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 » 第五十章 等待的消息

第五十章 等待的消息

    南阳作为大梁统治已久的大郡,心向大梁的人当然不会少,全郡的各种乡兵郡兵边军官吏加起来数目绝对是一个大数字,闻香教的攻势再猛也不至于能这么快就把他们全部一扫而空,所以有几支打着大梁旗号的队伍存在本是一件正常事情。

    不过第五政语气里对这支泌县的武装显然看的极重,不能不引起温浩的好奇。

    “第五县令,宛城陷落后,官军大部都已经溃散,要是说打着大梁旗号的兵马那是满地都是,可这帮人不过是落魄丧胆的散兵游勇,当不得大用。这里面许多人遇上闻香教搞不好直接阵前就降了也不一定,哪里还能指望?”

    这不是温浩乱说,如果说闻香教在竟陵郡的时候因为其背景和豪强们天生不对付使得其难以获得梁国官方力量的投降的话,如今的南阳郡局势要比竟陵郡险恶一百倍,并且闻香教还隐约有周国在背后背书,愿意考虑投降这条路的人就多了不少,据说宛城如今就是大批留任的梁国官吏们在管理。

    轻轻咳嗽两声,第五政说出了这支兵马的特殊之处:“温郡尉也不能这么说,咱们南阳还是忠义之士为多的。不过泌县这支兵马确实特殊,自从宛城失陷之后,泌县县令就不知所踪,据说是去江陵搬救兵去了,县中聚集的乡兵们也四散而逃。这时候有一位石姓豪杰主动站了出来,率领自家宗族数百人打起义勇旗号进了县城,并且主动在县内和闻香教贼党交战,如今已经聚集了数千人,前日还和闻香教南下的一支兵马交战,斩杀了数百名贼徒,其忠义之心是清楚明白的,只是如今这石姓豪杰无官无职,因此我几次联系都不曾响应我。”

    泌县县令去江陵搬救兵,那就是弃职潜逃了,反正大梁也没有战时弃职必死的法条,回去拿钱赎罪就行。温浩疑惑的是这所谓石姓豪杰听起来和自己在竟陵做的事情差不多,局势一乱自然有许多有野心有行动力的人物冒出来,可第五政凭什么认为此人可靠,率兵和闻香教对抗也许只是价格没谈拢也是很正常的。

    “此人有何特殊之处?当今这个时候可不能轻信于人,既然此撩屡招不至,我先铲除了此人。”

    第五政连忙摆手:“郡尉有所不知,这石完所在的石家代代信奉的是天师道,本来在咱们大梁如今都是遵奉佛家的多,道家倒是有些不受待见,可石家信奉道家已经有几百年了,在本地也很有影响,因为这个原因和那闻香教是格格不入,这才有起兵讨贼的事情。现如今局势混乱,人心难测,反倒只有他是绝对不会和闻香教搅合到一起去的。”

    天师道?温浩不由一愣,顿时想起自家可是有这温寿寂这一支在天师道中影响甚大的族人,或许可以将这石完真的引为己用也不一定。

    南朝的道家一脉也曾兴盛过,毕竟崇虚尚玄是世家大族们的普遍爱好,只是南传道家以汉末张角那一脉的太平道为主,教义比讲求和官府合作的天师道要激进的多,几次太平道引起的叛乱下来,结果就是南朝道家逐渐式微,倒是让及时跟进谈玄弄虚的时尚潮流转型讲起禅机禅学的佛家后来居上,如今的梁国上下都推崇佛家至极,反过来打压道家一脉,所以这种情况下还坚持崇尚家传道门的石家想必也不会多受欢迎,扶保大梁的心能有几分那是不问而知。

    只是闻香教属于佛家都只能勉强挨一点边的外道,跟后世的白莲教之类的更像,禅宗佛家对石家这种民间传承道家的势力还没什么兴趣特意针对,闻香教来了可是要斩尽杀绝的,而大周的将领们根本不会管这种事情,所以为了自保,这石完也不会向闻香教低头的。

    “既然第五县令这么抬举此人,我就见他一见好了。还请第五县令派人再给他送信,就说我竟陵郡尉率领官兵万人前来剿贼,叫他给我回话,若是愿意听从国家号令,就拔营来此见我。”

    面上将这件事丢给第五县令,内里却暗暗盘算是否通过温寿寂的渠道联系下这个石家。

    略去这件事情自有第五政去联系联络,温浩更关心的还是手中多抓点实力在手。第五政虽然还算尽责,可连他都准备弃官而逃可见局势差到什么地步,温浩盘点了一下整个县城还在县令掌握中的力量,结果发现偌大一个县,竟然连衙役弓手乡兵加起来只有一千出头,就连县中吏员六房都跑了一半,没跑的一半还有不少是被温浩的兵马在城门前堵回来的。

    打开县内府库,粮食倒是不少,毕竟刚刚过了秋收,但是兵器铠甲就一应欠奉,毕竟这只是一个县城,大梁虽然有数十年太平积累,也没富裕到一个县还设置武库的道理,南阳郡的武库只有宛城才有。

    不过好消息是因为南阳是此次北伐大军调集物资的重点区域,闻香教攻破的宛城府库倒是没留下多少兵器。

    至于这一千多人的素质也是一言难尽,四五十岁的公门老衙役,一辈子没摸过锄头以外的长杆铁器的乡兵,温浩点阅一遍之后觉得拿来守城墙都不大堪用,谁叫真正能用的丁壮都在大户手中,而勉县的大户们此刻已经都在准备逃跑来着了。

    虽然温浩此次北进有温摇光和周人暗中沟通做背书,不过他的打算还是想多捞点实力在手再说,眼看勉县搜刮不出什么,就更坚定了要在南逃的大户们身上挂一层油的打算。

    为了摆脱嫌疑,也是为了稳定人心,温浩便将大队人马直接驻扎在了勉县县城附近,一边派人收容梁军的溃兵一边联络那位石完,摆出一副极有耐心的样子。

    一连呆了几日,这几千兵马确实起到了镇定人心的作用,县城内外的许多平民人家眼看有一支打着梁军旗号的官兵在此,又改变了拖家带口南逃的打算,他们这些升斗小民不比那些大户豪强,离开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连吃饭都未必有着落,还是愿意多等等。

    甚至有些南逃的流民也在此停下了脚步,打算在这距离自己逃离的家园还不算太远的地方再观望一番。

    只有大户们对此嗤之以鼻,区区五六千兵马,能挡住近十万的乱兵还有周人的铁骑吗?还是赶紧去江陵甚至建康呆着,等梁国的大军前来收复河山才是道理,纷纷无视了温浩继续匆匆南逃,就连拜帖都懒得送一份,生怕耽误了行程。

    温浩对此并不生气,大家本就不熟,又何必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再摆出一副假惺惺的客套礼节呢,反正往南边去的不少人都要用另一种形式和自己打交道也不一定。

    一连过了几日,终于等来了刘长真的信使,这位信使乃是温氏族人,忠诚度绝对不用怀疑,一路上连水都没喝几口便将封好的密信送到温浩手上。

    “去,给阿祖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别忘了准备饮食。”一边招呼温鸣将温氏族人带去休息,温浩独自走入一个无人的房间,抽出随身的匕首隔开密封蜡丸,掏出布帛卷成的密信读了起来。

    信上内容简单,刘长真只说了一件事,公子可以率兵南下“救助”那些大户们了,刘长真和种攸已经发动了流民将包括邓、张在内的众多南逃士人包围在了安泉邑外十余里地方,战斗中还引发了许多不知情的难民自发加入,甚至有些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的部曲也临时反戈一击,让刘种二人都有些控制不住,大户们的宗族子弟死伤惨重。

    温公子再不去救援,搞不好饿极了发疯的难民们真要用人命把这些脑满肠肥的大户们给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