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3章 打造稷下文人集团

第63章 打造稷下文人集团

    陈余一直都知道张耳是个老狐狸。

    不过这只老狐狸一直都对自己很好罢了。而且他们意气相投,又是世人眼中的楷模忘年之交。

    自己怎么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生气呢?

    陈余也确实在张耳的帮助下,最后在这稷下学宫住了下来。

    于是两个人和好如初。

    这个时候,已经快要十一月了。李信带兵马早就到了残燕边境。

    这些士人们聚集在一起,秦国的太子们整日让他们吃吃喝喝,大家一开始都很满足。

    只是为没有能够亲自见到恒阳君本人感到遗憾。

    陈余闲暇时间,还是和张耳一起外出稷下学宫。

    他发现学宫附近,到处都摆着竹简简牍的地摊。

    陈余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敢来稷下学宫门前卖书。难道他们不知道,学宫重地里满是天下藏书吗?

    走近一看,陈余这才发现,竟然是一些不入流的士人。

    张耳看到陈余这样,不免想起了当初自己刚刚和这个年轻人结交的情形。

    他回去就问张耳。

    扶苏刻意挑选这三个秦国人,让他们来掌管稷下学宫的。

    若还是让六国人来主持管理稷下学宫,恐怕就失去嬴政让蒙恬驻军二十万在齐国的本意了。

    也因为这件事,张耳外出宁可不带家人,也一定和陈余在一起。

    几人就问陈余,“你敢说出这样的话来,那你又有什么证据呢?”

    这几个男人本来就只是爱说瞎话罢了,没想到遇到陈余这么个愣头青。

    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什么比得上拥有一个知己呢?

    “张耳,枉为君子!”

    蒙恬上前,“太子的意思是,就放任他们从中谋取利益。只要得到好处,自然而然会归附我秦国。”

    “他这样的人,岂配得到众人的拥戴呢?”

    几个男人大肆诽谤张耳,说他和有夫之妇纠缠不清,和她们有男女关系。

    这几个人自然被陈余吓坏了,连连提着衣服,拖着下裾就跑了。

    就这样,陈余出了名。

    现在,陈余为了太子扶苏,又表露出这样的情态。

    那时陈余身高八尺,戴个用竹条编好的冠,背着包袱来到他家里。

    “在到达临淄城中之前,我一路就在思考那个问题,帝国对待百家,到底是因势利导,还是放任自流呢?”

    往事浮现眼前。

    他们靠着自己会写字的本领,在街上靠着摘录默写秦太子的诗文,出售文章来赚钱。

    临走时,他们还不住地骂着,“真是个疯子。”

    陈余瞪大眼睛,可是他实在是没有什么证据。

    但是他一看到这个双目和牛眼一般的男子,目光清澈,和那些女干佞小人,贩夫走卒有着明显地差别。

    陈余如此信任他的人品,个性又如此直率爽快,张耳自然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

    蒙毅听着怎么有些不大对头呢,“太子这是在鼓励发展商业吗?”

    陈余义愤填膺,似乎受到伤害的人是他自己一样。

    只是陈余一直都表现得很愣头青,非常冲动。张耳一开始还有些不喜欢他,甚至后悔自己当初贸然就把他留在家里。

    “你们几个人呢?造谣他人,不怕被割了舌头吗?敢和我一起对赌发誓吗?!”

    张耳望着他的言行举止,不由得陷入沉思。

    只是陈余的这些话,很快传到了暂时负责主管稷下学宫的邵平、蒙氏兄弟等人耳中。

    陈余听到之后,当即拍桌大叫,“张耳绝不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

    但是有一天,陈余外出,在他所居住的小县城一个当垆里喝酒。

    陈余看到之后,十分惊讶。

    “他写的这样好的诗文,竟然让人把它当做商货买卖。这不是糟蹋他的文采吗?”

    “对待这些在六国四处漂泊、无以安身的士人,如果只是空口告诉他们一些光鲜漂亮的话,而不能给他们实际的利益。他们能对我秦国死心塌地吗?”

    张耳立刻厚待了相貌堂堂的陈余。

    他就对着众人拍着胸脯做出保证,“我敢以自己的性命做担保,对天发誓,若是张耳是那等和有夫之妇纠缠不清的人,自己就天打五雷轰!”

    “然。”

    “那些凭借着会写几个字的人,居然胆敢在稷下学宫门口贩卖太子文章,而且还是在秦国兵卒眼皮子底下。难道秦太子就不会生气吗?”

    “太子,是否要下令禁止他们买卖您的文章呢?”

    当时张耳已经不愿意再好客了。

    他们也回去将此事禀报给了扶苏。

    血气方刚的男子冲冠一怒,自然震慑在场所有人。

    对于冒失直言的蒙毅,扶苏先怔了空气。

    驿馆大室内气氛顿时凝滞。

    扶苏对着蒙毅,只说了一个字。

    “然。”

    这下蒙毅可不会了。

    “太子怎么?”

    “没按常理出牌是吧?”

    蒙毅努力点头。

    蒙毅琢磨,太子既然决定了这么做,那他反对也没有什么用了。

    “只是太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扶苏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办法维护绝对的公平,甚至维持相对的公平正义,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决定君王是否得到民众拥戴维护的,就看君王看重民生还是自己的私利。”

    “决定国家是否能够存续长远的,也是看国家和朝堂能否尽力维护公平正义。”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很虚的。”

    “只有让民众获取现实的,实际的利益,确保每个人都得到温饱,才能谈其他的。而如果民众都困苦不堪,生存都是很难的事情,他们自然不会再拥护国家。”

    “这些年我曾巡视列国,看到六国君王的统治并没有比我们秦国做得好。可是原先六国的百姓,也没有因为我们秦国接管他们而变得富足。”

    “天下的庶民,长久地遭受无德贵族的践踏和压迫,长期地处于贫苦的状态下。人人心中都很愤懑,再加上天灾战乱,如此辽阔的大地上,竟然找不到几片像样的乐土。”

    “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能再执行像过去秦国执行的制度了。继续重农抑商下去,只是不断地让民众承担痛苦。”

    “唯一的解法就是实业兴邦。”

    “民生大事,全在就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天下庶民,哪个不是吃苦耐劳。只要给他们能够让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财富的机会,凭借他们的能力,家家户户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到时候家中有了余粮、余钱。”

    “庶民心中自然感到踏实,也会对国家的治理感到有信心。”

    “在这个时候,维护什么诗文的面子呢。就让他们发展这些行业吧。”

    一群人听了扶苏这话,哪个不是对他心生佩服。

    有那么好几个瞬间,久在乡野之地见惯了庶民那些狭隘思想的刘季,他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

    万一太子心中那个美丽的理想真的能实现呢。

    虽然它看起来真的遥不可及。

    毕竟站在他眼前的太子是这样一个人。

    有他在,凭借着为民的公心和政治智慧,他又有什么事情完不成呢。

    蒙恬忍不住问,“这么说来,太子完全可以借着眼下齐国兴起的倒卖诗文的氛围,开始炮制书籍。”

    蒙毅尖叫,“用纸吗?!我一直在等着纸张在全国被推行。”

    吕泽和曹参则问,“是太子与楚国交战时,使用奇谋之时用的纸吗?”

    蒙毅:“那是当然。太子可是发明了纸的人。太子,既然咱们已经想到了这个好主意,赶快上书一封告诉大王吧。”

    蒙恬迟疑了一番。

    这个纸张,是传播文字最有利的工具。但是见过一屋子纸的蒙恬,他很难想象那些纸携带着文字,被流传到各地的后果。

    “太子去年秋才在上林苑里提出要把控言论,加强对流传文书的监管,还有阻止诸子百家胡乱再解释经典释义,以愚弄民众。”

    “一旦打开这个渠道,使其成为一种商业,让士人从中谋利。恐怕会出现大乱子。”

    “一来人心险恶,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不会在乎文书上的内容到底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影响。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是专挑庶民喜欢的去写。”

    “民众一向都是喜欢危言、谣言。靠书籍造成的破坏,恐怕比战争还要可怕。”

    “二来,六国遗贵尚未被全面清除。如果他们借着机会,掌握纸张技术,到时候用太子制造的纸张来攻击太子呢。”

    蒙恬的意思,自然是不要给士人这些东西好。

    “如果,让他们在官府的监督下,手抄制书呢?”扶苏又问。

    “有才之士,都心高气傲,尚且不愿意寄人篱下。何况手抄制书这种事呢?在他们看来,如果他们成为不了上卿、大夫,人生就是白活一场。”冯敬站出来说着。

    扶苏听得烦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说到底要怎么安抚这些士人。如果他们得不到好处,自然不愿意归顺秦国。士人不归顺秦国,又怎么愿意帮我去宣扬一统天下的思潮。”

    “时至今日,还是有无数人冥顽不灵。沉浸在旧时代。”

    众人都低下了头。

    “都出去好好想想,没有想出办法的人,不许再来觐见。”扶苏冷着面孔,“也包括你们两个,刘季、吕泽。”

    不让这些底层出身的人站在帝国统治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他们永远也不知道做一个决策到底有多难。

    而只要是决策和决定,肯定有利有弊。

    但是这两个人,方才听蒙恬论政时,流露出异样的眼神。

    尤其是刘季,仿佛庶民因为是庶民,地位卑贱,没有权力,承受繁重的劳役,所以他们就是正人君子了?

    荒谬。

    刘季黑着脸,他一句话都没说,这就被殃及。

    一群人都灰了脸慢慢退出大室。

    反正抵达临淄城后,只要正式做点大事,就会遇到无数的问题。不是有阻碍势力,就是自身难以把控。

    虽然,有一个好东西能帮扶苏解决全部的烦恼。

    但是扶苏却等不起。

    因为这个好东西是时间。

    如果能够提前完成思想大一统的论著,让这些士人都归顺秦国,老老实实做个抄书的,别在一天到晚想着掀起战争,那秦国就稳妥了。

    甚至于,等到他继位,秦国可以一直延续使用郡县制。

    毕竟他的声望,功绩,已经在时不时走向超越嬴政的趋势了。

    完成思想大论著,再靠着自己二世的名义去镇压,还犯得着郡国并行制来过渡吗。

    直接兄弟们分到各大洲,传播大秦文明火种去好了。

    这个想法一旦冒出来,扶苏就为之精神一振。

    话说方才沛县三杰,秦国蒙氏兄弟,还有冯敬、邵平等人出了门。

    他们非但没有因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自己和嬴政的臣子李斯、冯去疾、王绾的差距。

    反而因为太子让他们去思考这件事想个办法出来,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要不,我们打个赌吧。”刘季率先站出来。

    “赌什么?”冯敬黑着脸,早知道他就不说话了,这下也被殃及。若是想不出好办法,那岂不是显得自己不够资格陪在太子身边。

    蒙毅一看到冯敬相问,也留了下来。

    “赌一下,谁先想出办法来。以后若是出了事,就先去找这个人商量。”

    刘季叉着腰问众人。

    冯敬望着刘季,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刘季,他怎么这么聪明。要知道他父亲和伯父都是朝中重臣。可是很多时候遇到大事,都是靠事先约定的方式到时候分散风险。

    否则一个大政方针下去,若是计划有问题,那责任没有人能够担当的起。

    他一个乡野小民,怎么会有这样的政治天赋?

    不止是刘季,蒙恬都对这个刘季的想法感到惊讶。

    他这是团结臣子啊。

    区区一个卫尉,从乡野出身,短短一年,成长到这种地步。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所有人都加入了刘季的赌约。

    不为什么,他们要想都在不失宠的情况下,在齐郡临淄辅佐扶苏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顺利完成之后返回咸阳,就得团结起来。

    刘季和众人的赌约,很快也被扶苏知道了。

    扶苏坐在席子上,他感到刘季确实有着非凡能力,只是欠缺表现舞台的同时;也为此深深地担忧。

    他这么有能力,若是不用,实在是可惜。

    可是要怎么才能让他知道,做臣子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呢。

    当扶苏真的招揽了一帮才士,随后被嬴政外派来齐国临淄。

    他带领这些人才,第一次有了做了君王的感觉。

    受万人膜拜,敬捧,也被人畏惧;而拥有有实力的臣子,更是让他有了做皇帝的感觉。

    像昭襄王那样,手底下有白起这样的君王才是了不起的人。

    若是像赵王那样,手下只有赵括这样的大将可以用,那做君王又有什么意思呢。

    既然决定了日后要做皇帝,那就得把这些臣子都给驾驭住了!

    ……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扶苏忽然在那喝酒,看予月跳舞。

    等到舞看够了。扶苏就打发人都出去。

    他因为喝酒喝的太多了,就趴在案上睡觉。

    刘季、冯敬照样在外当值。

    只是扶苏趴在案上睡觉,这可难倒了典冠。

    平日里,扶苏身边都是典衣、典冠两个人在侍奉。典衣、典冠,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给扶苏管帽子,一个给扶苏管衣服的人。

    但是今天典衣刚好外出不在。

    典冠十分害怕,他想要轻声叫醒太子,可是又担心吵醒太子发怒。

    永远不要把做君王的人想的太好,甚至不要把他们当做人一样去理解,当野兽就好了。

    生气就生气,高兴就高兴,他们不需要顾及任何人。

    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下人的生杀予夺的权力在他们手中,而他们本身是不受任何束缚的。

    帝王一怒,血流百万。真不是说着玩的。

    那这个典衣非常害怕,如果贸然打扰太子,不让他好好休息,那太子起来必然会怪罪他。

    可是如果不管太子,到时候太子生病,他也不敢说自己能够置身事外。

    等到太子一醒过来,真的哈秋哈秋打喷嚏,失了威仪,质问他们到底干什么的。

    他肯定惨了啊。

    于是典冠就在下面急得满头大汗。

    他这种小官职,最是轻松简单的闲差,但是也最容易被人替换啊。

    叫也不行,不叫也不行。

    那就只能给太子披衣服了。

    典冠想着这个方案。可是这太子没有穿厚衣服就睡觉,给太子加衣服那是典衣的事情。

    当初侍奉太子前,他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一个人掌管衣服,一个人掌管帽子。不许交叉,不许越界。

    这个典冠,他以自己生平入宫侍奉的经验来看,如果自己今天不加衣服,那恐怕要差事没了。

    在经历了内心一番剧烈的挣扎之后,典冠还是给扶苏把衣服给披上了。

    果然,等到扶苏醒来。

    他就问,“这衣服是谁给他加的?”

    典冠站出来就承认。

    扶苏倒也没有勃然大怒,只是喊道,“刘季——”

    刘季顺势而进,殊不知扶苏已经给他准备了一课上。

    “太子,有何吩咐?”

    “我睡觉时,典衣不在,典冠为我加衣。”

    “典衣失职,杖责二十。”

    刘季心想,这犯不着吧。

    而且典衣、典冠的事情,这应该去找太子舍人啊。和他有什么关系。

    直到扶苏又说,“至于典冠,他越权,也杖责二十。”

    这下刘季明白了,原来太子是在打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