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行露传 » 第三十二章 离别之际

第三十二章 离别之际

    “陛下,昨夜,沐殷去了浣衣局。羽天也去了。两人很可能见到了羽贵妃。看样子,两人并非误闯,因为浣衣局有禁制,老奴未能进去。”一个老太监道。

    自从沐殷回来后,皇帝就加强了警惕,派老太监成天保护他,同时也是监视。

    皇帝坐在湖畔,用桌上的象牙筷敲打着石桌,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皇帝喃喃地问:“沐殷,为什么要去见她?还有,他是怎么进去的?羽天进去不奇怪,他是羽人族。可是沐殷是怎么进去的?”

    “陛下,曾经有过一次,小皇子和沐殷玩游戏时误入浣衣局,那时,沐殷就可以进去了。”老太监又添加道。

    皇帝听了没有太过震惊。

    秦王,宋松苏,简羽,羽贵妃,浣衣局。这些词串在一起会得出什么结论?沐殷总是有意无意之间在隐瞒着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皇帝也陷入棋局中,若是有旁观者,必能再说出几个词,比如“皇帝爷爷”,又比如沐殷英气的眉眼,再比如沐殷名字中的“殷”字。但皇帝看不清,因为他也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沐殷就要离开皇宫去龙虎山了。

    这天,小皇子哭得稀里哗啦。

    他将小皇子一直眼馋的酒葫芦送给了小皇子,说:“如意,别哭了。你不是叫我‘宋葫芦’吗?今天我就送给你。”

    小皇子接过酒葫芦,破涕为笑,挤出一个很难看的笑容,说:“我不要葫芦,我想要你陪我。你走之后,看到这葫芦我会想你的,死沐殷,你把这块玉佩拿着,这是我娘亲身前的遗物,看到玉佩一定要想我,等你以后变成神仙,很厉害了,一定要记得回皇宫看我,皇宫是你的家……”

    他说不下去了。沐殷没有落泪,眼圈却红了。

    他挤出一个微笑,笑骂道:“如意,有点儿出息,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周先生说过,做人要不忘本。如意,下次见面的时候,我不想看到你像那些大皇帝一样整天勾心斗角的。我,我……”

    沐殷也没再说去,他其实也有块玉佩,也是母亲挂在他身上的,这么多年他从未把它摘掉过。如意给了他母亲的玉佩,他却只能给如意一个酒葫芦,他有些过意不去,但礼轻情意重。

    皇帝没来送他,说是他最讨厌离别。

    沐殷告别了如意,坚定地朝龙虎山方向走去,他没有回头,他怕自己控制不住,还是会落下眼泪。

    离别之际,他有些伤感,比三个月的流浪时更加伤感。

    他明白,自此,他与小皇子就不再同路了,他们的路岔开了,而且注定是两条永远都无法重合在一起的道路。

    皇帝早就知道自己与小皇子不同路,所以他才会让沐殷去龙虎山修行。他也知道,自己越迟与小皇子分开,彼此就越不舍,越伤感。

    其实,从那天去龙虎山上观礼时,小皇子就一直在陪沐殷走剩下不多的同路。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沐殷喃喃道。

    有朝一日他们必会相见,但那时的他们,还能像现在般以诚相见吗?沐殷不愿去想。

    沐殷乘着马车一路颠簸,终于到了龙虎山,沐殷望向云雾缭绕的山顶,眼中目光更加坚定了。

    一步一步走上山去,他背着个小书箱,里面装着宋松苏赠予他的兵家《孙子兵法》、记录阴阳家学说的两本书籍,与儒家的“五经”、道家《逍遥游》、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名家的学术研究。阴阳家的著作早就不存在于世,也只有宋松苏手中有了,学术著作中还夹着阴阳家的修行功法;兵家虽消亡,但著作没被销毁,因为带兵打仗时着实有用,挺容易找的;儒家是商国的国教,商国虽战败,但儒家学问地位仍是稳如泰山,自然也找得到;道家就更不用说了,道教本就是殷国国教,道教的书籍在殷国也是到处都是;法家,也是一些小国的国教,倒也没有消亡,但已经很久没有出什么能把法家学问传遍天下的人了,名存实亡,法家的著作是良贵妃帮忙在皇宫书库里找出来的;名家是个小家,原本是不能与其他家相提并论的,名家在每个国家都有,但人数极少,也从未有国家将名家立为国教,沐殷却觉得名家里那“白马非马”的诡辩很合他心意,就从书库里找了出来。

    沐殷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不同家的著作?是宋松苏说的。

    宋松苏告诉他,不是一个人只能信奉一种学术的,各种学术都是先人研究出来的,都值得去读一读。

    其实宋松苏还有一层意思,便是要沐殷读了这些书后能有所悟,能顺利破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