓得一激灵,猛然回头,看着眼前的人有点面熟,他穿着白色卡通T恤,卡其色的小短裤和不知道什么牌子的休闲鞋,他的个子跟陈鸿辉差不多,但人长的比较瘦,他有着一双明眸的眼神,小短发,长得挺秀气的。

    “是我啊,我们还捉过知了呢!尤其是白色知了。”

    陈鸿辉对来者仔细辨认了一下,说:“噢~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万德华?”

    万德华是陈鸿辉在洪纺认识的邻居玩伴,只有放暑假的时候才能见到。

    “是啊,你想起来了!”万德华高兴地说。

    “话说,你怎么在这里呢?”陈鸿辉一脸疑惑地问道。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跟你一样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只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在这里还能碰上熟人呢!”陈鸿辉笑道。

    “我还想说呢!”

    “话说回来了,你家现在住在哪里啊?”

    “我家就住在洪城公园那边呢。”

    “我以为你是住在洪纺的,但看不到你,只有暑假才能见到你呢。”

    “我爷爷奶奶就住在洪纺那的,放暑假的时候,我就回到洪纺爷爷奶奶那住了,等到开学的时候,我又回到市里去了。”

    “这样啊,怪不得……不过你家到新华书店挺方便的,不像我家离得远!”

    “哈哈哈哈哈哈哈……”

    说罢,陈鸿辉和万德华唠嗑家常,嘘寒问暖。

    这时,又有一个人走了过来,问道:“你们好!刚才听到你们的谈话,你们是洪纺的?”

    迎面而来的陌生人,长着一副鞋拔子脸,圆溜溜的眼睛,是个平头,但个子跟陈鸿辉和万德华差不多高,他穿着蓝色格子衬衫,白色短裤和一双凉拖。

    “是啊,怎么了?”万德华转身回头道。

    “嗯,怎么了?”陈鸿辉也回道。

    “是这样的,我也住在洪纺,请问你们是住哪里的?你们也是洪纺育才学校的?”

    “哦,不,我是爷爷奶奶住在洪纺,但我不住洪纺,也不在育才学校那读书。”万德华说道。

    “我是纺北的,在育才学校读书,请问你是住哪里的?你事几年级的啊?哪个班的?”陈鸿辉问道。

    “我住在纺南牛奶房这,四年级的,六班的。”

    牛奶房是洪纺车间工厂单独建的一家大型奶牛场,有很多奶牛,每天提供鲜奶造福洪纺车间的人们。

    在陈鸿辉很小的时候,坐在陈父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后面。

    当时,陈父骑着自行车载着陈鸿辉就去了洪纺大门外溜达一圈,就在外面见到了一群奶牛在洪纺外面的草地上悠闲低吃草,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活的大型动物。

    “哦,六班的啊,在教学楼的角落里呢,有一段距离的,我是二班的。”陈鸿辉对万德华解释道。

    “你好!幸会幸会,我叫蓝帆,蓝天白云的蓝,一帆风顺的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碰上老乡哩!”

    “嗯,你好,我姓陈,名鸿辉。”说完,在看到手掌上写了陈鸿辉三个字。

    “看懂了吧?”

    “懂了!懂了!”

    “你好,我叫万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