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誓要当个小说家 » 第四百零六章:每个人的可能性都是无限的

第四百零六章:每个人的可能性都是无限的

    牛顿告诉我们,时空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却让我们明白了,时间是相对的,每个人眼中的时间都都不一样。

    同样的,我们所在的世界,也没有一个客观的存在你用什么角度看待这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向你展现什么样的面貌。

    一杯半满的杯子,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有水喝!”,悲观主义者却认为“只有半杯水”;移民者数量大增,乐观主义者看到了经济增长的希望,悲观主义者却只看到工作岗位的竞争加剧。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面临不同的挫折。我们上学会遇到听不懂的课,与人交际的时候发现自己无法融入身边的人的圈子,喜欢上一个人却被拒绝,工作遇到性格恶劣的上司,每一次的挫折都会给我们带来自我怀疑和否定。

    在这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抱著一个抱怨消极的态度应对,遇到问题就逃避,那我们终将成为一个长不大的永恒少年,沦为平庸的一分子。

    我们常常会说z世代的年轻人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没有企业家精神、没有追逐者精神,每天只会刷抖音,没办法持之以恒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其中少不了网络科技公司的影子在背后作祟,像谷歌、脸书、youtube、推特、抖音,stagra、snachat、腾讯等公司都在千方百计地争夺我们的注意力,他们恨不得让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屏幕上面,因为这些公司就是靠用户流量。

    流量越多,广告商的投资越多来赚取利润的注意力商人,自然不能让我们玩一会儿就下线。

    因此,他们每天在想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并且让用户的使用时长增加。

    无独有偶,现代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时代,相比于y世代经历苏联解体,911事件等动荡年代,年轻人从小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年轻人不再担心吃得饱不饱,而是吃得好不好。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危机意识没有那么高,习惯享受而不是拼搏。

    最终,“积极废人”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趋势,他们给自己设下了目标要减肥,要读书,要增值自己却经常半途而废,原因在于他们给自己设下了许多障碍,说服自己不去完成任务老师不会教、学校条件太差、考试内容太偏、自己没有才能、成功属于少数人却不知道。

    “少数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抱怨世界对他们太残酷,而是试图在枯燥的生活里寻找乐趣和专属自己的使命。

    畏难的情绪,娱乐的诱惑,加上自我合理化的理由,造就了现在的年轻人。

    看到知识付费a就蠢蠢欲动,买上许多名人传记,下载一堆,最后下载即是巅峰。考试前下定决心去图书馆学习,读到一半决定“犒劳”自己,掏出手机吃鸡一下,什么历史数学统统抛诸脑后。

    年轻人隐隐约约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满腔热血立了一堆fg,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要学习新技能,要储蓄,要迈向更自律、更充实的美好人生,结果一个讯息铃声就让我们重新投入手机的泥沼无法自拔。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博士指出,年轻人立fg是想增值自我,活出更好的自己。

    但娱乐的诱惑,让年轻人总是能找到借口放弃,沉浸娱乐的虚拟世界。

    nee呢?

    查理芒格曾说过“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互联网让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更全面的咨询,却同时给了我们更多的理由和诱惑,让我们乐不思蜀。人生就像一页页空白的纸,你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态度、每一个行为,一字一字地写就了你的自传。

    你用幽默的手法写作,你的人生就是一出喜剧;你用挑战的精神面对,你的人生就是一部传记;你用逃避的方法走完这一生,你的墓志铭只会写上“人畜无害”。

    人生数十载,你能做的事情远比你能想象到的还要多,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这是一定的结果。

    我相信我可以,那就真的可以。

    这本写到今天也有80万字了,还有20万字就完结,时间过得挺快的,我都没有多少感受就要到2021年了。

    不防,练了这一本,下一本会更好,继续写吧,两性关系的话题。

    男女之间,感情关系没问题,但依旧缺乏安全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和大家浅谈关于亲密关系的中的安全感。

    感情中,不知道你会不会控制不住想这些他是不是真的爱我会不会被绿茶勾走出轨未来感情能否牢固对方不回信息就瞎想,喜欢粘人等,这些都是感情中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总有不安全感呢

    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安全感比较低的人,会在关系中不停确认爱情。潜意识觉得自己和他不匹配,对自己没信心。他是不是在骗我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应采儿就提过,刚在一起的时候,偷看过陈小春的手机。

    她确实看到一个女生给他发消息了,但并没有当场发脾气,甚至从来没有主动提起。

    陈小春也一直没发现。我想,很多人都产生过看看伴侣手机的想法。

    也不是为了要分手,就是想看看,这段关系是否足够安全,有没有面临威胁,让自己这边筹码更多。

    只是,这样的猜疑,会让感情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试图确认伴侣的真实想法,是人之常情。但是反复猜疑,无中生有,就会陷入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