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二十七章 步步为营

第二十七章 步步为营

    虽说是同意了婚约,但温浩也不知那位周家姑娘是何模样,哪般性格,反正按岁数现在估计也就是个初中生,要打听人家相貌也太犯罪了。这种联姻就如邱行之所说,以温浩的家世若想有所作为而不是摆烂,义兴周氏就是可选择范围内最佳选项,而且有温延事先同意,老先生的考虑总不会错的。

    至于自由恋爱,这个时代的世家里根本没有那种土壤,温浩觉得自己还是多担心一下三年之内被退婚的事情比较实在,根据阅读小说的经验穿越者遇上婚约、三年之期的关键词可太容易触发剧情了。

    邱行之说的清楚,此事细节还要温延老夫子和周家几位主事者商议,他算是中间做个媒人,且留待后面,只是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交给温浩,里面装着周家小姑娘一束头发,权且充作信物,又让温浩同样割了耳畔一束头发交给他保管起来带回周氏,此事便算有了默契。

    操心完还很遥远的人生大事,眼前的战事才是需要直接面对的考验。

    有了周家姑娘先预付的嫁妆也就是邱行之奉上的大批粮食做底气,温浩裹挟人丁的计划实施的极为顺利,几日来各个村寨被派来的人丁越来越多,将温浩都惊了一下。

    原本只是让各个村子按五户出一丁标准出人来军中充做劳役,结果第三日有的村竟然主动由族长带来了大半男丁,那些已经派了人来的村子也纷纷找军官们打听能不能再多招些自家村里的丁壮,温浩还以为自己魅力值大爆发,还是刘长真提醒才搞清楚缘故。

    原来原因也简单,温浩仗着自己手中有粮,按照后世人的普通认知竟然给丁壮们吃粮!那些本是来服劳役的村民们惊讶的发现自己在挖沟修棚背货之余吃的竟然是温家给的粮食,在他们的认识里这简直太奢侈了,要知道不管是服朝廷的劳役还是替大户们干活,这个年代都是要自备干粮的,除非是去国境之外的地方劳作才有可能被老爷们匀出一点粮食,而跟着温公子干活,在家门口竟然就能吃上别家的粮食!

    本身现在就是秋收已过,家家户户都靠着吃存粮过活,省下一点过冬就宽裕一点,男丁壮劳力吃的又多,是各农户家中消耗最多的一笔出帐,现在只要来温公子的大营干活就包吃住,这种买卖在朴实的百姓们眼中都是赚的。

    跟着闻香教造反是为啥,除了信奉教义之外,很多人都是出于朴素的跟着闻香教吃大户的想法,现在在温浩这边倒好,直接吃上了。

    得知竟然是这种原因的温浩只能感慨这年月官府和豪绅对百姓的竭泽而渔,自己每天两顿粗粮的待遇竟然变成了香饽饽,于是下令各村各户征集的丁壮限定人数,同时让刘长真帮自己盯着粮食的消耗,每个丁壮每日领取的粮食全部扣下原先的三成。

    除了勤劳朴实的干饭人外,如江氏这般的大户豪强则是抱着另一种心态前来的,江朝奉说到做到,回家后就立刻征集宗族能战丁壮,将温浩大队人马迎进了自家坞堡。有他做表率,远近豪强人家更加热切,纷纷带着从几十到数百不等的自家丁壮来投,让温浩大军的人数再度膨胀,并且这些人和村民们不同,都是能上战场的真正战力。

    各路豪强聚集在一起,中间免不了有些冲突,东家曾经抢了西家的地,西家曾经打了东家的人,或者干脆就是聚在一起新闹出的义气之争。

    温浩也没功夫去挨家挨户协调这些事情,便找来几户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人家,按各自地域划分营盘,某几户地域相邻便以某大户为主,凑出来三个营盘,分别是江氏、叶氏、陈氏为主,这才靠着大户们的威望压服了这些九寨十八乡的好汉们。

    这一番经历让温浩觉得自己简直好像武林盟主一般,大营里每天都犹如十八路诸侯聚义,不过虽然乱纷纷,闹哄哄,兵力是实打实的增长起来了。

    为了配合这种形势,温浩采纳了邱行之的建议,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不断向闻香教逼近。

    每天都会将李家和白家人组成所谓敢死队驱赶到大队人马之前,在原有营地不远处找到一个适合扎营地方,再由力夫们修筑起一座新的营寨,到日落前后续大队人马准点搬入新营。

    李家和石家人被顶在所有人前面,一旦闻香教试图干扰温浩修筑新营,就要先和被督战队监视着的两家人纠缠一起,就是闯到新营寨前,在不远处旧寨养精蓄锐的大队人马也可以从容出击将来袭小股敌人击溃。

    虽然缺点是进军速度极慢,每日前进才不过五六里路,但对于温浩来说这样的速度正合适,从江家坞堡到柳氏坞堡也不过二十多里,只要连续修个五六天,就可以直接扎营扎到闻香教眼鼻子底下了。

    接连几日,闻香教大队都顾忌眼前久攻不克的柳氏坞堡而不敢派出大队人马来袭扰,那位柳元景率领的柳氏骑队给他们留下了太深刻印象,这些天来柳元景每天都会率领十几名亲近柳家子弟不定时从坞堡四门中一门杀出,对闻香教的军阵发动突袭。

    柳元景每次突入闻香教阵中都是无人可挡,每一回合必杀伤十几人,仗着宝马精甲,闻香教人数虽多,却也被他屡次的手,一旦恼羞成怒调动大队人马追击,柳元景就会使出极佳的骑射技艺,左右开弓,箭箭致人死地,非要射完两壶箭才肯退回堡中,让缺乏骑兵的闻香教徒叹奈何。

    这也是为何闻香教始终不能攻克柳氏坞堡的原因,现在面对温浩的反客为主步步扎营的打法,更是进退失据,既害怕大队人马出击被骁勇善战的柳元景带人绕后突袭,若是不做作为,小股兵力的袭扰又被温浩接连挫败,除了让李家石家贡献出上百条人命外,眼睁睁温浩的营寨就一步步逼近了自己。

    以温浩部下来源之复杂,若是直接拉出去野战,闻香教和温浩部下这些各路豪强谁更乌合之众一些还不好说,但若是依托营垒各自划分区域的呆板防御,这些豪强家兵单兵战力绝对超过闻香教裹挟来的教众,且不必担心野战中可能出现因协调不灵出现的崩溃。

    当然主要靠的还是手中有周家姑娘预支的嫁妆加上几个村寨抄出的粮食,加上江氏也供给了不少粮食,让温浩有底气和闻香教僵持下去,反倒是徐承志仓促之间虽然聚集的教众人数已达数万,但粮食压力也大的远超他意料。

    原本在闻香教的规划里,粮食会由各地储备的暗仓准备一部分,再由大周境内运来一部分,最后还可以劫掠雍州境内不肯屈从闻香教的豪强大户。

    可徐承志起兵本属仓促,根本和大周的计划背道而驰,来自周人的粮食自然就不用指望,本身倒是存储了些粮食,这些暗仓又都是设置在响应闻香教的小豪强和村寨里。偏偏之前温家假冒闻香教挑起变乱的时候被那些和温氏暗中勾结的豪强趁机洗劫了不少这样的村寨,比如被柳氏消灭的白家就设置有闻香教的暗仓,徐承志那位宝贝儿子当日也是为巡查粮仓而来,结果最后全部进了柳氏仓库。

    就连最后抢掠的路子都进行的急不顺利,怒火攻心的徐承志将大队教徒全部调来围攻柳家,结果柳家不能克,其余各个小豪强和村寨又都被温浩弄出了个大聚义裹挟了进来,再难以用小股兵力取到粮食。

    百般无奈之下,闻香教大队只得主动向后退却一步,将柳氏坞堡让了出来,转而移驻到附近的一处台地和温浩对峙。

    “哎,老夫若是能稍加忍耐,和大周事先联系,哪怕能有百骑大周铁骑在我军中压阵,我又何惧那柳氏小儿,以至于被其再三羞辱!若是能有大周的工匠在我军中打造出器械,这柳氏坞堡岂不是早就被攻破。奈何奈何,一时不忍,以至于今日。”

    徐承志只觉得难受已极,眼看大仇不但不能报,自己这数万教众的局势又陷入被动,却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重新寄希望于大周朝和自己那位兄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