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那路灯下的少年 » 早早的结婚了

早早的结婚了

    费尽了千辛万苦,杨叶的驾照终于到手了。他总算可以正式开车了,开始给徐海峰当起了副手。

    不知不觉间,徐海峰已经在杨叶家干了三年了。这时的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啦!本来就很有想法的他不安于再在舅舅家打工。动起了自己当老板的心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也无可厚非。杨叶的父亲觉得他是个好帮手,本来想让他再呆一年。可他既然动了心思,也没有干活的心情了,于是也没在多说什么吧!

    姑父在家里批发水果,效益还算可以。再加上他和姑姑两个人都是苦出身。当然啦!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没有不苦的。那个时候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啦!所以他们也特别节俭,甚至可以说有点吝啬。在杨叶的印象中这也是他们这一辈人中的通病。只挣钱,不花钱。姑父家的家境是说的过去的,早早地便在许昌买了房子,手里还有不少积蓄。

    姑父知道儿子要做生意,当然也是大力支持。自己节俭了一辈子,但是不能苦儿子呀!当即便拨了十万块给表哥买了辆金杯货车,让表哥送货用。

    杨叶的爸爸本来和姑父商量着让他去渭南发展,因为那边毕竟不是省会,所以竞争会小很多,对刚起步的表哥来说比较合适。可这家伙主意大,非要呆在西安。他认为大地方的钱才好挣,小地方赚不来什么大钱儿。

    什么事情都要辩证的来看,有利必有弊。两种选择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过从结果上看,徐海峰选的并没有错。但是刚起步的两年,也确实把他难为惨了。

    那时的徐海峰刚找好对象,两个天天出去跑客户。但是一天到晚也拉不来几单生意,慢慢的刚开始那股子冲劲儿就泄气了。他开始变得颓废起来,天天闷在屋子里。

    毕竟是亲戚。杨叶的父亲见他这个样子,便把他叫出来,跟他谈谈心,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大意就是告诉他不要把什么事情想的太简单啦!干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他让表哥没事多出去转转,憋在屋子是要出问题的。

    表哥听了舅舅的劝告,休整了一段时间后。便又开始跑市场了,时间长了,他的生意便有了起色。一年后在西安最大的干货市场找了间门店,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过了几年便买了车子和房子。

    虽然比起许海峰最终的成就比起那些真正有钱人还差了很多。不过比起自家兄弟,那他还算出色的。因为他的兄弟们确实是有点马尾巴拎豆腐,拎不起来呀!

    他的这些成就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但是也离不开杨叶家的帮衬。要知道他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他的舅舅给他的货物没有加过一毛钱。另外有姑父这位金主在后面站着,他给自己儿子的起步资金就有几十万。要知道那年头,人均工资千把块,可没有几个人能拿出这么多钱。

    那几年流行一档国学节目,叫做《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主要是邀请众多历史名家讲授历史。杨叶是个历史迷,他十分喜欢看这个节目。

    其中有位名家叫做王立群,他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想要成事儿,必须要有三行。首先自己要行,其次必须有人要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必须要行,那么你才可以行。”

    徐海峰的事情让他更加认同这观点。而杨叶所在的干货市场,整体都是这种情况,很多都是亲戚关系。就连路口的装卸工也是两大阵营,一伙子是陕西的商洛帮,一伙是河南的汝州帮。

    没有贵人在后面帮衬,又有几个人可以力挽狂澜呢?不过都是推波助澜罢了。

    这一两年,杨叶的状态好了很多。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没有什么是它抹不平的。他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就跟自己的伙计们喝酒瞎混儿。

    并且杨**胜任司机这份工作的,因为他性子慢,开车还是蛮稳当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不管上车之前多没精神,一上车便跟充了电样。

    这时的杨叶已经十九岁了,家里人准备给他说门亲事,好让他成家立业。毕竟他们一家来自农村,只要没有学业牵绊,一般结婚都早。

    但是杨叶对这件事并不感冒,毕竟他是城市长大的。如果让他跟女人谈情说爱那还可以。但是说到结婚,他想他年龄这么小,这也太扯淡了。

    但他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毕竟杨叶是家里的独苗儿,早点结婚,早点安家对他才合适。何况他内心比较自卑,见女人也不敢说什么话。也没见他交过女朋友呀!

    在父母一再的坚持下,杨叶还是听从了他们的安排。过了两天,他们便开车去SL市场的一位熟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

    关中地带四面环山,毕竟有八百里秦川在侧。由于杨叶对道路不熟,所以没有走到高速上。他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往南开。走了几十公里左右,竟然开进了山里面。

    道路左边就是巍峨的高山,山体全都是巨石组成。悬在高处的石头向外凸出,好像随时都会砸下来。右边是流淌的河水,山里的泉水非常清澈,能清晰的看见下面的石头青苔。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不时也有鸟儿的叫声传过来。

    如果不是着急赶路,他一定要下去好好逛逛,欣赏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当时的科技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他们车上没有导航。所以只能一路走一路问。

    费了好大的周折,他们才算赶到了商洛,这时已经大中午了。从早上八点出发,一百多公里路程,他们硬是走了四五个小时。

    当杨叶和父母赶到约定的饭店时,媒人见了他们脸上立马便拉了下来。不过都是熟人,也不好意思责怪。只是让他们赶紧进去,女方那里已经等急了。杨叶的爸爸赶紧向他致歉,告诉他事情缘由。

    杨叶一家进去饭店包间的时候,女方那里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她们已经知道了对方迷路了,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是嘴上也不好再说什么。不管办什么事情,中国的风俗都离不开饭局。杨叶的爸爸赶紧叫了一桌子饭菜。

    热菜热饭上来以后,大家就先动筷子啦!等吃完饭,媒人对女方母亲说道:“大妹子,这是我兄弟家儿子,人可老实啦!平时干活也利索,你看小伙子长得也端正。”

    杨叶听完他说这话,喝到嘴里的茶差点没喷出来。他心里嘀咕道:“媒人的嘴,真是骗人的鬼呀!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平常自己懒得要死,在他嘴里变成了棒小伙子。”

    一伙人吃饭的过程中,脸皮薄的杨叶一句话也不好意思说。只是埋头吃饭。事后也挨了父母的批评,说他不懂人事儿。

    女方的母亲虽然是个女人,但是并不怯生。她早早的失去了丈夫,是她一个人把女儿带大的。并且这也是个有本事的女人,做着服装生意。平常就是从西安进货,然后在商洛售卖。遇到不紧俏的服装还能自己动手改进,凭着这身本事,日子过得并不拮据。

    这位母亲对杨叶还是挺中意的,她向大家叙述了女儿的大概情况。她也希望女儿早点结婚,也好有个人照顾。

    女孩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她的个子不算很高,但是容貌还是说的过去的。她的名字叫做朵朵,没有考上学,便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

    吃完饭后,杨叶和朵朵便一块出去散步,彼此好了解一下。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尬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杨叶和父母开车回去了。临别之前,朵朵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一看你就是个老实孩子,没有那么多的花哨。到了西安后,一定要和我家朵朵联系。”

    过了几天,他和朵朵又见了一次面。但始终也没有擦出什么火花。她的母亲倒是热衷撮合两个人,为此还专门来了趟西安。无奈两个人并没有在一起的意思,这次相亲就算到这啦!

    在这之后,父母又安排杨叶相了几次亲。杨叶的心中打心底厌恶相亲,所以也都没有下文。

    过了大半年,杨叶一家回到老家过年。这时他的相亲之旅又要开启,这个时间是绝佳的相亲机会。因为过年了,没有婚配的男男女女都已经在家了。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这时货源十分充足,适合挑选好的货物囤积。

    不知道是谁牵的线儿,又给杨叶说了一个姑娘。她和杨叶的外婆是一个村子的。杨叶和父母吃完中午饭,便开车去了外婆家。

    临去之前杨叶的母亲给外婆买了不少东西。她虽然脾气暴躁,但还是个孝顺的闺女。外婆老迈之后,也多亏了她的几个闺女照料,才得以颐养天年。

    到了外婆家里,姑娘这时已经来了。这个年轻姑娘个子高挑,容貌不算十分漂亮,但也算得上秀丽。打扮的也很时尚,耳朵上的耳环能给杨叶当手镯了。

    杨叶见了她,还不知道怎么开口。她便笑嘻嘻的对杨叶说道:“来,来,做我旁边,我们好好聊聊。”

    女孩的热情让杨叶感觉很不适应,毕竟旁边这么多人呢!毕竟二十一世纪了,再也不是封建社会了。女人们解开了脚上的绷脚带,释放了身体,也狂野了内心。相反杨叶倒成了裹足的大姑娘。不用说,这姑娘也是个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她的热情让杨叶干涸的心里泛起了涟漪。他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第二天便一同去市里逛了逛。但是慢慢的也断了联系,因为女方知道了杨叶的情况,所以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相了这么多回亲事,这是杨叶头一次被女孩说不。每当杨叶想起这件事便觉得很气愤,同时也感觉到很庆幸。气愤的是被别人甩了,庆幸的是这女孩的厚脸皮不是他能招架的。

    这段结束后,他的相亲之旅又要开拔。这次的相亲对象是邻村的一位姑娘。这位妹子长相微胖,上身白色羽绒服,下身紧身黑色弹力裤,脚上穿的是棉绒靴子。那时候女孩们都这样穿,总体风格就是上身肥大,下身紧凑。

    着女孩看到杨叶后,斜着眼对他说:“咱们第一次见面,你别紧张,有啥说啥。”

    这女孩说这些话的时候相当有气势,没有一点女子的扭捏。她做的是把高椅子,而杨叶做的是个小板凳。这让杨叶更加感觉自己的渺小。

    等到要告别的时候,杨叶拿出手机让她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这姑娘又气盛的说道:“我说你自己记吧!”

    一向隐忍的杨叶被她的态度激惹火了,他气呼呼的把手机塞进了裤兜里,大步迈了出去。拿杨叶老家话说:“这小妮儿真生人蛋呀!”

    这让杨叶想起了马老师说过的话:“咱们班真是阴盛阳衰呀!”可他没想到这步入了社会,阴还是这么盛呀!

    当杨叶回村里后,向他的大妈诉说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大妈听错了,她还以为是杨叶对女孩说:“咱们第一次见面,你别紧张,有啥说啥。”

    大妈夸赞他说道:“中,男孩就应该这样,戳的莽一点。”

    杨叶向她解释道:“这话是那小妮儿向我说的。”

    杨的大妈一听这话,脸一挤笑着说道:“你鸭子可真去球啦!你倒是跟恁三胖弟儿学学。”

    杨叶冲她说道:“俺兄弟那脸皮,那是子弹打不透,我是学不会呀!”

    又过了几天杨叶一家都准备回西安啦!他的远房亲戚给他又说了一门亲事。对于相亲,杨叶已经很不耐烦了。一听又要去相亲,他眼泪都出来了。

    但是父亲对他软硬兼施,看着都快哭出来的父亲,他还是去了。那几年他始终不理解他们的苦心。但是后来他还是明白了,像他这种情况根本做不了什么单身贵族。早早结婚确实是不二选择。

    杨叶的远房亲戚按辈分来说,是杨叶奶奶一辈的,杨叶应该喊她一声姑奶奶。当他们一家赶到对方家里的时候,便见到了这位姑奶奶。杨叶本以为她是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婆,没想到姑奶非常年轻。跟她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只是辈分高点。

    姑奶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不一会儿,跟杨叶相亲的姑娘便和她的母亲过来了。

    这时姑娘的母亲笑着对他说:“孩儿呀!你还记得我不,小时候我还去过你们家呢!那时你还小呢!”

    姑娘的母亲让人感觉很亲切,杨叶对她的印象蛮好的。但是去过他家的人太多了,他哪里记得呀!但是他还是回复道:“记得,记得。”日后,她真的成了杨叶的亲人。

    杨叶盯着姑娘一动不动的打量着,对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个姑娘叫做苗圃。和一位女明星的名字是一样的,不但名字一样,长得还有点像。

    虽然和苗圃是第一次见面,可她却让杨叶感觉到很舒服,这是所有相亲所没有的感觉。而苗圃也很中意杨叶。

    杨叶回到西安以后,两个人也经常打电话联系。经过半年的感情升温,她便来到了西安和杨叶住在一起。到了春节他们便结婚了。

    他们结婚前,杨叶的父亲还在老家找算命的算了一卦。这算命的是个瞎子,以前是矿山上放炮的。因为被哑炮崩瞎了眼睛,所以才专业当算命的。好多人都说他算的准,所以找他算命还挺多的。

    这算命的对杨叶的父亲说道:“这妮子旺夫,有财运。你儿子将来还要沾她的光呢!”

    不管是迷信也好,碰巧也罢!从日后来讲,杨叶也真的沾了她的光。因为她的到来,杨叶家里也慢慢兴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