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签到从屠龙宝刀开始 » 第38章 先生、翁爷、王公公

第38章 先生、翁爷、王公公

    三天很快过去。

    张阳在瓦剌军中住了三天,观看了那达慕大会上的各种表演,并告诉大威明王,让他暗中查找屠龙刀的下落,最后能探查到被也先藏在什么地方了。

    随后,他来到中军大帐。

    也先正在等他:“怎么样,考虑好了吗?”

    “我希望能够恋爱自由,先和如意郡主交往一段时间,然后再结婚,您看可以吧?”

    张阳的思想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封建思想,所以,对于脱脱也先强加于身的婚姻,感觉十分不舒服。

    当然,他心里是其实喜欢如意的。还有,那晚真被灌醉了,喝的都断片了,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只记得,第二天早上醒来,赶紧穿上衣袍就开溜了。

    “这样也好。实不相瞒,如意在你离开的那些日子,茶饭不思,每天念叨你的名字。当父亲的心疼啊,这次听说你来,才出此下策,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张阳点头,他心里其实什么都明白。然后转移话题道:“大汗,您是不是该把东西还我了?”

    “嗯?什么东西?”也先继续装傻充愣。

    “大汗,当然是屠龙刀啊。”

    “哦,上一次不是已经还给你了吗?”

    “大汗,做人要厚道。”

    也先微微一笑,不再耍赖,直截了当的说道:“张阳,只要你做了我的女婿,成了一家人,不分彼此,屠龙刀是你的,也是我的,大家高高兴兴,岂不是很美?”

    张阳叹了口气道:“大汗,实不相瞒,我的确喜欢如意,但那把屠龙刀是假的,不信的话,您可以找来倚天剑,一试便知。”

    也先一愣:“假的?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我不骗您,此事千真万确,那把屠龙刀就是假的,并不是武林中传说的那一把。”

    张阳说的斩钉截铁。

    也先不得不信,然后面色大变,想到自己为此出兵,本以为如果遇到中原高手,亮出宝刀,以便号令天下,却没有想到,刀居然是假的。

    但事已至此,出兵损耗巨大,他只能将错就错,继续南下攻明。

    “大汗,能把刀还我了吧?”张阳将沉思的也先交叫醒。

    “等我攻下大明,一定还你。”也先挥袖而走。

    ……

    听说了瓦剌叛乱准备攻明的消息,江湖六大门派又开始互通有无。

    武当的牟真人开始号召中原武林,想要举行一次武林大会,商讨如何对付瓦剌人的入侵。

    只不过,号召力好像不够,没有出现登高一呼,群雄百应的景象。

    况且六大门派的山门都遭受了教徒们不同程度的袭击,损失有大有小。

    都在默默恢复治疗着自家的伤员,谁还能顾得了百姓,顾得了天下?

    目前为止,武当损失最大,除了最后退到山顶的高手,其他的底层中层的弟子几乎损失殆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拜月神教上一次进攻武当山,被明军包了饺子,损失惨重。

    统一中原、推翻朝廷的阴谋被强行打断,依照目前的情况看来,拜月神教只能停止活动,等到教主吸星大法神功大成,亲自出山之后,再图统一江湖的大业了。

    ……

    京城,皇宫。

    大太监王振伺候着皇帝陛下吃下了一块点心,劝慰道:“陛下只管放宽心,咱们大明有五十万军队,所向披靡,谁敢不从?瓦剌就是一只跳梁小丑,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老臣一挥手,不用多,带领十万大军杀过去,弹指间就灭了他!”

    皇帝陛下听着王公公如此霸气的话,令他的精神一振:“先生,你觉得朕御驾亲征,真能威慑瓦剌鞑靼?”

    王振,原本是一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再中举人,却一直怀才不遇。直到有一天,有那么一人,送给了他一本武功秘籍,他便自阉入宫。

    不久之后,他凭借一身绝妙的武功,打跑了飞贼,获得了皇帝陛下的赏识。

    因为他能文能武,被皇帝陛下称之为先生,被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或者是翁公。

    王振回话道:“陛下,关外锦衣卫的密探已经传回密报,也先攻击大同的这一路兵马,人数不足六万,和我大明的五十万大军相比,简直就是蚂蚁咬大象,蚍蜉撼大树,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只要陛下的大军一到,您虎躯一震,臣大手一挥,瓦剌骑兵绝对吓得闻风丧胆,屁滚尿流!”

    皇帝陛下听闻此言,深以为然。原本他也是二十来岁的小伙,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听着如此霸气的话,当然十分来劲。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偏信王振之言,仓促出兵,以身犯险。

    要是他能多读一些兵书,多费点心,亲自去校场点点名,数一数,抛去那些吃空饷、老弱病残、滥竽充数的,五十万军队,会足足缩水一半,变成二十五万!

    的确是令人恐惧的数字游戏,可这就是事实,

    而且,匆促出兵应战,士兵们准备的口粮仅仅支撑一个月。

    要是不能速战速决,绝对是灭顶之灾。

    这些情况,王公公饱读经书,不会不明白,但他就是不说,不肯告诉皇帝陛下真实的情况。

    因为,这正是他的安排,正是他希望看到的那个样子。

    王公公看着已经熟睡过去的皇帝陛下,眼睛里散发出一种可怜且又怜悯的神色,心里暗暗想着:陛下啊,臣这么做,并非本意,要怪就怪命吧!

    ……

    ……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带领朱勇在内的各文武大臣从京城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经过十几天的跋涉,先抵达了居庸关。

    居庸关的几位心思活泛的文臣武将,出钱的、出力的,立即为皇帝陛下和王公公临时修整出来了两座府邸暂住。

    “禀报翁爷,成国公朱勇求见。”门童通报。

    王振翻了一个白眼:“让他爬进来,否则,不见。”

    “是。”门童出去传话去了。

    这次出征,成国公朱勇被皇帝陛下钦点为了先锋大将军。他在正统九年(1444年)的时候,曾经统兵出喜峰口,两败蒙古骑兵,和瓦剌鞑靼都交过手,有作战经验,知道骑兵的特点,那就是快。

    陛下御驾亲征,以身试险,这完全是拿着性命不当一回事儿。

    出征之前,他曾多次谏言,但陛下并不采纳他的意见。

    陛下唯信一人,那就是王振。

    所以,无论曾经与王振有什么样的私人恩怨,他都毫不犹豫地来了。

    他必须请求王振,让陛下回心转意,摆驾回宫。

    听见门童的传话,朱勇心中十分恼怒,他一个国公爷,岂能给一个太监下跪?

    但事实却又无可奈何。

    他朝着皇帝临时的行宫方向跪了下去,口中高喊一声:“陛下万岁!”

    然后,他开始一步一步的往前爬。

    一直从门口爬到了大厅。

    王振看着一脸灰土、膝盖磨破的成国公,心中洋洋得意:“大将军,不必行如此大礼,这让老臣如何承受的起?”

    嘴上虽这样说,却不让朱勇起来。

    朱勇心知肚明,因为以前他们二人不是一路人,势同水火,所以,王公公纯粹是公报私仇。

    “翁公,老臣此次前来,别无所求,只求翁公替陛下考虑,替天下的百姓考虑,劝陛下回京吧!”

    王振冷哼一声道:“成国公有所不知,御驾亲征,横扫蒙古,完成千古大业,乃是陛下自己的意思,我去劝,也一样碰壁。况且,我军人多势众,根本出不了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此事关系重大,我等尚需谨慎才是!”

    王振讥讽道:“成国公越活越怕啦,当年可是追着蒙古骑兵猛砍的,怎么现在害怕了?”

    “不是我害怕,而是陛下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王振被缠得有些不耐烦,冷冷地直言道:“御驾亲征的计划已经拟定,怎么能朝令夕改?陛下不会回京,你们死了这条心吧!”

    “来人,送客!”

    朱勇微微叹了一口气,从冰冷的地上爬起来,怒斥道:“王公公,要是陛下真有个三长两短,我第一个拿你拼命!”

    王振眼睛一眯,手指扣进了桌面之中,随后阴阴地说道:“我希望成国公能活着看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