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正茂风华 » 第五章(1)下

第五章(1)下

    春节前夕,干部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小田回到了家乡。小田是新疆人,驻外某使馆的翻译,长得娇小玲珑,眉宇间颇有几分小梅的模样。第一次来到这个东南沿海的小镇上,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小田性格开朗,很快与我们打成一片,也学着我们叫他先生为“干部。”

    “呵呵,早就听说你们大伙了,见了面,与我想像的差不多。”

    “走,趁这几天有空,我们陪你走走。”马丁搞了一部普桑,招呼着我们与干部夫妻。我们陪着小田去初中时常登的莲花山,到曾经上过学的六中、一中逛逛。干部也许多年没回到这些地方了,旧地重游,感觉自然不同。儿时美好的记忆又慢慢呈现在眼前,我们跟小田说过去的那些趣事,她笑得很开心。

    “你们这些事,干部都提起过,来这里看看,觉得特别亲切。”

    干部多年在外,对家乡远不如我们熟悉,他让我们三人安排。大家议了一下,决定带他俩在郊外的一点小景点走走。

    船山是郊区靠海最近的一个村子,是阿混母亲的老家。船山是一个半岛,它三面沿海,一面连接陆地,远望去象一艘倾倒的巨船,横倒在海面上。我与马丁带着他俩到天后宫,站在天后宫里,一眼望去,是一片碧波浩缈的大海。

    小田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说道:“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景色,与仙境似的,生活在这时真好。干部,咱俩哪一天老了,回到这里生活。”

    我与马丁都笑了起来。马丁道:“到你们老了回来那天,这里就变成城市了。”

    “不可能吧?沧海桑田是几万年的事,哪能这么快?”

    马丁道:“现在正在围海造地呢,以后这一片都变成陆地了。”

    小田吃惊道:“这么大的面积啊?”马丁点点头。

    转身来到天后宫内,我问小田:“你知道妈祖信仰吗?”

    小田微笑道:“知道呢”。

    我说:“沿海各地都有妈祖庙这没什么奇怪,你今天来到的这个妈祖庙,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小田奇怪道:“有什么区别?”

    “这里是妈祖母亲的故乡,妈祖是这里出生的。”

    干部奇道:“我怎么都没听说过?”

    “你看看宫内介绍,这是真的呢。”

    阿混接着说:“干部你是小鬼没见过大猪头,真没文化,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大伙都笑了起来。

    小田很认真地看了介绍,道:“真没想到,来这里挺有收获。”

    我笑道:“把你拉到这里来,不光是让你看看这些,你在国外工作,我们今天主要是向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田问:“还有什么故事吗?”

    我道:“那当然,阿混老妈是当地人,让阿混给你介绍介绍。”

    阿混道:“我外公的太爷爷曾在这里开过镖局,为了开镖局,他在这里摆下为期一个月擂台,结果一个月未曾遇上过对手。”

    小田笑道:“这也叫爱国主义教育?你外公的太爷爷是不是参加过义和团,杀过红毛鬼子?”

    阿混道:“没有,我只是说说我们家的故事。”

    大家都笑了起来,马丁问:“阿混,你怎么都没有祖传的武艺?”

    阿混道:“我外公家传武艺传子不传女呢,我外公还会一些,我妈就甭提了。虽然她不会武艺,但是我爸照样怕她。”

    小田笑道:“看样子这里出来的女子个个比男的强,不愧是妈祖母亲的故乡。”

    我道:“我家也有故事呢。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有一只日本军队想从这里逃回国,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一见日本鬼子,立刻弃城逃跑。日本军队并不知道国民党兵逃跑,也不敢贸然进入城关,便驻扎在城外,有两个日本士兵跑到船山探路,竟然在当地调戏妇女,其中一个被当地百姓打死,一个逃回,日本军队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天下午挑了柴油准备把船山村烧了,可偏偏遇上了大雨。鬼子的计划未能得逞。”

    小田问道:“后来呢?”

    我接着说:“日本鬼子包围了船山村,把所有未能及时逃走的村民集中在一起,烧了许多开水,把许多百姓活生生地灌死,同时枪杀了不少百姓。”我指了指村头的一棵大榕树:“就在那里,这惨案船山村民世代牢记。”

    小田道:“你们家发生了什么事?”

    我道:“我爷爷当时是船山村的理发匠,得知日本军队到来之后,带着我老爸逃到山上,结果让日本鬼子看到,朝他开了一枪,他中弹后掉到海里让当地渔民救了回来。从此之后,他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很快就离开了人世。我奶奶去世得早,我老爸就成了孤儿。”

    小田点点头:“没想到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也发生了这种惨案。”

    我们一行走出了天后宫,小田回过头来,看到天后宫门口的一幅对联“唐时赤沙来空海,宋代船山出默娘”,便问:“默娘是谁?”

    马丁道:“默娘便是妈祖啊,她俗姓林。”

    “那赤沙又是什么地方?”

    我道:“我们正想带你去看看呢。”

    我们驱车前往赤沙,赤沙是距城关不远的小村子,我对小田说:“你别小看了这小村子,这里村民世代秉持耕读传家,历史上出了不少文人呢。”

    小田惊叹道:“江南地灵人杰,就是不一样,冬天还是这般绿油油的,这般景致看了叫人心中欢喜。这样的地方不出人才才怪呢”

    通往赤沙方向是一马平川,一大片的农田上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些村庄与瓦窑。小田从未见过瓦窑,问道:“这是什么?”

    干部道:“这是农村砖瓦窑,用海土烧制砖头瓦片,现在瓦片基本没人用了,只烧些砖。”

    一座唐代风格的建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指着这座建筑道:“这就是空海纪念堂了,这种唐代风格的建筑,在国内不多了,在日本倒还保留着。现在盖的都是仿唐的,你知道空海和尚吗?”

    小田摇了摇头。干部道:“空海是日本高僧,唐朝时来到中国求法。日本文字平假名便是他根据中文汉字与梵文字母拼写原理创造的,他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

    小田吃惊道:“这高僧不简单啊。我知道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空海和尚来唐求法倒是第一次听说。”

    干部道:“这是中日友谊的见证了。空海来唐求法,遇上台风,船在海上飘流了三十四天,最终来到这里。被当地百姓收留,后来从这里取道长安。”

    小田笑道:“刚听了船山惨案,现在又介绍中日友谊,今天这安排倒是有点意思。”

    马丁道:“明天到我家乡兰溪玩,我还可以给你介绍戚继光抗倭故事。”

    小田道:“都与日本扯上关系了。

    入了纪念堂,看到里面陈列的物品,小田啧啧赞道:“这些东西好精美,都来自日本呢。今天逛了这么一圈,增长了不少见识。”

    看了一会儿,小田疑道:“这里靠海还有一段距离呢,空海和尚怎么来到这的?”

    干部笑道:“唐朝距现在多长时间啦?沧海桑田,原来的海边现在都成了农田了。这里距海边不远,走,咱俩去看看。”

    出了赤沙约一二公里便到了海边,有一个小沙滩,沙滩上有一座亭子,名为“祭海亭“,我们站在亭子中看苍茫大海,小田道:“站在海边看海,才知道自己多少渺小。看看大海,人的心胸才会宽广起来。”

    大伙都笑了,干部道:“看了大海,你就诗兴大发。”

    小田道:“还不是?这里的诗人一定特别多,天天看着这么美的景色,不写诗真的糟蹋了这般美景。”

    第二天,我们带着小田,驱车前往沿海的几个乡镇。一路蓝蓝的天,碧绿的海,望着一路的美景,小田兴奋得象个孩子。车子在海屿村附近停了下来,海屿村对面有个长得象馒头似的小岛,岛上长满了树。我指着小岛对小田说:“这个小岛叫笊篱屿,海水退潮时,有条路通向海屿村,象笊篱的柄。你知道什么是笊篱吗?”

    小田点了点头:“笊篱是农村蒸饭捞米的用具。”

    大家在笊篱屿对面拍照,小田拿着相机,叹道:“这满地是景,无论从哪个角度拍,都是摄影佳作。虽然我走了不少地方,却没想到这里景色这么美。干部,你怎么从没对我说起过?”

    干部道:“其实沿海乡下我已基本没来过,就去了一趟马丁老家。再说了,我们本就生活在海边,这些景色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远处一大片的竹杆密密麻麻插在海面上,象一片森林,小渔船在竹杆丛中穿梭。小田十分好奇:“这些是什么东西?“

    马丁告诉她:“这是养海蛎用的。“

    海水退潮了,露出了黑乎乎的滩涂。滩涂面上,还有一些流水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五颜六色。一些赶小海的渔民在滩涂上劳作,小田拿着相机,远远地捕捉这光与影构成的画面,她惊叹连连:“太美了,太美了。”

    我说:“你要是五月份来这里,这岸边都是收海带、晒海带的劳动场景,拍些照片才叫好看呢。“

    小田一脸羡慕:“下回有时间一定好好来这里拍些照片。“

    马丁笑道:“我们想带你去好多个点呢,你老呆在这拍照,今天一天就走不了了。”

    在大家的催促下,小田依依不舍地上了车。

    我们带着小田游玩了沙滩、逛了木麻黄林,走了潮汐路(退潮时在滩涂上出现的石板路),在渔排上吃了饭。小田走到哪拍到哪,吃完中午饭,她在拍渔排的景色时,突然大叫:“糟糕,我的卡不够用啦。早知道要拍这么多照片,我多带一张卡来,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