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兵与兽之歌 » 第六十三章: 利令智昏(2)

第六十三章: 利令智昏(2)

    赵三跟着林嫂出到屋外,两个人在外面好一阵低声讨论后又回到屋里,林嫂笑嘻嘻地对着刘氏说:

    “刘妈,刚我帮你做了赵三的工作了,赵三对刘妈你还是很有感情的,就是他家媳妇蛮横了点。赵三心里一直很过意不去,刚也帮你好好责骂了一番他了,赵三,还不和你嫂子道歉”

    “对不起,嫂子,我不是人,我一时鬼迷心窍,做了对不起您的事,都怪那臭婆娘,回去我一定好好教训她,让她上门给您跪下认错,您就别生气了”,赵三在一旁马上接话,态度很是诚恳,说起他老婆时,咬牙切齿,好像这个时候要是有把刀,会当场把他老婆砍给刘氏看一样。

    “呵,你说是这样说,当初怎么对我的?难道你会把那三亩地赎回来还给我吗?”

    赵三看向林嫂,林嫂微微点点头,赵三便说:“好,明天我就去赎回来,还给嫂子您,额,但是,但是那卖田钱也花了一部分了,可能还不够赎回来,这可怎么办?”

    赵三说着,做出急的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这有什么好难的,先把这屋子卖了换钱,再补上点数给你把那地赎回来不就行了嘛。刘妈,这样事情就妥当了,你和赵三一起找那位贵客解释,说外面人不知实情乱说的,你们并没有矛盾,让赵三作主商谈卖祖屋的事就可以了,有需要我这个邻居也会帮你们证实的。这样多好!地可以顺利卖,还有钱可以过日子,你们误会也化解了,最重要的还不会影响小伍在外发展。刘妈,你说是不是?”

    “赵三,你真的愿意把田赎回来还给我?要是这样可以的话,我也不想这事影响到小伍。不过,林嫂你可要作个见证,要立个字据,我现在对赵三还不放心”

    “应该的,应该的,现在就写,我做见证人”,林嫂去找人立了字据,主体意思为:

    赵三变卖赵小伍家庄稼地三亩所得金币五枚应属赵小伍,由赵小伍之母刘氏收取,赵三在协助刘氏变卖祖屋谈妥后,得金币二枚,二枚金币里包括用于补贴赎回之前变卖的三亩庄稼地,公证人是林嫂。

    三人签字画押,为避免夜长梦多,赵三和林嫂连拉带推地“扶着”刘氏来到贵客的下榻之地。

    这位贵客当然就是慕辰,化名陈公子。下榻之地是当地最近的一座客栈,名约“善德楼”。

    此时慕辰衣着花贵,风流倜傥,正坐在客房里听着雇来的琵琶女演奏小曲,旁边还有一位侍女在伺候着水果酒水。

    “想必这位就是陈公子了是吧,果真是有大家门的风范,我们是这位刘妈的乡亲,这位是赵三,专门替小伍照顾刘妈的,也算是半个儿子了,今天一起过来是想和你谈谈祖屋的事”。林嫂一脸谄媚地对着“陈公子”说。

    “刘夫人,我今天下午不是说了吗?除非你儿子回来,或者我下人找到你儿子,没有他的首肯我可不敢贸然和你签下买卖契约,兴建佛庙之事可不能沾染晦气。还有,这位赵三公子的风评可是不佳啊”,慕辰露出被人打搅了雅兴的不阅语气说。

    “这位爷,您可误会了,这位赵三可是与小伍父亲有着过命的交情呢,小伍不在,一直都是他代为照顾的,外面闲人杂语,不听为好,现在刘妈赵三都在,可当面澄清谣言”。

    慕辰站了起来,“哦?有这种事?刘夫人,他说得是否属实?下午你为何不说?”。

    刘氏咳嗽几声说:“这位林嫂所说不假,外面人传的都是不明实情的人乱说的,公子不必在意,我下午原本是其实还在考虑要不要出卖祖屋,你说需要缓等些日子,自然是更好,所以才没有当面解释,现在我觉得我儿在外求艺,最好不要打扰与他,就和赵三过来把事办了。”

    “哦,原来如此,您真是位好母亲,既然这样,我们就详细聊聊吧。你们准备要多少钱币?”,慕辰坐回椅子,撤走外人,又叫人多搬来三张,大家一起商量。

    “额,我们想要20枚金币”,赵三来了精神头,开口叫了一个数字。

    “啥?二十枚太多了,我虽家里有些薄银,但平日收租买田也是熟些行情,这次本是急征,又是善举,12枚金币已经是双倍的价钱了,你们这要的过了”,慕辰露出有些小生气的样子。

    “额,那就十八枚?”,赵三怕惹怒这位陈公子,忙降了两枚金币。

    “十八枚还是太高了,我当时也是看这位刘夫人一人孤苦,想着积善行德,顺应天意,才有意出高价,方才得知刘夫人有你赵三公子照应,听闻之前还卖了三亩田地,还是有些家底的,也无需扶济,这样吧,我最多给十三金,你看怎么样”。

    这个时候赵三没有了主意,眼睛看向林嫂,林嫂便说:“陈公子有所不知,赵三家也是饱一餐饿一餐的,那三亩田地只是赵三用以有事周转典当的,不日就要赎回,到那时也是生活不易,既然赵公子有心行善举,就当是多行一善,我出个主意,就16金吧,有六有顺。”

    “刘夫人,此话当真?”,慕辰问向刘氏。

    刘氏略一沉思,回应“是的”。

    “多行一善,好,林大姐所言不错,说中了我的心思,要不这样,你家那三亩地一同卖与我,我共出20金,用于当地办学,广传佛音和赈济场所,奉佛行善,两相呼应,哈哈,岂不是一段佳话,哈哈。怎么样?”

    慕辰这位贵公子好像突然想到了一个大项目,又像是可以做一件大善事一般,高兴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