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器耀星河 » 第三章:大雨将至

第三章:大雨将至

    “这部归元经,贫道用秘术改变了其中的字形,但也仅此而已,为的便是让你能认识,通晓其中的含义……每当你心烦气闷或焦虑不安时,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自然而然便心平气和,神安魂宁了……”

    卧云子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辈,对着二人谆谆教诲,“此经不仅记载有苦思冥想之法,还有各种算数之术,大至星宇,小至毫厘;自动至静、自无形至有形等,只要掌握方法,均可计算清楚。增凝魂念靠苦思冥想,而苦思冥想,则要依仗这种算数之术来展开……”

    “常人若是终日苦思冥想,定是不思饮食,继而精神抑郁,渐成病症。当你出现这种状况时,便要默念前半部的归元经文,自能心宽神驰,如泛舟清波,无思无虑……再略加调息,便恢复如常,抵得上常人的一场酣睡……”

    郗耀珍而重之地将归元经纳入怀中,放于破甲背心之下,贴肉收好。

    冲着卧云子深深一躬,郗耀、小楠足尖点地,翻身上了大马。

    “道长保重,后会有期!”

    “二位小友珍重,他日再见!”

    三人拱手作别,郗耀一带缰绳,马头掉转,朝着渐行渐远的队伍疾驰而去,扬起一路灰尘。

    **************

    隆隆的闷雷声,像是一块巨磨自天空上碾过,声传四野,回荡在峡谷之中,轰鸣不已。

    狼牙谷,顾名思义,其狭长微微弯曲的深谷,下宽上窄,形如狼牙,两边山崖险峻,乱石嶙峋,二壁相接最窄处,只有数丈之阔,抬头上望,只可见一条长线般的天空;

    而阔有数十丈的谷底,却是一片乱石与浅流交织之地,长有数里,深幽空荒,弥漫着一股阴森冰寒之气。任何风声和回声响在狼牙谷中,都会起到一个放大的效果,隆隆嗡鸣,回荡经久,其诡异处不知令多少行人旅客为之心惊。

    此谷,是多处通往黄龙州府的必经之路,其间每有打劫的豪强出没,所以凡是路过此地的,经常结伴而行。出于多种原因考虑,一些拦路打劫者,只取钱财,很少伤人性命,由此并没有引起官府的多大关注。

    数十道身影,于这无星无月的夜幕下,隔着数十丈远,静静地站在狼牙谷的入口跟前。

    “嚓”

    两支火摺子亮起,点燃了数盏气死风灯,一团亮光,顿将为首的几人笼罩。一人将一张大纸铺在地面上,然后随手用几块石头压在四角,防止被风掀翻卷走。

    摇曳闪烁、明暗不定的灯光,映照在那俯身围在一起的数人脸上,赫然便是沈春和冯捕头等人。此时的他们,均是神情凝重,目光灼灼地看着适才铺在地面上的那张地形图。

    “冯副总捕头,你们铁扇门的高手来了没有?”一面看着地形图,沈春沉声问了一句。

    闻言,冯捕头头也不抬,以指划过地形图,蓦然一顿,轻轻点了点,道:“三个时辰前接到传报,一共三十多名刑部兄弟,已进入指定地点埋伏,然后根据咱们的信号,随时出击,就在这儿……”

    冯捕头指尖停顿的方位,正是狼牙谷的另一端,离出口不远处的一片密林中。

    沈春点头,又问道:“曹总兵,你们的人呢?”

    闻言,正与沈春及冯捕头挨着的一人抬头答道:“因沈大人事先嘱咐,人手贵精不贵多,引番前来的我驻府百余名官兵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刻下已深入谷内,另派有十余名斥候攀上两边夹壁,搜索山顶,相信很快就有消息传回……”

    “贼人那边儿有什么动静?”沈春略略提高了声音问了一句,显然不是对身旁的冯捕头及曹总兵说的。

    一名军士往前走了几步,冲着沈春躬身道:“禀大人,刚接到信报,数名贼寇目前已离开了黄江县城,从行军路线上来判断,正朝此狼牙谷而来。”

    再次仔细地看了一遍地形图,沈春这才将其收起,然后起身,顺手将地形图交给身后的一名军士,道:“看来,飞鱼帮的高手,其伏击地点,不出意外的话,当是在这狼牙谷了……”略一顿,沈春目放奇光,森然道:“还有大半日,四县学员队伍将在此地汇合,然后穿过狼牙谷,直奔黄龙府。而狼牙谷,将是我们与飞鱼帮的决战之地,国仇旧恨,一并作个了结吧!”

    十余天前,沈春他们便接到倾巢而出的飞鱼帮潜入大楚的消息,是以立即行动,作出了种种安排。

    后来,他们带着被俘至今的花无痕,于黄江县城中,发现了飞鱼帮高手的身影,为此派了数名精干的捕快在那里盯着。

    花无痕被俘后,于诸般酷刑之下,不得不招认,也打消了那侥幸的念头,只想将功恕罪,争取从轻发落。自接到消息起,她便被带着四处搜探贼踪,算是全力配合。身为飞鱼帮三堂之一的副堂主,自然认识不少人,所以不久后,便在黄江县城看到了昔日帮中故人的身影。

    现在,沈春他们唯一不清楚的,便是飞鱼帮这次到底来了多少人,但显而易见,即便来的人不多,却无一不是高手,因为据说飞鱼帮帮主,也亲自来了,他是在青虎侯施加的压力下,不得不来。

    灯火熄灭,现场又陷入一片漆黑,无人说话,只有风声和众人的呼吸声时而可闻。决战之前的气氛,紧张又沉闷,而众人的心情,也一如这乌云密布、大雨将至的夜幕,于沉寂中躁动着不安。

    *******************

    郗耀与众学员一样,呆在搭好的一座帐篷中。自离开了清河镇,沿着官道走了一天,来到这处荒山野岭,见天色已晚,便安营搭帐,休息一晚,待次日天明继续前行。

    这座大帐蓬,住有包括郗耀在内的二十多名学员。草草吃完饭后,他们便都进来了,或睡或坐,或与郗耀一样,盘坐调息。

    运转心法,功行一周天后,倦意全无的郗耀,借着燃起的烛火,便开始翻看卧云子所赠的那本归元经。

    诚如卧云子自言,此经约分为两部份,前半部是宁神静心的口诀,简单易记,且一看就懂,其发音也平仄有序,顺畅流利,如诗如赋,若曲若歌;或默念,或扬声,均有一种朗朗上口之感。

    读着念着,往往在不经意间,便令人进入了心潜身安的至静状态。这种洗心涤魂的效果,恰与入定调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自然平和处,又似比寻常心法功法犹胜一筹。

    如此看了数遍后,于心中默念之际,郗耀已是似睡非睡,半梦半醒,大有一种心神俱醉、情思悠远的奇妙感觉,而这前半步的口诀,他已尽然铭记于心了。

    “元即神,神藏魂,魂牵心,心达念意……然后归而藏之,感触那一元之始,此乃我道门宗义!”恢复过来的郗耀,于刹那间,已明白了归元二字的含义。自从钻研符文,他阅读过的道藏不在少数,几乎遍阅了卧云观中所有,而鹰扬学堂的书库内,也有着这类的道经。

    回味了半晌,郗耀再翻一页,下半部的内容,赫然进入眼帘。

    刚刚看了一两页,郗耀已是双目放光,脸露喜色。这后半部的各种算数之术,其方法之奇妙,计算之精细,大多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实是创意新颖,论点周密,而所举的种种范例,可取到举一反三、发人之幽思的奇效。

    “我只要掌握其中的半数计算方法或方式,以后所炼制的器物,尺寸更精确,拼装更精密,如此在这种高度的契合与衔接之下,无形中也提高了器物的品级或威力……不过这其中载有的种种算题,着实让人伤脑筋,不计算则已,一经计算起来,直无尽无穷,而答案难寻……”

    看着上面所留下未解的其中一道算题,郗耀略略心算一下,便头晕脑涨,眼睛发花,无数道算式纷至沓来,充斥于脑海,直似有将他淹没之状。

    “增凝魂念果然没有捷径,全在于冥思苦想,而这种冥思苦想带来的感觉,令人难以忍受……”摇了摇头,郗耀略略清醒,合上了归元经。

    **************

    天色微明,而上空乌云的颜色,似乎变得更深了,浓黑如铅,翻滚变幻,于这种闷躁中,有着阵阵呼掠而过的劲风,丝丝透着寒意。

    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与官道相接的一片荒原上,数道身影如风般前掠,虽未乘马,却速度惊人,于闪晃中,仿佛足不沾地般贴地滑行。

    此时,一道身影就伏在这座不高的坡地上,静静地观察着那数道如风驰电掣般前掠的身影。目光越过荒原和官道,再往远处看,那同样是一片坡地的杂草丛中,伏有他的一名同伴,虽然看不见,但他知道他就潜伏在那里,与自己一样,正在观察这急奔数人的路线,从而估测他们要去什么地方。

    自昨天深夜,他们二人便接到信报,提前潜伏于此,为的便是跟踪或观察这数人的行进状况及路线,并及时地发出一道道信息,令上面知晓。

    蓦地,那急奔若风的数人,忽然停了下来,站在一起像是在说话,然后便见他们一一坐下休息。

    看到这里,一丝极为不妙或不安的感觉,瞬间袭上了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