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四十八章 新情况

第四十八章 新情况

    抢劫难逃大户们这件事对于温氏众人来说毫无心理负担,乱世之中带着大笔粮食财物傍身又缺乏保护的武力和儿童持金于闹市没什么区别,哪怕大梁已经经历了几十年较为太平得岁月也不能改变当下乱世的本质。

    雷晋甚至还特意点出了许多典故,比如当年大族南渡时那位赫赫有名的祖氏中兴人物祖逖就带着家族子弟没少干打劫难逃贵人这种事情,日后也未妨碍他做出一番大事业,可见此举并不妨碍大人物真风流,唯一的问题在于如何做的干净。

    “咱部下的青徐豪杰对付这些吓破胆的土佬可以以一当十,不如交给我去做好了。”

    温处道如今论功行赏也得了个义阳郡某县尉的官职,不过仍旧在温浩部下听用,反正有温摇光背书,即便不到任也不影响考功录名,听说要对南阳这些大户下手,他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

    可惜温浩不能答应,青徐豪杰们战斗力绝对没有问题,但恐怕根本不懂得分寸,弄出多大事情都有可能。

    “处道叔你的能耐我自然是放心的,不过你部下都是青徐口音,在这南阳地界太过于显眼了,咱们也做不到把所有人赶尽杀绝,只要有人听过你们的口音一准就能猜到咱们身上。这件事还是交给刘长真种攸他们去做好了,反正闻香教里面也有许多竟陵逃去的残兵败将,有一些竟陵口音的人出现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当然交给种攸等人还有一层考虑则是这些如今都是温浩的嫡系人马,就是抢到的资材也肯定会将大半老实上交到温浩手中,要是温处道手下那些人过手可就不知道能留下几分了。

    抛开刘长真不谈,种攸作为一名前任逃兵头子可是有着丰富抢劫经验的,见自家公子准备将这种重任交给自己,当即就拿出了一套方案。

    “公子,不是我说,这些个南阳逃难的大户个个都是肥羊,就是您不对他们下手,这南逃途中的各路盗匪、水贼甚至各地官军恐怕都要心动的,也就是这群人在南阳过惯了好日子,都不知道这外面是什么情况了。他们积蓄甚多,要想平平安安将这些家财南下运到江陵等地,就非得集结几千人的武装一路扎营才行,最好是把粮食都分给那些逃难的贫民,借此将流民们组织起来变成武装,这样借着人多势众才能保住家财,可这帮人自己躲在城镇里面大吃大喝,把贫民驱赶在镇外自生自灭,可不是自寻死路么。”

    温浩对种攸的话确实深以为然,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徙都是这种模式才能成功保住家族势力和财富,所谓乱世中人才是立身之本可不是一句空话,胡人南下时南逃的许多家族就是散尽家财汇聚流民从而转型为兼职流民帅的军头,从而为自己家族取得了立足之处。

    在原本历史位面上的成汉政权以及大名鼎鼎的乞活军都是由这种流民帅创建,掌控南朝政局的建康大族们也得依靠北府兵才能维持自身统治,哪有像这群南阳大户似的,温浩还以为这种人都在两百年前神都洛阳陷落的时候死绝了呢,看来还是南朝太平的太久,又重新生出了这种蠢人。

    当然这些大户倒也没蠢到丝毫不知武装保护的重要性,他们盯上的就是温浩部下这支竟陵梁军,可是想要温浩当保镖却又不肯大出血交足保护费,指望凭借着大梁官军这个身份和温氏高门的名声就让温浩带着数千兵马给他们打白工,那是想瞎了心。

    利器在手杀心自起,温浩觉得这种人还是把粮食财物交给更有能力保管的人才是正理,否则太不安全了。

    种攸继续道:“公子,咱们只要派出弟兄们到城外那些流民里面散布这些大户们如何为富不仁,手里有多少粮食资财的消息,定然能鼓动的起这些走投无路的人。然后再分出几百人打着闻香教或者土匪的幌子借难民们的势头袭击那些大户,定然能成功。”

    “行了。”温浩止住种攸的话头,脸上露出微笑道:“种攸你和长真去做就是了,至于你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我等可都一概不知情的,不过我身为大梁官员,自然有剿匪捕盗的职责,若是南阳诸位贤达遇到什么困难定然是要即刻前来援助的。不过现如今嘛,诸位将士还是和我一同北上勤于王事才行。”

    他脸上的笑意很快随着话语传递到了所有人脸上,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可不是嘛,如果南阳大户们遇到抢劫民变什么的,咱们肯定第一时间南下来救苦救难的,不然抢来的财物怎么接手呢。

    谋划已定,当然就是此地不宜久留,在勉县贤达们哀怨的目光里,在众人心中暗暗的骂声中,温浩率着自家部众大张旗鼓的打着旗号离开了安泉邑,向着北方进发。

    一路直到勉县县城,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步调,一面将沿途的各种散乱流民驱赶,一面派出兵马剿灭趁机准备捞一笔的土匪之类,兵马尚未到,消息倒是毫不避讳的传的到处都是。

    一支梁军官军从南面来援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纷乱的人心加持下变成了许多种流言,有的说温浩这支兵马只是庞大援军的先头部分,有的说这支兵马足有万人,但不管怎么说给南阳郡内还在抵抗的各路亲梁势力打了一针强心剂。

    原本正准备弃官而去的勉县县令赶紧派出使者前来迎接,这位原本已经对局势绝望的县令已经将温浩视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没办法,作为大梁这种体制下的一名县令,很多事情离开了豪强大族的支持原本能有十分力能剩下三分就不错了,这位勉县县令虽然也有勉力支撑的想法,可从其治下的大户们都已经跑去安泉邑驻扎就能看出他还能有几分作为了,说是政令不出城墙也不为过。

    温浩对这位县令倒也有几分欣赏,虽然县令大人显然也不打算在即将到来的乱军大潮面前死撑,但从一路上的情况看,他倒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还是尽可能的组织起乡兵和衙役、弓手维持秩序,还将勉县府库中的粮食拨出部分用于接济沿途逃难的难民,算得上尽责了。

    “走,咱们先入勉县县城再说,见一见这位还算有些责任心,但是不多的县令吧。”

    温浩对着跟随身边的诸将笑谈着,准备在勉县城内等待南边种攸的消息。

    而在此时的北方宛城城外,实际指挥着闻香教大军的周军校尉正皱着眉头读着一封书信。

    “要我率闻香教徒北上堵住南下的北伐军一部?刘毅那老匹夫真派了一部援军回来,这可是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