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此代江山 » 第八章 文臣当道

第八章 文臣当道

    与玄国相反,黎国重文轻武。别说进士了,就连秀才,在民间也是极受尊重的存在。朝堂之上更是文臣的天下,言官权力之大曾一度令皇帝都无可奈何。而武将之中职权最高的,实际权力也要在丞相和御史大夫之下。即便是外出征战,也要时常受到“将在外,君命亦不可违”的限制,而这些君命也大多都是由言官进谏给皇帝的。

    黎国的制度和文官把持朝政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将官的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发挥。

    黎国对外最大的敌人就是它北面的玄国,在与之对战的过程中,黎国占据两个极大的天然优势。

    一是地利。玄国要南下攻黎,首先就要越过两国之交的古江。古江宽广,一眼望不到边际,而且部分河段水流湍急,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其二,就是军粮运送便利的优势。古江两岸多丘陵山地,道路大多崎岖难走。虽然两国无战之时,由于贸易上的运输往来较为频繁,货运行商也开凿了些易走的小路,但用来运输大批的军粮却是远远不够的。

    水路也不好走。固然古江支流众多,但地势崎岖的缘故,河流湍急,行舟多遭覆逆,根本不适合漕运。

    而黎国境内有一条前朝遗留下的古道,开阔平整,穿过越岚谷,直抵前线。黎国粮产多,粮仓分布本就较广,这条古道的存在更加提高了军粮运输的效率。

    凭着这两点,黎国才能够这么多年都没有被玄国兵马的铁蹄踏破。

    “黎国的将官看起来大多平庸,建有奇功的更是少之又少,但到底还是有的。”

    秦彦给自己续了杯茶,让萧墨自己想想,最近几十年里黎国可曾出过什么勇将。

    萧墨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王煜大将军?”

    秦彦点头,示意没错。

    “他骁勇善战是不错。可他身为人臣,贪污钱财甚至意欲谋反,实是为人不齿。”

    王煜本是军营中的一个副将。二十年前玄国军队渡过古江,一路大败黎军,势如破竹。正在玄军抢占黎国粮道,要断了敌军粮草供应之际,被王煜带领的一支队伍突袭击退。王煜提议乘胜追击,主将不允,他只好暗中将主将软禁,自己带领队伍。这才有了黎国将士奋起,击退玄兵的结局。此战也成了败中求胜的经典案例。

    王煜凭此一胜,被拜为大将军,至于那位主将,则因惫战而被撤去了职位。王煜做了大将军之后,一直在家中赋闲,没能再上战场。几年后,御史大夫与其他几位言官联合上禀弹劾王煜。最终,王煜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临行前,他不恨别的,只恨那一战中自己未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那一战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一战,也成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

    秦彦每每想起这位将领,都不禁感慨,昙花一现,惊艳世人,但却未能在该凋零处凋零,如何不让人叹息。

    “当年众官弹劾的真相到底为何,你大可去问问你的父亲。虽然他可能没有参与,但却不可能毫不知情或是没有半分猜忌。”

    听秦彦这话的意思,贪污谋反之事似乎另有隐情。

    “哈哈哈,诬陷弹劾之事自古有之,有何稀奇!”

    “你这么说,可有证据?”萧墨一听就急了。或许真相是与公开的说法有异,但也不是她红口白牙说是怎样就是怎样的。二十年前她都没出生,怎么会知道这些。更何况,王煜虽然只凭一胜出名,但却居功至伟,他若真是良臣,纵然遭人诬陷,我大黎国君又怎么会屈了这样一位将才。

    秦彦并不惊讶萧墨的反应,反倒哼了一声:“证据,那弹劾王煜时的证据又有哪个是值得推敲的?至于他为何会遭诬陷,我也不甚清楚。许是有些文官因为他官位太高,怕他动摇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或者只是单纯觉得他碍眼,才把他除了的?”

    他还是不服,追问道:“陛下慧眼如炬,如果罪证当真不实,他肯定不会让王将军蒙冤。”

    “那如果他就是有意要借此除掉王煜的呢?”

    这话却是让萧墨直接呆住了。

    “王煜有才不假,可像他这样的将领未必就是黎国上位者所喜的。未请军令就擅自带兵前往越岚谷袭击敌军,之后更是软禁主将自己统领全军。不过一个副将就能整出这么大的阵仗,那成了大将军后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搅出更大的风雨。”

    当时战况危急,主将无能,王煜多次献计无果才不得已违背上级意愿行事。这并不能说明他有不忠之心,可能会有叛黎之举。相反,他明知这么做是重罪,可为了争取转胜之机他还是冒着被治重罪的危险做了,足可见他为国为民,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忠义。

    不过黎国国君可未必会这么想。

    他可能会觉得王煜今日敢违背军令,明日或许就能违背君令。这人的表现太拔尖,太出众,看起来丝毫不像是个听话的,当真能对自己唯命是从?这要是在前线上,他给我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要让我一国之君的面子往哪放。不过他确实立了大功,倒也不好追究他违抗军命的过错,干脆拜个大将军让他在家中闲着就是了。

    这简直有些不可理喻,但事实就是如此,在君王看来他的颜面是无比重要的。而且他的臣子可以不是个个才华出众,但绝不能有一个敢违背自己,哪怕是可能违背,他也不喜欢。

    不过倒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是如此,这和一个国家的律法制度,朝堂风气和皇帝本人的心性有关。

    可偏偏黎国文臣当道,当年在位的黎国皇帝夏珏又是个敏感多疑的,这一切都注定了王氏满门的惨剧。

    “有了王煜的前车之鉴,那些原本还想一展宏图的将官怕是也不敢再崭露头角了吧。”

    这也算是文官们的杀鸡儆猴,为的就是告诫武将,这个朝堂还是由他们把持的。但凡懂点儿官场政治的武官都能看出些门道,他们自然不敢再轻易出头。至于不懂政治的,很少有能在军中出头的。真要是干出了名堂,也很难活得长久,看看汉朝的开国名将韩信就知道了。

    至于萧墨身为丞相之子,为什么连这点门道都看不出,那可能就要去问问他爹萧良了。萧良不可能不知道一两个会打仗的将才救不了黎国的道理,但在得知萧墨要习武救国的时候只是阻止,却并没有告诉他这一点,肯定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