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四十三章 命不容辞

第四十三章 命不容辞

    南阳郡城的陷落和周军出现应该说是两个坏消息,对于雍州刺史府而言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两个消息哪个更坏。

    一座郡城的陷落意味着闻香教掀起的这场变乱已经超出了一次普通民变的范畴,正式升级到了一次大规模叛乱,攻下几座县城还可以被雍州上下的官员们敷衍过去,一郡的丢失则根本掩盖不住。

    周军的出现或许比上一个消息还要坏,因为这意味着闻香教的变乱和大周这么一个敌国搅合到了一起,或许就是周人第三次南侵的开始。

    在周国那不长的历史中虽然主要作战目标都是指向东面的宿敌燕国,但南梁凭借着南朝那悠久的内战变乱传统倒也引来过两次周军南下,最深入的周军甚至已经进入到湘州境内,因此梁国上下对周人并非不加防备。

    而南阳传来的消息似乎正验证了对周人的担忧,而且雍州的官员们发现,自己好像根本做不了什么。

    没办法,首先是南阳传来的消息真假难辨,整个南阳郡几乎都是闻香教的天下,郡府宛城陷落前也是处于各路叛军重重包围之中,传出来的消息可信度值得怀疑,最起码在很多不愿意相信的人口中总觉得闻香教可能只是假装周军旗号而已,反正逃出来的人也都说没遇上正规的周军参与攻城;其次嘛则是手头无兵,倒不是说堂堂雍州一州之地一点兵马凑不出,可万一真是周军大举南下,当然是要把有限的兵力用在保护襄阳上了,哪里还敢往南阳去浪。

    但是南阳郡也不能不救,郡城都被攻克了,还无动于衷,如何和建康庙堂交待。

    很自然,竟陵郡新出炉的战斗英雄,自带干粮领着竟陵群豪为国击破闻香教的温家公子进入了刺史府视线,这不是正巧了么,战斗英雄新上任竟陵郡尉,那雍州刺史府自然拥有调动他的权力。

    于是雍州诸位官员们一面给建康和北伐前线的南康郡公发文书求援,一面悄悄给新上任的竟陵郡尉下了道命令,让温浩统兵往南阳接应还在抵抗的梁军。

    对于这封命令,温浩只想翻白眼,将刚刚收到的军令信手丢给一边的温鸣,让他拿去给在座的各位将领传阅。

    这刚好赶上邱行之向温浩告辞准备返回湘州,温浩这竟陵郡尉之职也是刚刚落实,便索性凑在一起办了次践行宴,所以竟陵郡的大小还算个人物的人都在一处。

    “刺史府的诸公真是翻脸的快,前不久还对郡尉您满口好言,这转过头就要推你入火坑。”

    刘长真的话也就一听,咱们大梁官场从来一是一二是二,温郡尉既然已经在刺史府诸公的助攻下得了官职,那自然也就交情两清,现在正是诸公请温郡尉去替自己排忧解难呢。

    “管他们怎么说,眼下州府里也是病急乱投医,只想找人给他们填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这又不是南康郡公的军命,大可以丢在一边就是。这南阳匪众极多,郡尉还是留在我竟陵保一方平安才是啊。你放心,咱们竟陵郡也不是好欺负的,我和咱们郡中诸位这就替你写文书和州里打官司去,大不了一直打到尚书台去。”

    李郡丞毫无疑问是最不希望温浩离开的人,比起去南阳,当然是把人马留在身边保护自己的安全比较好。

    “南阳的局势一片混乱,而且从各方面看都不利于大梁,闻香教既然能攻克南阳郡府,那么南阳闻香教的实力就绝不是竟陵所能相比,何况还听闻有周人在其中,还是稳妥起见暂时不接此命为好。”

    就连邱行之这位智囊也提议暂时不要去南阳郡趟浑水,在这位智囊心中对南阳如今闻香教势大的局面完全乐见其成,谁叫他是义兴周氏的谋主呢。一旦雍州的局势混乱到不可收拾,那么建康朝廷就必须从外调精兵大将前来据敌,而放眼临近诸州还有哪一路人马比咱们周颖达大将军更加人墙马壮,地理更接近,威名更盛?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周氏苦苦等候的突破湘州一州格局的机会就在眼前。

    只是温浩不打算遵从诸位的良好期待,将众人传阅完的文书重新拿回自己手中,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道:“虽然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不过闻香教在南阳如此势大对我等而言又岂是好事。诸位难道忘了咱们可都是闻香教的大仇人,南阳竟陵本就相连,如果坐等于此,等到南阳闻香教扫平全郡再南下时,我等又如何去应对?如今我等先入南阳试探一二,便是遇敌总也是在南阳人的地方交战,可比将贼人再引入竟陵来的好吧。”

    此言一出,官员们还能稳住,豪强大户们再也淡定不能,他们怎么能不记得自己对闻香教做了什么,一听到仇人可能杀回来反攻倒算,立刻升起同仇敌忾之心。

    再说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地域区别看的还是很重的,很多军队在家乡和外地完全是天使恶魔的差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想到将战事弄到南阳去,忍不住让在座的竟陵人多了重考虑。

    说到最后,温浩露出一副大义凛然状,将文书认真收起,极其装备的丢下一句:“奉命讨贼,岂可退缩,公越不才,愿率本家部曲为竟陵之长城,诸公勿劝。”

    这番表态算是把什么劝阻的话都堵了回去,是啊,人家硬是要遵从上级命令,想国家之所想,愿意奉献,都要做竟陵之长城了,还怎么劝。

    当然如今温浩已经鸟枪换炮,成了名正言顺掌握一郡军事的佐贰官,郡守不在的情况下军事上他说了算,当然不会只带着自己部下跑去做长城了,这竟陵郡各大家族不是参与了联防么,都得出人,郡里的乡兵温浩都准备拉上一些,非得弄出个大场面不可。

    好好的一场宴会就此弄的大家伙都没了好心情不提,温浩敢接下这份文书自然有底气在内,说句实话,论起对南阳如今真实局面的掌握,在座的各位,包括雍州刺史府的各位,比起温浩都不是个个。

    谁叫温氏扎根在北国呢,每天都有自北方南下的各路英豪来投不提,温氏多年来在靠近中原的周梁两国的地区影响也颇深,原先逃难时这些关系当然用不上,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没人会主动上门沾染关联。

    可如今温氏眼看又有做大的希望,许多关系就又活了过来,加上家族子弟南下带来的情报,以及更重要的温摇光等温氏高层才掌握的信息渠道带来的讯息,让温浩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没有人比我更懂南阳。

    吓唬竟陵诸人的闻香教会大举南下来竟陵复仇的话纯粹属于造谣,要是闻香教大权都由徐承志法王做主的话倒是有可能,可惜法王他老人家如今根本做不了主,当然如果还是法王他老人家指挥全局,搞不好这会闻香教还没攻下宛城呢。

    护教法王自以为有大周军使者撑腰,自然可以力压群雄,在南阳重做主人翁,问题在于大周可未必这么想,特别是杨忠不这么想,他对于这个败事有余的徐家庶子已经消耗光了耐心,所以所谓的迎驾大会变成了一起不流血的政变。

    负责护送徐承志的周军使者和南阳各路豪强们暗中联络,直接将徐承志的亲信弟子全部清洗,用大周的官位笼络人心,夺取了南阳闻香教的实际控制权。

    如果不是考虑在底层教徒眼中徐承志这个法王还有几分号召力,周军诸将甚至考虑过直接将他解决了事。

    眼下指挥着闻香教徒们攻城略地的实际正是周军派出的使者,这也是为何南阳传言有周军旗号的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消息还是,温摇光送来密信告诉温浩,周军的主力根本不在南阳,邓州周军主力在与刘毅率领的梁军西路军对峙,而周军其余力量目前其实更关注于如何将这支雍州地区真正的支柱武力击败在雍州之外。

    并且闻香教徒们在南阳之后的下一步方向也根本不在竟陵郡,竟陵郡的位置相对偏东,和义阳郡一样都靠近江州和长江水道,对于周人而言完全是鸡肋,取之无用,守起来更是麻烦,眼下又不是徐承志法王做主,当然不会去竟陵郡自讨没趣。

    周军再强,在长江上也绝不是梁人水师的对手,到时候被源源不断沿长江而来的梁军反吞了怎么办。

    因而下一步闻香教徒们的发展方向乃是新野和襄阳二郡,或者说目标直指襄阳,只有襄阳这样的要塞才是周军能够真正据守住的疆土,南阳、新野、襄阳,如果再加上被这些地方隔断的新城郡,这才是周国的目标。

    温家在这种时候去南阳郡试探一番完全安全。

    不过温浩对于温摇光到底和周人勾结有多深,或者说温氏到底和周人达成了什么程度的联系有着深切怀疑。

    总感觉温摇光那么笃定竟陵、义阳两郡不在周人目标内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