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从小观山走出的长生道士 » 第3章 师叔给你兜底

第3章 师叔给你兜底

    日头初升,晨曦大好。

    伴随着鸟儿的啼鸣,侧西的厢房被一把推开,老旧的木门吱呀一声,张灵云打着哈欠走向了院中的水井。

    两年以来,张灵云早已习惯了早起。

    随手折下一根柳枝,头脑还不算清醒的张灵云刚想开始洗漱,却忽然发现一道身影正背对着他坐在石桌前。

    嗯,是自己的师叔。

    等等!

    师叔?

    习惯了一个人的张灵云猛地一激灵,忽然清醒了过来,转身就要跑去自己的房间检查床底的石砖。

    “灵云啊,怎么这么慌张?”

    张起转过头来,叫住了张灵云,笑眯眯的。

    出现了,这熟悉的场景。

    上一次张灵云看到这幅场景的时候,是在一年之前。

    那一次,师叔和蔼可亲的告诉自己,他要出去云游几日。也是那一天,张灵云痛苦的发现自己被爆了金币。

    “咳,我忘记拿盐巴了。”张灵云随口编了个谎话。

    “那快去拿,洗漱之后我要考较一下你的功课。”

    张灵云闻言一愣,眨了眨眼睛,脑袋上冒出个大大的问号。

    坏了,天上要掉陨石了。

    。。。。。

    石桌前。

    一口小巧的香炉徐徐燃烧,几道淡白色的烟雾从香炉上方的洞口钻出,犹如肆意嘶吼的腾蛇,石桌两边,两个道士相对而坐。

    张起神色肃穆,宝象森严,身着青色道袍,鬓发自然双垂,仙风道骨浑然天成,竟有一种飘渺出世之感。

    而他对面,张灵云则身着蓝白道袍,头顶束发,面庞白净,正襟危坐,虽然年少却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发带在两肩自然垂下,执晚辈礼。

    这是道门固有的仪式,名为传度。

    所谓术不可轻授,法不可轻传。在道门之中,更是如此,弟子若想入门,须有师授,所以传度是个颇为郑重的仪式。

    嗯,在张灵云看来,其实就和当初上班开组会差不多。

    不过,在小观山倒是有些不同,对张灵云来说,张起一直讲究无为而授。

    具体下来大概就是。

    在张灵云七岁那年,笑嘻嘻的用一支细木棍随便比划三个招式,称之为绝世剑法。

    这叫传绝学。

    在张灵云十岁那年,随手丢给他一根被红锈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铁条,称之为传世灵剑。

    这叫授法宝。

    在张灵云十五岁那年,一边挖着耳朵一边把一本厚厚的经书啪嗒一声拍在张灵云面前,称之为渡世道典。

    最后满脸认真的告诉张灵云,自己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他的了,让他自己去啃那本如同天书一般的道典。

    这就叫传度。

    张灵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心底竟然再次有了那种在课堂上遭遇老师点名提问的紧张感。

    还好自己学的不错,已经按照道典上的方式养出了胸中五气。

    但最反常的是,自己这个师叔怎么突然之间转了性子,突然关心起了自己的修行。

    不对劲。

    “师叔你莫非。。。时日无多?”

    张灵云张了张嘴,顿了顿,随后有些紧张的看向了面对着他的张起,眼底深处闪着一丝关心。

    察觉到张灵云眼底的那份担心,张起不由得心底一暖,心说这十几年来确实没白养,但又随即觉得有些不对,干咳了一声。

    “咳,不要多想,师叔我只是正常的关心你的修行罢了。”

    “不过,看你居然还出言玩笑,看来是对自己的功课很自信啊。”

    “在此之前,师叔我大发慈悲,先给你讲解一下我当初入门,养出胸中五气时的一些细微心得。”

    “胸中五气,乃人之本源。道祖曾言,道之初,气之初也,凡动天感悟。。。。。。”

    “呃,师叔,我一年前便已经养出了胸中五气。”

    张灵云很耐心的听完师叔的这一段高谈论阔,听着师叔在那里拽些道典中的经文,他有种莫名其妙的既视感,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在那里拽经文唬香客的样子。

    本在准备下一段引经据典的张起被这么一打断,顿时有些不喜:“修者最忌浮躁,养出了胸中五气又如何,五气归一才算正式踏上了修行之路。”

    “咳,师叔,我半年前就已经五气归一,形成气海了。”

    刚想教训张灵云的张起顿时被噎住,但仙风道骨的气质却是不能丢。

    “既然如此,那便考较你一番引雷咒吧。”

    张起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绪,心底暗暗发苦,他也不想这样的,但实在是孩子大了,不好管了,要树立一下长者的威严。

    引雷咒在道典之中,属于最为基础的法咒之一。

    但掌握和精通却是两码事,引雷咒入门简单,却是难以精通,自己把那本道典给他之后,也不过堪堪两年,想来他最多也就算是堪堪入门。

    到时候小灵云表现不济,自己再好好做个表率,给他展示一番什么叫引雷咒。

    听到张起的话,张灵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还好是最基础的引雷咒,他现在对于这些符箓咒法,掌握的还算不错,最怕自己这位师叔一时兴起,要考较自己讲些什么道玄感悟。

    张灵云长身站起,左手掐出一个玄妙的印诀,右手戟出剑指,指向了水井边的老柳树,随即指尖轻动。

    张起看到张灵云的动作之后,顿时一愣,将衣袖之中准备刚刚掏出的黄纸又塞了回去。

    “哼,果然年少轻狂,不知自己修为的深浅,竟然连黄纸都不用。”

    要知道,道门之中,初入门的弟子施法用咒大多需要媒介,而这些媒介大多是些黄纸朱砂,阳物阴物。

    这也是人们百姓对道士刻板印象的由来。

    而修至大成,才可以引自身灵气,以灵力为媒,施法用咒。

    ‘想来是想要在我面前表现一番。算了,孩子还小,过会儿就简单批评一下,再多勉励一番。’

    张起暗暗想着,但看着张灵云的动作,张起随即便瞪大了双眼。

    仔细看去,似乎有淡白色的光芒在张灵云指尖缠绕,伴随着张灵云的动作停下,只见他前方的空气之中竟然凭空出现了一道散发着淡白色光辉的符箓。

    “天雷轟轟,猛吏真君,五雷五部,承令召请,速降威灵。”

    “显!”

    随着张灵云一声大喝,这晴空万里的天气竟然凭空生出一道雷霆,那雷霆闪耀着明黄色的光芒,刺眼夺目,一丈粗细,直直的劈下,瞬间包裹了那颗大柳树,电芒跳跃,雷霆中心之处竟有蓝白色的光芒闪烁。

    轰!

    一声巨大的轰鸣随即传来,气流涌动,地面更是一震,那株可怜的柳树转眼之间便化成了一堆黑色的焦炭。

    看着眼前如此的天地异象,张起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看着不远处那株大柳树的惨状,眉毛一跳咧了咧嘴。但在注意到张灵云转过身来的动作时,却又瞬间恢复了一派高人的逼格。

    “咳咳,修的不错。”张起干巴巴的勉励了一下张灵云。

    就在这时,后堂门里正好闯进一个男子,捂着自己的耳朵。

    “怎得忽然白日生雷?”

    来人穿一身玄衣,手腕脚腕各有绑带,一看便是个干练之人。头顶戴着一顶缁帽,腰间挎着一口宽刀,脚蹬官制短靴,身材虽然略胖,却是龙行虎步,眉眼之间带着多年累积下来的气势,横眉便是威风凛凛的模样。

    这人张灵云还算熟悉,是丰县衙门中的捕头,燕小五。

    简单点说,这是张灵云小金库另一个渠道的主要来源。

    想来大概是县里又出现了些什么异事诡案,这才能引这位捕头上门。

    世间神鬼异怪,凡俗的捕快总归还是无从下手。这时候,找专业的人便成了最好的办法。

    毕竟,专业人做专业事。

    眼瞧救星来了,张起连忙拉着张灵云对燕小五做了个道揖。

    燕小五看到张起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即快速反应了过来:“这位是张起道长吧。”

    看到这位捕头认出了自己,张起倒是有些洋洋自得,别看他总不在观中,不过早年间可也算得上是丰县的一号人物。

    “这,这是。”

    燕小五看到一旁还在冒着黑烟的柳树,好奇的问道。

    “咳,小试身手,演练了一番雷法罢了。”

    “张起道长不愧是得道高人,随手演练一番雷法,竟能如此。”燕小五看着柳树上那恐怖的伤痕,不由得赞叹连连。

    “对了,此次前来,还是希望劳烦张小道长下山一遭,县中宗员外的家中出了诡案,还望道长可以除去邪祟。”

    张灵云倒是见怪不怪,无非又是一次外快罢了。

    道士嘛,主营收取福缘,副业斩妖除魔。

    “师叔不如同去?”

    张灵云想了想,请了一声师叔,他也想见识一下师叔是如何除魔卫道的,与自己有何不同。

    但张起却是连连摆手:“斩妖除魔也是修行,这对你更是一种锻炼,你大可放心除魔,但切不可贪功冒进,性命要紧,有搞不定的立刻回来喊我,有师叔给你兜底。”

    目送二人离开小观山,张起盯着那株焦黑的柳树,喃喃的说道:“要是这丰县出了连你都打不过的妖邪,可就要天下大乱了。”

    说罢,张起猛的转身,高人仪态尽失,快步走进后堂,迫不及待地翻起了石桌上的道典。

    “话说,小灵云练的那个,真的叫引雷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