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那路灯下的少年 » 去三叔那里

去三叔那里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杨叶的情况好多了。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是恢复的也差不多了。

    但是杨叶觉得十分憋闷,一天到晚不知道要干什么。杨叶的爸爸见他一天愁眉不展的,心里也不落忍。

    他准备让儿子换个环境。杨叶的三叔在南京做生意,他便让杨叶去他三叔那儿。也不是去干什么活,主要是让他见见世面,散散他心中的郁结。

    爸爸的主意正好对了他的心思儿,第二天他便坐上了去南京的火车。那时还没有高铁,只有普通的绿皮火车。不过杨叶做的位置是个靠窗的位置,可以透过窗外看外边的风景。

    当火车开了有十几分钟,便看不见高楼大厦了。接连成片的农田从自己身边飞快的划过去。并不高大的树木在农田的边沿儿排站。勤劳的农民已经劳作了多时了。那几年没有那么多的汽车,所以那时的天空比现在干净多了,白色的云挂在蔚蓝的天上。

    杨叶对这窗外的景色吸引,眼睛一直盯着窗外,不肯转过身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的精神头儿也打熬不住了,头一歪就睡着了。

    杨叶正迷糊着呢!旁边的人就把他推醒了。原来是到站了,杨叶赶紧向他致谢。如果不是被人叫醒,他就不知道做到哪里了。

    当杨叶下车的时候,三叔和堂哥已经在车站等着呢!他们见到杨叶,连忙向他摆手。杨叶见到了他们也很高兴,赶紧向他们奔跑了过去。

    三叔拍着杨叶的肩膀说道:“我和你哥已经在这里等了半天了。几年不见,大侄子也快成大人了,这个子得劲哩很呀!”

    三叔个子很高,身材也很清瘦,嘴巴上面的胡子修饰的也很干净。杨叶这一大家子基本都是瘦高瘦高的。

    三叔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人物。一张嘴能说会道,在社会上吃的非常开,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所以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便攒下了不少钱。

    因为那时太年轻,再加上孟浪的本性。三叔那几年真有点拿钱不当钱,花起钱来那是一点也不含糊。身边总是有不少狐朋狗友围着他,不管到哪里都是吆五喝六的。

    不但这样还跟很多野女人大搞暧昧。

    但是钱这东西是有灵性的,你珍惜它,它便会珍惜你。你不珍惜它,它就会随时离你而去。没有一定人生阅历和挫折沉淀,是驾驭不了它的。

    因为有钱了,三叔便回村里和兄弟们合伙开起了工厂。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工厂没开几年便宣告破产了。三叔振作精神,想回西安继续做生意。

    可是一来加上开厂子赔了不少钱,二来这几年挣得钱已经被自己挥霍光了。不光这样,外面他已经欠了不少外债了。以前混的好的时候别说村里的人啦!就是村口的狗也要向三叔多摇两下尾巴。

    可是当三叔落魄的时候,曾经围在他身边狐朋狗友早已经不见踪影。曾经山盟海誓的情人也离他而去。曾经的那份风光也真的是曾经了。人生啊!几起几落怎能不让人唏嘘感叹呢!

    如今站在杨叶面前的三叔,已经是位中年人啦!早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种风采,他漏出笑容的时候,漏出的牙齿又黄又黑,眼角和额头的皱纹便更加明显。眼睛里也布满了血丝,显得非常浑浊。食指与拇指之间也被烟头熏的泛黄,没有几十年的烟龄是不会成为这样的。这一切都在诉说着这位中年男人曾经历经世间的沧桑。

    三叔这么多年在南京打拼,虽然没有重拾过去的成就。但是也算立住了脚跟,起码一家人的吃喝花销是顾得住了。

    杨叶的堂哥杨孟是个踏实能干的小伙子,不过嘴皮子可没有三叔利索,是典型的老实人。他把杨叶简单的行礼往车上一扔,便在附近找了家饭馆吃饭。

    南京本就隶属江浙,这里位于长江下游,水系纵横,北连平原,东依钟山。长江水系到达这里,已经是宽阔无边,不着边际。

    这里湖泊多,所以盛产鱼虾。杨叶和三叔坐下没多久,服务员就把菜端上桌了。看着盘子里的鱼和虾,还有海鲜贝壳。杨叶心里嘀咕道:“还真是一种地方,一种特色呀!在西安小饭馆可没有这么多鱼虾扇贝呀!”

    杨叶是个嘴特别叼的人,看见这么多海鲜,立马开动起来。三叔见他吃的多,又赶忙给他加了两个菜。杨叶就着米饭吃的特别香。

    其实这些鱼虾,在南京其实跟关中地区的玉米,土豆那是一个级别。并不是什么主贵的玩意儿。杨叶在南京的那几个月,基本每天都是咸水鸭,麻将鱼的。

    刚开始还觉得伙食真好,可时间长了,真的就吃不下去了。因为毕竟是北方人,偶尔这样吃两顿还行,天天这样吃真的很受罪。从南京回去后,他很长时间不愿意吃米饭,就因为在南京吃伤了。

    吃完饭后,三叔又带着杨叶去了夫子庙。三叔倒不是刻意招待杨叶,而是他本身就是个喜欢玩儿的人。年轻的时候浪荡,现在这股子劲儿仍然没泄完。

    夫子庙好像每一天都有那么多人,毕竟是5A景区。所以有太多的外地游客来这里游玩儿。秦淮河从这里穿过,两岸全部都是古式建筑。庙内香火鼎盛,祭拜自然是孔老夫子。

    南京古称金陵,一代霸主朱洪武在这里建立首都。开创了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基业,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的就是大明,有明一朝,不称臣,不纳贡。确实是历史上最硬派的王朝。

    在这秦淮河,数百年前。有多少风流妓女在这里争奇斗艳,又有多少达官显贵在这里挥金如土,又有多少骚客文人在这里舞文弄墨。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在这里遇上了陈圆圆。柳如是独具风骨的诗画在这里创作。李香君嫁不得如意郎君,在这里血贱桃花扇。侠骨丹心的顾横波在这里劝夫殉国,最终却因山河破碎郁郁而终。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曾经武力强盛的大明王朝早已消亡。曾经那些美女英雄也早就成了传奇,任后人煮酒笑谈。但是这秦淮河依然是秦淮河,它的繁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减。反而在今天更加璀璨。

    刘禹锡有诗言道:“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呀!历史的车轮永远都是向前开的,花开花落,潮汐潮涨。无数繁华被历史淹没,但是又有无数繁华被历史造就。个人的荣辱得失也就是这尘世中的一粒沙子而已。

    杨叶出神儿的望着河水,三叔见他发愣。拍了拍他肩膀说道:“想什么呢!大侄子。走吧!咱们该回家啦!”

    随后杨叶便和三叔坐上面包车。堂哥杨孟看着是个慢性子,可开起车是真猛,他的面包车开起来横冲直撞的。三叔早就习惯他这样开车了,只是坐在车上慢慢的吸着烟,但是杨叶却感觉非常紧张。

    三叔在南京是做一次性餐具生意的。每天忙的就是把货物装上车送到外地,要么就是在库房把该倒腾的货物装成客户需要的份量。

    其实三叔经营的货物都是一些重量较为轻的,所以也不用出什么力气。但是让人难受的是送货时间,三叔都是晚上早早睡觉,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便起床送货。

    这样做的原因是长江大桥白天限制货车出行,所以只能晚上出去。杨叶在三叔这里也不好意思白吃白住,所以也经常和三叔一起出去送货。

    不过杨叶的瞌睡瘾比较大,经常是一上车就睡觉。出门讨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凌晨正是睡觉的时候,为了生活却要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出来。

    不光是这样,大晚上出去。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有一次杨叶正睡觉的时候,他感觉到被什么硬东西顶到腰部了。

    杨叶起身一看,是一把西瓜刀的刀背顶住自己了。再一细看,靠背后面还有好几把砍刀。杨叶吃惊的问三叔:“大(爷)呀!这放这么多刀干什么呢?”

    三叔开玩笑的对他说道:“用来切西瓜的。”

    正当杨叶感到纳闷的时候,他的堂哥杨孟一本正经的告诉他:“防身的,傻弟弟。这大晚上出车可不安全,真有劫道的这刀就派上用场了。”

    杨叶心里想:“这跑个车,还要跟古惑仔一样来个街头火拼不成。”

    三叔看着疑惑的杨叶,不禁呵呵的笑道:“傻孩子,真遇到劫道的,这刀也就是吓唬吓唬。必要的时候,还是要保障自己的安全,钱不行就给人家。”

    杨叶问道:“那遇到过抢劫的人吗?”

    杨孟抢先说道:“前几年还真遇到过一回儿,我和你三叔吓的够呛。人家五六个人,我们有刀也不敢用,最后还是把钱给了劫匪。幸好那次没多少钱。因为那次货主只给了一点货款。”

    三叔不高兴了,他说道:“孟呀!别说的咱那么没出息,他们人多,咱们就得舍钱保命。为了点钱,弄出伤来划不来。”

    杨叶追问道:“那拿刀有什么用呀!当摆设呀!”

    三叔说道:“他们人少就有用呀!不能砍人还不能吓唬人吗?再说啦!有把刀心里也不犯突突。”

    听三叔说的那么吓人,杨叶也有点紧张了。三叔见他窘迫的样子,笑着说道:“别紧张,没事儿,孩子。这几年治安好多了,这种事已经没有了。”

    杨叶的心刚刚放宽点,只见刚才还亮着的车灯瞬间熄灭了。本来就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上哪里有路灯呀!车灯一灭,四周黑的吓死人!

    胆小的杨叶这时心里恐惧的厉害,他以为劫道儿的真来了。这一刻,空气仿佛都凝结了。杨叶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时大灯突然亮了,前面的道路又被灯光照亮。三叔握着手里的方向盘,嘴里打着口哨。看着杨叶被吓着的样子,随即和堂哥呵呵的大笑了起来。原来是三叔再捉弄杨叶,杨叶明白了三叔是在开玩笑,提着的心又再次放下。不过杨叶没有怪三叔,因为三叔就这个样子。喜欢开玩笑。

    缓过神儿来,杨叶问三叔:“大(爷)呀!你不是没驾照吗?这开的这么毒气,这会中吗?”

    三叔轻松的吸了口烟说道:“孩儿呀!出来啦!就要胆子放正。”

    旁边的堂哥打岔说道:“恁大以前有驾照,不过酒驾被吊销了。现在都是晚上替我开会儿。”

    杨叶问完这话没有再说什么,倒头又继续睡觉了。当杨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此时杨孟正在卸轮胎,有一只轮胎扎了钉子早就漏完气了。

    大货车的轮胎比不了小轿车。把轮胎扒下来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但是杨孟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出车可是个老手啦!只见他打上套筒,随后又在套筒后方接了一根铁棍。他站在铁棍上,不断地踩压着铁棍。在他的连续动作下,螺丝才被卸下来。当备胎被装上的时候,大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三叔向杨叶说道:“恁哥干这活通得门着呢!”

    杨叶冲他点点头,心里也赞叹堂哥的本事。其实出车送货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前几年治安差,弄不好就要遇上劫道的就不说啦!

    通常拉货的车车况都不会好,被撂在半路上那是经常有的事。如果坏在大路上还好说,但是坏在荒山野地。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听三叔说他们有一次出的时候,车上的传送轴坏了。他和堂哥硬是在野地里冻了一晚上。

    当赶到天长市的时候,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了。有一家货主脸上十分不好看,三叔赶紧赔笑致歉,又赶紧给对方发烟。随后赶紧招呼杨叶和杨孟卸货。这家的货物并不好卸,要往二楼倒腾。并且楼道还不好过,他和堂哥废了好大劲儿才把货物卸完。

    等到傍晚忙完的时候,大家伙自然是又累又饿。三叔把车开到马路边,大家在路边的摊位上坐下。老板上菜的速度虽然快,但也赶不上他们吃饭的速度。

    三叔吃完饭后,立马点了根烟抽了起来。大家歇了好一会儿,才开车回家。等到达南京的时候便又是凌晨了。

    出门在外讨生活是不容易的,各种艰难都要忍受。人活着,好像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耶稣的教义说道:“世人都是有罪的,来这人世间就是为了赎罪。”

    三叔和三婶感情并不好,他们基本上都是分开睡的。三叔和杨叶还有堂哥挤在一间房子里,三婶则在另外一个屋子睡。

    杨叶发现三叔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睡到半夜就醒了。然后点燃香烟,吸上两根。看他那凝重的表情,像是在想些什么。又或者是三叔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所以有这样的习惯吧!

    在南京呆了几个月,杨叶有点呆不住了,便向三叔告别。三叔见他要走,客套的挽留杨叶。等到晚上做了顿火锅算是给杨叶送行。三婶也照例给他炖了老鸭汤。

    当盛满汤的碗端到杨叶的面前,杨叶却对这汤并不感冒。因为这几个月天天都是喝这种汤,在南京生活了多年的三叔能习惯。但是杨叶闻到那味儿,真的有点受不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为北方人,天天稀饭白粥可以。可天天白米饭老鸭汤的,那就真让人难受。

    不过三婶的好意杨叶总不能辜负了,他还是忍着恶心喝了一口。三叔看出他真的不爱喝这汤,便对他说:“不喜欢喝就不喝了,我也是在南京呆了十几年才习惯的。来,大侄子,肉熟了,你多吃点。”说完便往杨叶碗里夹肉。

    三叔又给杨叶把酒满上,他和堂哥便吃着喝着。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杨叶嘴皮子没那么溜。堂哥杨孟也是个闷葫芦。但是三叔不一样,一张嘴能说会道。死的也能说成活的,所以倒是不冷场。

    吃的差不多了,杨叶给三叔把烟点上了,然后自己也抽上了。三叔看着杨叶抽烟的表情跟中年人一样,泛漏着惆怅。他心里知道这孩子心地善良,但是心里装的事儿多。

    于是端起酒杯对杨说:“来,大侄子,弄一杯。大男人呢!别想那么多,你爸和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被你爷爷轰出家,自己打拼了。你回去以后,好好干活,以后恁家的钱都是你的。”

    三叔哪里知道杨叶在惆怅些什么,所以这话也自然入不了杨叶的耳朵。但是三叔说这话也是好心意,所以杨叶还是向三叔重重的点了头。

    第二天,杨叶便坐上了回去的火车。火车离南京越来越远了,就如同他的少年时代也渐渐到了终点。因为在过几个月他就要十八岁了,马上就是成年人了。这几年的日子过得混沌不堪,对于未来他不知道又要走向何方。沉重的迷茫感压在这个少年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