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 第十七回 宇文大布鸳鸯蝴蝶阵 李靖巧献绝世破阵图

第十七回 宇文大布鸳鸯蝴蝶阵 李靖巧献绝世破阵图

    却说宇文成及在杨侑面前声称有破敌之计,杨侑闻言大喜道:“不知将军有何妙计?”

    宇文成及道:“李渊背累世之皇恩,犯弥天之大罪,不可不惩。当布告天下,指明其罪,然后掘其祖坟,毁其宗庙,并昭告天下……”

    卫文昇闻言,不以为然道:“此徒增仇恨,何用之有?”

    宇文成及微微将嘴一撇,以蔑视的口吻道:“副留守差矣!今李渊大举入关,长安城内人无固志。我等令众将同往掘其祖坟、毁其宗庙,使众人皆结怨于李渊。众人自知城破必死,则必存固守之心。如此,长安无虞矣!副留守反对,难道是要给自己留后路吗?”

    宇文成及话到此处,卫文昇却不好再出言反驳了,不禁欲言又止。

    宇文成及又道:“此第一计也。其二,遣使者前往薛举处,使之来援。薛举素有占据关中之心,我既请兵,彼必来援。”

    卫文昇又道:“这岂不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待其入关,李渊岂能坐视。我等便可任其二虎相争,坐收渔利。”宇文成及不再理会卫文昇,只管侃侃而谈。“其三,今我有一阵法,唤作鸳鸯蝴蝶阵。殿下若肯令臣统领城中军马演练此阵,待李渊来时,定让他片甲不回。此外,雍州一带有李渊之女及李渊宗族李神通等聚众作乱,当立即发兵剿讨,以防其与李渊呼应。”

    杨侑面露喜色,向卫文昇问道:“副留守意下如何?”

    卫文昇闻言,一时沉默不语。他心里明白,宇文成及所言不失为破敌良策。但他内心更明白,这宇文成及一直包藏祸心,如果让他掌握了长安兵权,再立下大功。只怕是明天杀退李渊,后天便会造反,而且其祸害要远胜于李渊。然而,这种无根据之言他却无法出口。且事到如今,总不能眼看着让李渊攻占长安。故此,他只好讲:“不知众位大人意下如何。”

    此时,众人心中早已没了主意。他们内心纵使明知采纳宇文成及之计不过是饮鸩止渴,却也与卫文昇想法相仿。只得或表示赞同或一言不发。这时杨侑又对卫文昇道:“各位若无异议,便依宇文将军之计如何?”

    卫文昇不禁在内心长叹一声道:“全凭留守决断。”

    于是,杨侑下令由宇文成及总领城内兵马,从速演练阵法。一面令卫文昇负责调兵遣将,剿讨司竹园等各路贼盗。

    司竹园聚义大厅内,五位首领正在议事。坐在正中间的正是巾帼英雄唐国公府的三小姐阳儿。在她的两边,分别坐着史万宝、何潘仁、李纲和马三宝。阳儿首先开口道:“近日长安又派兵围剿无名山,九叔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已派人前来求援。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只见史万宝面色沉重道:“长安此次出兵非同寻常,主将乃是京兆尹骨仪。此人武艺高强,善会用兵。且所率三万兵马多为京师精锐,其中还有三千马军。我军虽多于敌军,但只是乌合之众,留在司竹园据险而守,尚可与之一战。若是远离山寨与之野战,必非其敌手。”

    “只是九老爷前来求援,岂可坐视不理。”马三宝一旁插话道。

    “近来官府所以疯狂围剿各处山寨,乃是唯恐大将军率义军到来,我等与之呼应。故此必欲剿灭我等而后已。我们若坐视无名山灭亡而不理,只恐有唇亡齿寒之虞。”李纲也道。

    “区区长安城内几个脓包,何足多虑。三小姐只管给我一万军马前去援助无名山,管保让那官军一个个都死。”何潘仁一旁道。

    原来,这阳儿口中的九叔,乃是李渊堂弟李神通。因他在同辈中排行老九,故此阳儿称他九叔,马三宝称他为九老爷。自李渊举义太原,李神通料知必受株连,故此干脆聚众占据鄠县无名山,自称总管,反了朝廷,如今山上已聚集了万余人马。自造反以来,李神通也曾屡败官军人马,但此次却是屡战屡败,不得不派人到司竹园求援。

    阳儿待众人言罢,又开口道:“何大哥不可鲁莽,史大哥所言颇有道理。依我之计,不如先联络各处豪杰一同援助无名山,待到阵前再相机而动。”

    于是派人分别到向守志和白玄度两位寨主处,约定日期,同到无名山增援。原来这两处山寨均已归顺了太原义军,后来得知阳儿入主司竹园,便来取得联系。此时阳儿要救援无名山,故此调这两路人马同往。然后仅留五千人马守寨,其余军马一同开赴无名山去救援李神通。当一行人马来到无名山附近时,只听得山上喊声四起,杀气漫天,官军正在围攻山寨。何潘仁纵马便要赶去参战。阳儿忙道:“何大哥且慢!”

    “却是为何?”何潘仁不解道。

    阳儿道:“官军兵精将勇,非我等所及。凡两军交战,攻城最为耗损兵力。今可令官军与九叔鏖战,我在此以逸待劳。待山寨将破,官军气力将竭,我再从其背后发动攻击,必可获胜。”

    又过了半个时辰,看看山寨守军似已撑不住时,阳儿方才传令:“何大哥,你先率本部攻击敌军!”

    何潘仁得令,立即率军向山上官军猛扑过去。此时,骨仪正在山上指挥官军攻寨。忽见身后有喊杀之声。急令预备队迎向前去。这支军队由上至下一阵猛冲,何潘仁虽勇,但毕竟地势不利,竟被官军杀得节节败退。不一时,便退到山下。这时,阳儿立即又派马三宝从侧翼杀向官军。两军顿时展开鏖战。

    此时,山上官军虽未受到攻击,但军心却难免受到司竹园军队的影响,攻势立时大减。而寨内李神通军队见援军已到,士气大振,奋力守寨,终于杀退了官军的又一次进攻。此时,骨仪眼见形势已发生逆转,不得不重新调整战术。他留下副将率兵一万继续攻寨,自己亲率大军下山参战。阳儿见官军主力杀下山来,立即全军投入战斗。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之际,战团之外又响起了阵阵号角之声。原来是向守志、白玄度率军杀到。这两支军马突然加入战斗,官军顿时支撑不住。山上官军一见山下本军不利,立即停止攻寨,杀下山来。寨内李神通见状,也不肯袖手旁观,随后倾寨而动,一齐加入了战斗。这骨仪所率官军虽然英勇,但毕竟久战力疲,且众寡不敌,渐渐落了下风。骨仪眼见形势对本军不利,竟拍马舞枪直闯向义军中军,意在擒杀主将,收擒贼擒王之效。但见骨仪一杆大枪,漫天飞舞,所向披靡。转眼间杀到中军大旗之下,却见旗下主将是位女将。不由得心头一阵狂喜,舞枪来擒阳儿。不料阳儿见骨仪杀来,竟舞手中一对鸳鸯剑来战骨仪。二人大战三十余合,居然未分胜负。骨仪不由得暗暗称奇:“果然将门虎女,可惜做了叛贼。”

    二人正战之间,却见马三宝杀到,上前护住阳儿。三人战不三合,又见何潘仁舞斧杀来,直取骨仪。骨仪敌不过三人,拨马就逃。三人正要赶上,却早有一队义军拦住去路。骨仪心知大势已去,只好率军且战且退,败下阵去。阳儿率军追杀了十几里,见始终无法将敌军杀散,只得传令停止追击。

    这一战,骨仪虽未溃不成军,却也死伤近半,更重要的是隋军经此一战,已斗志全无,只得率军撤回了长安。阳儿却乘势接连攻占了鄠县、武功、始平等县城。使得义军声势更加壮大。于是,各路豪杰一面继续攻城略地,一面派人前往李渊处报捷。

    且说李渊得知李世民攻占了永丰仓后,便统率义军主力渡过黄河。来到永丰仓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并乘势招募军兵。一时归附者日众,义军人数已达二十余万。不料恰在此时,却从长安传来消息:宇文成及与城内将佐掘了李氏祖坟,毁了李氏宗庙。众将佐闻言,莫不咬牙切齿,纷纷请求早到长安,杀尽城内奸贼,为大将军与二位都督报此不共戴天之仇。李世民更是请求李渊:“大将军当即刻传令三军,长安城破之日,凡参与掘坟毁庙者,一律族灭。以雪此耻。”

    这时,房玄龄却道:“倘若如此,正中宇文成及之奸计了。今义军入关,城中不思破敌之计,反为此无义之事,岂非别有用意!以属下之见,必是宇文成及欲以此激怒大将军与二位都督,使守城将士自知城破必死,以坚其守城之心。大将军可布告天下:必斩宇文成及以报仇雪耻。但此事罪在一人,绝不殃及他人。如此,贼计自破矣!”

    李渊与世民闻言,恍然大悟。于是,传檄天下,声讨宇文成及之罪。随后,李渊又一面令世民率军五万收服渭北。一面令李建成与窦琮、王长谐等率兵八万镇守潼关与永丰仓。自己则随后率军直接开赴长安。世民兵至渭北,一路有征无战。很快便收服数十郡县,然后与李渊约期开赴长安。到达京兆地界时,世民麾下军兵已达到了十几万人。三小姐、李神通等也都率军来会。沿途之上,世民还招纳颜师古、于志宁、长孙无忌等一批谋臣贤士。其中长孙无忌,乃长孙夫人的兄长。此人胸怀大志,颇有权谋,博览群书,动辄循礼,认识他的人莫不夸他忠厚谨慎,有王佐之才。世民对众贤才尽皆依才委任,尤其是长孙无忌,更被世民委任为右都督府典签,与房玄龄同掌机密。

    却说这一日,世民率军来到长安城。此时,李渊尚未率大军赶到。李世民便令人暂且安下营寨,待父亲到来,再共议破城之计。不料正在安营扎寨之际,却见长安城方面烟尘滚滚,一支兵马杀到,为首一将正是骨仪。原来副留守卫文昇有心乘义军立足未稳,先出兵试探一下义军虚实。倘若得手,城内大军便一同杀出,若是不能得手,便速速回城。

    这边李世民一见有敌军杀到,急令段志玄先率卫队前去迎敌,随即召集中军布列成阵。同时令其余军马继续安营扎寨。志玄来到敌阵前,也不搭话,舞锤便冲将过去。那边骨仪急命人压住阵脚,自己亲自出阵迎战志玄。二人大战四五十合未分胜负。世民便令人鸣金召回志玄。骨仪见义军竟在一霎之间布列成阵,不由得心中暗暗佩服。也无心恋战,于是也令人鸣金收兵,逐渐撤向城内。世民也不追赶,只是令人安下营寨,暂且休息。次日,李渊也率军到达城下,世民接了父亲及众将士歇息一日。

    次日天明,李渊命众将士饱餐一顿。然后列阵来到长安城下。却见城门大开,一队队隋军将士列队而出。这让李渊与李世民有些吃惊。本来,他们都以为城内守军只会坚守不出的,却万没料到他们竟然出城来与义军对阵。但很快,这父子二人就更加感到迷惑了。因为隋军布列的阵型似乎与众不同,至于哪里不同他们又说不清楚。世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他身后的房玄龄催马向前来到世民身边,低声道:“都督,情形有些不对。这阵势好像是鸳鸯蝴蝶阵。”

    世民一怔:“我怎么从未听到过有这一阵法。”

    “属下曾读《阵法全解》,书中对此阵略有记载。只是若布此阵,必须至少十几位虎将方可,长安城内如何有如此众多猛将。”

    “你有所不知,这宇文成及豢养江湖高手何止百人。如此说来,定是此阵无疑了。只是不知如何破得此阵?”

    “这个书中并未明载。只是说此阵乃色欲之象,易进难出,破之恐损大将。不过此阵虽守而有余,然攻则不足,故不足为惧。都督可暗中多调弓弩手于两翼,以防其来攻。”

    世民闻言,急暗中传令两翼各增弓弩手二千。二人说话之间,只见对面阵中宇文成及已纵马来到阵前。李渊一见宇文成及,分外眼红,忍不住纵马上前,破口大骂:“误国奸贼,焉敢掘我李氏祖坟,毁我宗庙!我恨不能食尔之肉,寝尔之皮。”

    宇文成及一脸奸笑着高声叫骂:“叛贼李渊,国家待你李氏一门不薄,你却忘恩负义,反叛朝廷,简直猪狗不如!掘坟毁庙乃天借我等之手以惩逆臣也!我正欲杀到太原,取尔等首级,尔却前来送死,今日定杀你个片甲不回。”

    李渊闻言大怒,立即回敬道:“误国奸贼!休得妖言惑众!天下动荡,烽火四起,生灵涂炭,皆因尔等奸佞巧言惑主,暴虐百姓。我今日到此,正欲为天下百姓诛奸邪,清君侧,以重整山河,匡扶社稷。你若能早早下马受死,尚可免族灭之祸,否则悔之晚矣!”

    宇文成及忽然仰天大笑:“李渊老贼,休得逞口舌之利以惑视听。今既到此,速来一战。”说罢退回军中道:“谁替我去取老贼首级?”

    话音未落,却见身后杀出一将,手舞单刀,纵马杀向义军。正是有宇文成及豢养的保镖白眼狼蒋通。原来这宇文成及家中豢养保镖共百余人,都是江湖高手。其中尤为了得者除高开道与刘鹞子外,还有号称四虎十匹狼的十四员猛将。四虎有飞天虎秦刚、云中虎曹英、震山虎燕朗、巡山虎韩德志。十匹狼则是白眼狼、青面狼、黄毛狼、赤发狼、四足狼、双翅狼、黑心狼、天胆狼、三目狼、大嘴狼。此谓四虎十匹狼。各个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宇文成及所以能布下这鸳鸯蝴蝶阵,正是因为有这些江湖高手。否则此阵便只能是画饼充饥而已。

    却说这白眼狼蒋通杀出阵来,便向义军中叫骂:“你那阵中叛贼,可有人敢来送死?”

    话音未落,只见义军阵中早有一将飞出,舞狼牙棒来战蒋通,正是孙华。二人交马十合,那蒋通拨马便逃向本阵。这孙华乘势纵马便追。义军阵中房玄龄急高声大喊:“且莫入敌阵!”

    这孙华乃是首次随李渊与李世民参战,正欲在二人面前一逞本领,哪里肯听玄龄呼唤,随着蒋通便杀入敌阵。世民见状,纵马便要去救孙华,却被房玄龄死死拉住不放:“右都督且莫轻出犯险!”

    这时,只见向守志、白玄度上前道:“我二人愿意前去救出孙将军。”

    世民忙道:“如此,你二人可率本部一千人马救回孙华。且莫深入敌阵。”

    二人得令,率着一千人马便直向敌阵闯去。转眼之间已杀入敌阵。李渊等纵目观望,但见敌阵中一阵厮杀之声,大约二刻时间,阵中便恢复了平静。世民心中不觉一颤。不一时,便见有敌军用长矟挑着孙华等三人头颅来到阵前,随后,又将无数人头倒瓜扔菜般抛出,却见一人来到阵前高声叫道:“闯阵将士皆已作鬼,还有赶来送死的吗?”

    李渊父子及义军将士见状,无不失色。恰在此时,却见义军中一马飞出,直取敌将。正是段志玄。原来阵前敌将正是宇文成及麾下猛将青面狼。二人战不三合,那青面狼回马又逃向本阵,显然是又要诱使志玄入阵。却不防雪里豹快如闪电,瞬间已到青面狼身后。志玄手起一锤打去,那青面狼人头早已瓜分碗碎。志玄乘势直闯敌阵。世民在阵前大急,忙喊道:“且莫入阵!”

    话音未落,却见志玄早已闯入敌阵去了。世民一时心急,纵马便要出阵,房玄龄急伸手拉住:“都督千万不可!”,却被世民用力甩开,催动一丈雪直奔敌军。这时,又见一人随后赶上世民,正是丘行恭。二人来到敌军阵前,正待闯阵,却忽见敌军浪涌般两面分开,定睛看时,却是志玄已返身杀回。原来志玄杀入敌阵后,但见敌军并不阻拦,竟任凭他杀向中军。志玄料知其中必定有诈,便返身杀回。敌军此时虽奋力阻挡,却如何拦得住志玄,被他杀出阵来。世民见志玄返回,心中大喜,急纵马迎上前去,却见蒋通已赶上前来。丘行恭忙舞双锤迎战。世民嘱咐一声:“且莫入阵!”志玄便护住世民退回本镇。这边丘行恭却已与蒋通又战了十余回合。蒋通又返身退回本阵。丘行恭追赶不及,却不去闯阵,而是就在敌阵边缘一阵乱锤猛打,敌军便有十几人被打落马下。只是这隋军军阵在丘行恭的打击之下,不退反进,一步步逼向义军大阵。房玄龄见此情景,不觉面色一变。急对世民道:“敌军要进攻了。当速令两翼弓弩手前出,以箭矢逼住敌阵,大军从速撤离。”

    世民闻言,连忙转告李渊,李渊立即传令依计而行。于是义军主力迅速撤回大寨,世民与段志玄亲自指挥弓弩手发出阵阵箭雨逼住敌阵,并在大军撤离后交替掩护撤离。宇文成及见状,也不紧逼,便令鸣金收军。

    回到寨中后,世民对李渊道:“今日若非玄龄,我军恐有覆亡之灾。若非志玄、行恭冒死闯阵杀敌,亦折尽锐气!三人不可不赏。”

    李渊道:“我儿所言,正合我意。”

    于是封房玄龄为足智侯,段志玄为虎威将军,丘行恭为破贼将军,各赐绢帛二百匹,良马二匹。房玄龄却道:“属下恬列文武诸贤之间,既不能如段、邱二将军斩将陷阵,又不能识阵破敌,使义军受挫,大将军蒙羞。反受重赏而号足智,岂不令天下人耻笑。望大将军收回成命,待攻克长安之日,以此赏赐有功将士。”

    李渊道:“玄龄何出此言!今日若非你临机应变,我军岂不损失更大。还望勿再推辞。”

    玄龄坚辞不受:“属下实不敢受此重赏。”

    世民从旁道:“玄龄既有此心,父亲可收回成命以全其节。”

    李渊只好收回成命。于是传令各寨暂且严守营寨,待与众文武商议出退敌良策再出战。此后数日,宇文成及每日前来列阵挑战。义军只是令弓弩手严守营寨,不肯出战。

    长安城内,卫文昇府邸。卫文昇独坐书房,闷闷不乐。宇文成及破义军并未让他高兴,反而让他更加忧心忡忡。这绝不是因为他心怀嫉妒,而是为国担忧。因为卫文昇深知,此次胜利,足以巩固宇文成及在长安军队中的地位,而一旦此人全面掌控了长安兵权,紧接着就是拥兵造反。事实上,不论从大隋王朝、长安百姓还是从卫文昇个人角度来讲,如果让宇文成及谋反成功,还不如让李渊攻克长安。因为无论如何,李渊还有个仁者之名,即使他进入长安,也不会对长安城内的官民和士大夫做出太过分之事。但以宇文成及的暴虐与胡为,一旦让他得势,只怕长安城内难免血流成河。因此,此时的卫文昇宁肯让他失败。当然,卫文昇也想竭力挽回颓势,夺回兵权,以免坐以待毙。而让骨仪率兵去讨伐无名山及试探李世民都是他为此做出的努力,可无奈都未成功。而宇文成及却一战而退义军,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自己实在无法与之抗衡。这就不能不使之心烦绝望。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忽有家人来报:“门外有李药师求见。”

    卫文昇闻言,顿时喜形于色,忙道:“快快有请!”

    连忙整顿衣冠,来到客厅内,只见家人已引着李靖步入客厅。卫文昇忙迎上前去大声道:“药师贤弟,快快请坐!请坐!”又对家人道:“快快看茶!”

    未待家人献上茶来,卫文昇便问道:“贤弟从何而来?”

    李靖道:“拙荆叔父家在长安,近因老人家病势沉重,故此李靖与拙荆同来照料。本待事后再来拜见老大人,因闻听昨日宇文将军大破李渊叛军,故此特来向老大人祝贺。”

    卫文昇沉吟半日,方才长叹一声:“此事是喜是忧,殊难预料啊。”

    李靖闻言,已知其心,便道:“李靖有一事,不知当讲否?”

    卫文昇一愕,继而会意,忙道:“你我虽谋面不多,但却不失为忘年之交。药师有话,尽管讲来。”

    “宇文成及目空一切,包藏祸心,此路人皆知也。今又令其执掌城内兵权,立不世之功。只恐李渊退兵之日,即是成及谋反之时也。故李靖以为,成及之胜,恐非社稷之褔也。老大人若不提早防范,只恐亦必遭其毒手。”

    “老夫个人安危,倒是不足挂齿。只恐这贼子谋反成功,使老夫有负皇上重托,无颜地下去见先帝啊!”卫文昇说着,忽又一脸期待地转向李靖,“贤弟素来足智多谋,可有回天妙计?”

    李靖沉思片刻,犹豫道:“事已至此,李靖也无万全之计。不过有一计,不妨一试。”

    卫文昇大喜:“贤弟有何妙计?”

    “今李渊新败,必定军心不固。且李靖仰观天象,明夜当有大雾。莫非天助老大人乎!老大人何不乘此良机,派所辖兵马前去劫寨。若得侥幸一胜,或可气压成及,挽回颓势。”

    卫文昇迟疑片刻道:“此计虽妙,但如今精兵强将尽为宇文成及所掌握。李渊军中猛将甚多,只恐难以成功。”

    “这却无妨。李靖有一家人,名公孙武达。善使双锤,有万夫不当之勇,可献于老大人帐下听用。如今此人就在府外,可否唤来与老大人一见。”

    卫文昇闻言大喜:“快快有请!”

    忙令人去请公孙武达。不一时,只见一条大汉阔步走入厅内。只见此人身高九尺,虎背熊腰,面色微黑,浓眉虎目,鼻直口方。着实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卫文昇喜形于色道:“果然是条好汉。既如此,就依贤弟之计。此计若得成功,贤弟实有再造社稷之功也。”

    “李靖不敢。”

    义军大寨,云雾蔽月,大寨之中鸦雀无声。许久,有一队巡哨军兵走过,但很快便又归于沉寂。恰在这时,一支三千人组成的骑兵正悄悄接近义军营寨。这支军队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公孙武达。他手提双锤,左手一锤三十六斤重,右手一锤,三十九斤重。再看胯下战马,赫然正是李靖的坐骑火麒麟。他们正是奉卫文昇之命前来偷袭义军大寨的隋军。他们的目标不是寨门,而是侧面的营栅。直到来到寨前,寨内却毫无反应。公孙武达便先令人呐喊起来,然后冲向寨前。公孙武达只三五锤便砸烂了一片营栅,随之一拥而上,冲入寨中。却不料刚冲出十几歩远,便见隋军人马纷纷跌入陷坑,公孙武达收势不及,也一头栽入陷坑之中。随即便听得寨内喊杀之声四起,一阵箭雨射向隋军,与此同时,便有一群挠钩手冲向陷坑。恰在此时,忽见陷坑中有一道红光一闪,火麒麟已跃出地面。只见公孙武达在马上晃了两晃,一头又栽于马下。众义军一拥而上将他捆了。隋军见义军已有准备,又见公孙武达被擒,料知难以成功。只得纷纷退走。寨内义军也不追赶,只是一面让人立即重修了营栅,一面押着被俘隋军走向中军大帐。

    原来,这义军败回营寨之后,房玄龄便料知隋军可能前来劫寨。故此一面暗中加强防备,一面故意减少巡哨军兵,以诱使隋军来攻,也好杀败来袭隋军,振奋义军士气。故此公孙武达才能够轻易接近义军大寨,并遭到伏击。

    却说这公孙武达被一伙义军将士连推带搡押向中军营大帐。他四望并无其他隋军,便低声道:“你等休得无礼,我有要事面见右都督。”

    义军闻言,料知必有原因,连忙带他去见世民。此时,世民正好披挂整齐,准备加入战斗,却见众人押着一员敌将走来。再看一边战马,竟似火麒麟,不觉又惊又喜。忙上前问道:“你是何人?”

    却见公孙武达道:“请都督屏退左右,小人有秘事相告。”

    世民忙令人解了绑绳,将他引至自己帐内。公孙武达见帐内无人,忙翻身跪倒,道:“小人乃李药师家人,特来求见都督。”

    世民闻言大喜:“恩公现今何在?又有何事要你来见我?”

    只见公孙武达从贴肉处取出两封书信,献于世民道:“这一封厚的是我家主人给都督的,这一封薄的请都督速速派人转交给我家三爷。”

    世民接过书信,急将那封厚的拆开看时,登时面露喜色,尚未读完,边慨然长叹:“恩公真乃神人是也!”

    原来,去年李靖到长安探望张夫人的叔叔,本以为老人家生命垂危,定不久于人世。却不料老人一见到张夫人,心情愉悦,病情居然有所好转。故而一时脱离不开,竟一直留在长安城内。不料这时,义军入关,长安戒严,城内军民一律不得擅自出入。李靖本打算就在城中等待李世民入城,便去投奔,却不料今日听到了宇文成及摆下鸳鸯蝴蝶阵杀退义军的消息。他料知义军中可能无人能破此阵,有心亲自去告知世民破阵之法,无奈却无法出城。不由得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去找卫文昇,假意献计劫寨,实则是要让公孙武达到世民处献上破阵之法。他所以让公孙武达从侧翼攻入大寨,是因为李端赠给世民的兵书中,有行军设寨必于大寨侧翼挖掘堑壕或陷坑的记载。故此他断定公孙武达从侧翼偷袭,肯定不会给义军造成太大损失。

    李靖交给李世民的这封信中,正是鸳鸯蝴蝶阵图及破阵之法。据信中所讲:这鸳鸯蝴蝶阵,果然是色欲之象,易进难出。整个大阵可分为两大部分。外围是一方阵,内部又有一圆阵。外阵尽是些普通将士,只有四门各派一猛将把守。其精兵猛将尽在圆阵之中。圆阵也有四门,各有一员虎将把守。又有一镇阵大将率虎将数人镇守大阵核心,随时支援各处。圆阵后部复有数千弓弩手组成一箭阵。敌军初来闯外阵时,守将且避而不战,听凭其杀入。由于外阵多为弱旅,且有意避战,故此杀入阵内,甚是容易。但一旦遭遇圆阵,便难免一场苦战。如若敌军攻势太猛,可且放他入阵,先以箭阵应对。倘若敌军真能破了箭阵,也必定筋疲力尽,此时镇阵大将将再对其发起进攻,敌军必然难逃一死。倘若是敌军战力不强,必定返身杀回,这时镇守方阵四门的守将再出来围堵,与圆阵的追兵共战敌军,故此很少有人能杀入阵中后活着返回。当然如果一支军队无众多精兵猛将,也摆不成此阵。

    破阵之法,当以藤甲兵杀入其后门,先破其箭阵。另派两员大将,攻其余两门以牵制之,使不得相互救援,再以主力攻其一门而破之。若无藤甲,可以盾牌代替,只是损伤必众。此外,李靖还建议让公孙武达率兵攻后门,因为他所穿铠甲乃是防箭宝甲。

    此时,世民一见这书信,如何不喜。于是连忙让人将另一封书信送往三原李家庄,一面与房玄龄去见李渊。

    李渊读罢李靖书信,大喜过望,遂与世民、玄龄商议破阵的具体部署。三人根据李靖的破阵之法与敌我双方的实力状况,又做出了一个总体的作战部署。次日一早,李渊聚众升帐,便要出兵破阵。

    不知双方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