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地煞七十二变之子不语 » 第五十三章:命兆一

第五十三章:命兆一

    沿着山道急行,计然跟着大部队,从各种山林间穿梭,期间还穿过一两个山洞。

    这山洞间暗河声响,相互勾连,往往穿过一个洞就能节省几座山的路程,真当是地域特色。

    一路上看着山与山之间荒废的土地,计然又想起江南西道那整齐的秧田,不禁感慨,时局变乱,难的终究是百姓啊。

    “师叔,你说这战乱纷纷,争来争去,究竟争个什么呢?”

    李自在看了计然一眼:“这个我也不知,不过我师父你师爷却有一番言论,我且道与你听听看。”

    “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你师爷步入道境,观天地流转之道,历古而今,气运升衰,缝七百载则天下大盛,期间又百年又两百年又三百年皆是乱由。”

    “如今天下自太祖平定以来,帝王已历四代,国祉将近百年,合该大乱了。所谓先疫后灾,其实对于这场兵祸,你师爷已经有些预见,可惜我不曾学得那般洞玄天机的本事。”

    “去岁七月七日进入乙未月后,辛乙相克,丑未相冲,天克地冲之际先后发生了洪灾,妖风,大疫。”

    “而后便是这蜀川兵乱。”

    计然愕然,不曾想在兵乱之前还有这么多事由,同时也对自己那师爷感到一丝好奇。

    步入道境?观天地流转?

    这该是何等神仙手段。

    “师叔,师爷如今在哪儿?”

    “死了。”

    “?”

    “前年刚驾鹤。”

    计然深呼吸一口气,再三确认李自在不是说笑。

    李自在反倒一乐,拍了拍计然的肩:“人都会死的,你师爷再如何厉害也一样。他年轻时四处游走,人也杀得,鬼也杀得,赚了侠道之名,也落下一身毛病,活到一百零一岁寿终正寝也算好归宿,对了,师爷名讳刘景道号玄机,你且记下。”

    计然点点头。

    只是不曾想,自己师爷这么厉害的人,已经没了。

    也是,尘归尘,土归土,这人呐,终究不过一捧黄土,消散在滚滚光阴中,如果没人曾记得,好似从未来过人间。

    终于,又穿过一个山林,他们又来到了官道之上,广陵江畔。

    “不对。”计然敏锐的发现了什么。

    李自在问道:“怎么了?”

    计然指着那奔腾的江水:“水势湍急了些。”

    李自在笑道:“昨夜才下过雨嘛,正常的。看,官兵来了。”

    计然虽然心中还有不安,却也认可了师叔的解释,只是联想到那没有抢到的镇水石兽,心中总是有些发毛。

    前方一直人马已经到来,一个小将一马当先过来,计然瞅着眼熟,不正是吕顾嘛。

    吕顾驾马过来,虽然早已知有人接应,不过还需谨慎,毕竟起义军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临近了,他的目光并未被张岩上吸引,反而看向了计然,吕顾一脸惊喜的跳下马。

    “计道长!不曾想又相见了!”

    计然一笑:“是啊,命数无常,又相见了。”

    张岩上一拍掌:“原都认识,好啊!贾将军在何处?”

    吕顾请到:“贾将军正在中军,诸位随我来。”

    雄关剑阁一破,接下来的蜀川北,只有南充等数座城池关隘,随后便是剑指蜀都。

    这场战争也快结束了。

    到了中军,见了贾鼎,听吕顾三两言语,贾鼎便一脸惊喜的看向计然:“小道长好本事啊!这剑阁能破,当记小道长一功。”

    张之同也笑道:“可惜我那师弟先行去了江南西道,不然若他在此,必然要和计道友结识一番。”

    众人三言两语,气氛倒是颇为活络。

    闲谈毕,张岩上等人和贾鼎他们仔细商议南下之事,计然半道加入,也就不自讨没趣,跟着师叔同那天师府的青年道士张之同一起去一边闲聊起来。

    说道妙法门,降魔趣事,三个道士,除却计然言语不够多,聊的十分投机。

    聊着聊着,便聊起了如今天下的禅门名宗。

    张之同不愧是龙虎山天师府出身,款款而谈:“栖霞寺的三论宗,大慈恩寺的唯识宗,南北开花,又有大乘白马寺,小乘天台宗等,可谓兴盛啊。”

    李自在道:“如今天子虽道这三教鼎力,三光合一,不过自己都做了那总持菩萨。”

    张之同摇头微笑道:“那时毕竟还非天子嘛。如今倒是秉持着三教鼎立的宗旨的。”

    李自在点点头,的确,如今对儒道释都算好时节,朝廷勉强算一碗水端平的。

    计然插嘴道:“对了,不知你们可晓得香积寺?”

    李自在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史上极负盛名的香积寺,何人不晓?”

    计然赫然。

    张之同接着道:“这香积寺,乃是百年前净土宗之祖庭,毁于一场大战。不过我儿时曾在经楼里翻到一本杂谈,说是香积寺下好像出了一个魔窟,整个净土宗沦陷,才将魔窟封印,如今想来约莫无稽之谈,不知道计道友怎么会提起这陈年旧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计然听完愕然,脑海里回旋着魔窟二字,让整个净土宗沦陷?

    黄皮书所指引的是整个甘宁县,莫非,魔窟……

    他摇摇头,心跳加速起来,总有种难以言明的焦虑环绕心头。

    计然简单解释道:“无事,只是偶然想起在HD道好像见过,多此一问。”

    张之同点点头,不疑有他,没有多言,和李自在继续胡吹海扯,谈的开心。

    只是此后计然的话语少了些,总是无端得思量。

    再仔细回想,关于甘宁县的一切,竟然难以记忆起每个细节,仿佛蒙着一层什么,难以打破,难以窥视。

    这究竟是为何?

    甘宁县,究竟发生了什么,计然觉得冥冥中依旧有双大手想把自己往甘宁推去,好奇亦或者,一种责任?

    计然抬眼望去,目光望着东北方向。

    ……

    苏大路抬头看着苏曜。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怎么说你也是当先生的人了,怎地如此轻浮,发生了何事你说。”

    苏曜喘着气,看着老父亲道:“前些时日赵员外家找牛的长仆阿狗,父亲可还记得。”

    苏大路点点头,如何能不记得?

    苏曜凝重道:“赵员外全家上下,都死了,除了阿狗。”

    苏大路一瞪眼,有些惊愕的看着自己儿子,苏曜定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骗自己的。

    “究竟是什么情况,你可知晓?”

    这可不是小事,甘宁古来人杰地灵,礼仪之乡,如今竟然发生这般恶事,还是一方员外。

    这赵员外,虽说并非兵礼吏工等部员外郎,只是祖上萌荫出过进士爷,又富有二分银钱,人冠以他的美名。

    但是毕竟在这一方也算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突然就这般灭门惨案,必然在甘宁引起轩然大波。

    苏曜一边帮父亲收拾农具一边说道:“今晨发现的,倾脚工照常去赵员外家,叩了半天门无人应答,反倒有股子血腥味儿,这就推门进去一看,赵家上下二十七口人皆殒命在屋内。倾脚工忙到县衙报了官,衙役自然不敢相信,连忙前去搜查,除了阿狗赤裸上身,跌倒在赵贺氏的闺房里,整个人好似吓傻了一般痴呆坐着,其余的确再无一个活人。”

    苏大路看着自己儿子收个农具笨手笨脚的,心底又有些烦闷,自己一把把农具抓在手中:“走。”

    苏家不算什么权贵之家,却也在吕翁坊乃至半个甘宁县都有些声望。

    且不说苏曜的功名之身,苏大路老爷子这些年来,处事公允,与人为善,一身正气,也是积攒不少名望。

    出了这等惨事,他得去看看。

    赵员外家在城南,左靠山,右徬水,一栋大宅子修的富丽堂皇。

    走近了你就瞧得见那雕栏画栋,飞檐斗拱的做工精致。

    现在被闻讯而来的人们围在门口,七嘴八舌,好像不需要劳作生活似得。

    苏曜和自己父亲挤过人群,门口正被两三个衙役把人们拦住。

    作为功名之身,也算甘宁才子的苏曜和有名望的苏老爷子,他们点头就放行了。

    马邦德正皱着眉头站在赵员外家修的精致的池塘前,有些烦躁。

    不管凶手是否抓到,在自己任期期间,文圣乡里出了这等事情,都会是他人手中攻讦(jie)的把柄。

    “马知县,情况如何了?”

    马邦德回头:“哦,原来是苏夫子和苏老啊。哎,此案很奇怪,阿狗已经痴傻,现在我差人送到医馆了,现场,惨不忍睹。”

    苏大路皱起眉头。

    马邦德平复下心绪,当下以破案为先,领着二人进了案发第一现场,赵员外的房间。

    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几块白布,血腥味很浓。

    仵作见了几人,连忙行礼。

    马邦德挥挥手,示意不需要这般繁礼:“如何?”

    老仵作摇摇头:“像是被野兽撕咬的一般,肢体多处创伤……”

    野兽撕咬。

    不像人为。

    苏曜听着,不由得出神的想着,莫不是妖魔?

    马邦德听完仵作的话,思量一会儿:“我去一趟灵隐寺。”

    灵隐寺,是大师刚定下的寺名。

    马邦德也觉得这事情没有头绪,早年游历,他也见过妖魔,这件事似乎有些不太正常,那便去问问专业人士看看。

    马邦德先行一步,苏家父子出门安抚一下百姓,也各自回家。

    苏曜终于忍不住对着父亲道:“爹,你说,会不会是妖怪作乱?”

    苏大路撇了他一眼,没有呵斥自己儿子作为读书人,怎么不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他只是长叹一声:“不管妖还是人,甘宁赵氏一脉,算是断了传承了。”

    苏曜又想起了计道长,不知道道长跑哪儿去了,如果他在,倒是可以问问他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