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在人间凑日子的时光 » 第十二章.不公平的高考

第十二章.不公平的高考

    其实来到大学以后我才知道高考是不公平的,在之前,老师告诉我们每一分努力都会成为卷纸上的分数帮助我们圆一个大学的梦,不过嘛来到了大学里面问问了大家的成绩发现不是这样的。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卷和天津卷很简单,江苏卷很难。来到了学校以后,我了解到了河北省的人想要来我们学校,得靠六百分,同一个宿舍的崔诚因为在河南考了586分,贾进军因为是提前批考了522分,我,李尧,董晓军山西人考了550上下,太原的李宇飞考了570分,后来进来的陈飞到时也是550+.

    可以看出河南和河北两个省份的考生分数是比较高的,主要是因为人多。不过北京和天津的孩子就不论分数了,首先试卷比较简单,其次就是录取的人数比例远远地比我们这些地方高。

    先说北京和天津吧,这里的学生其实在大学里面并没有比别的地方差,相反在某些地方还比较强。我们得想一下,高考的难度在于哪里,为什么会有学生发挥失常。

    首先难度在于时间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题目,还有保证准确率,对于学生的基础,临场应变以及许多的解题技巧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心态和时间上的把控,有些学生可能会发挥失常,而有些学生也会出色表现。

    试题的难度确实会将学生的水平分开,极高水平和极地水平的人没有太大的影响,中间水平的学生很可能会因为一道原本就比较熟练地题目,却花费了比往常更多地时间而受到影响。

    这些都是考试中的,不过到了大学里面大家都可以知道,每门科目如果你会的情况下或许一半的时间都用不到就可以完成,还可以用计算器。这样一来,在充裕的时间下,只要你会,就可以得到分数,和高考完全不同。

    大学要的是会,对于学生的知识进行一个检测,而不是选拔。所以即使是试卷相对简单的天津和北京来到了大学以后并没有想象中的被那些学生吊打。

    但是换而言之,降低了他们进入名校的门槛,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很不公平。

    这是在试卷上的,到了地方上也是有差异的。

    首先李宇飞和陈飞两人都是在太原和西安的重点高中,我们其余的人都是县里面或者市里面的高中。

    李宇飞考了570分,理综就考了269,而且在他们班级里面理综在250分以上的就至少有一半。我的理综只考了200,虽然是发挥失常,但是足以看见差距。李宇飞曾经是个问题少年,经常打架,挑事儿,在初三复读了一年。到了高中也并没有太努力的学习,只是跟上了学校的进度。

    陈飞则是一个标准的工薪阶级家庭,我是县里面的工薪阶级,他是市里面的工薪阶级,没得比。

    作为一个设计院里面的老油条,他老爸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安排好了,倒不是说完全不用努力,而是在进入小学,初中的时候就要面试,还专门在外面培训过。

    小学生面试要求孩子自主的进行自我介绍,还有进行一些口头上的认知考验,初中要求就相对较高,不过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还是面前进入了。

    这个中学可以直接升入本校的高中,不过因为成绩不是太好,所以进入了一个日语特色班,也就是每周上两节日语课,考试也很水。

    可以说这样的学校把好学生都一网打尽了,而且还有那种专门开设的留学班。成绩不需要太好,只要你有钱,在高三那年会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你拿到外国学校的offer,而且一般名词还不低,因为是日语特色班级,陈飞班里面还有几个进入日本东京大学的同学。

    不过陈飞本人在班级里面一直是倒数的,最后一次考试在全班六十个人里面也就考了54名。

    在班级里面的倒数来到了211,这就是省会城市重点高中的实力,听他说一本率高达98%。大家总是宣扬河北的衡水中学,我们的高中也曾经效仿过。不过对于陈飞学校里面的老师来说,总是会抨击那样的学习,不过也是有足够的底气,生源好是第一,教学质量也绝对不会差。本科生只要985才能来这里任教,研究生也是不少,所以教学没有那么的死板。

    我记得网上成都七中的一句戏言:再不努力,你们就只能去四川大学度过最美好的四年了。

    这就是教育上的差距,自我们县里的重点高中一个班级里的第一名都不一定上得了四川大学,而到了他们哪里好像很轻松的样子,让大家不禁怀疑大家是不是一起高考的。

    同宿舍里面贾进军的分数最低,但是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地方县高中也是有差距的。他们那里是万荣县,也是在一中,522在那一年班级里面可以排到了全班第四,而我的549在班级里大概排到了十五左右。

    差距是一层一层的,首先各地的试卷难易程度不同,各地区的录取比例也不同,然后就是相同的一个省内,根据每个市区,县的发达程度,其教育水平也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没有公平可言,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高考有是最公平的,前面说的种种只是说不公平。但是不公平还是有机会以弱胜强,或者说没必要战胜谁,而是要达到应该达到的标准就可以根据你的成绩来上大学。

    至少还是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如果完全靠着父辈的积累才能叩开大学的门,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是我们的高考是一种应试教育,从小看着标准答案来校正自己的我们或许是被剥夺了一部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知识底蕴的想象和创造是没有根据的。

    你可以说高考的各种不好,但是你记住,高考还算是最公平的竞争之一。因为分数就摆在那里,够格你就能上,至于别的入校途径并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接触的到的,没必要去想。

    到了社会上,你会发现,同样的竞争情况下,除非你比对方强的太多,算的上是众望所归,在晋升的时候才会没有悬念,但是如果没有强到那个地步,就有可以操作的地方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相必大多数人已经遭受过社会的毒打了,慢慢的就会懂了这些人情世故。

    面对这样的高考没有考的还是要全力以赴,不要想什么有的没的,经历过的不论最后的结果怎样,都不要缅怀于过去,不论处境如何,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不论是工作技能,还是专业知识,抑或者是人情世故都需要你自己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