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尘烟 » 第二十二节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第二十二节 问余何意栖碧山

    凡事不过其三。

    相面、算卦的,算是是人心。相士们早摸熟了一套观察心理反应的方法,临机断变,让当事者逐渐陷入自已编织的焦虑或者憧憬当中。

    赵维青阅历丰富,岂能一再被老道人套话,只是闭口不言。

    天相只管去变,只要长江水还在东流,他就相信脚下这颗球,仍然在自西向东运转。

    陈抟自顾歪身半躺在席上,全然没有得道神仙的自觉。

    “老道好算天相,每年皆有春秋两算。若按旧迹,赵宋百五十年后,当有一大劫。”

    一百五十年,差不多就是北宋末年了。

    这老道士真有算得这么准?

    赵维青心里又开始有些着慌。莫不是他真的算得出自己真实来历?

    “但月余前心血来潮,多算过一次,却发觉天相有变。帝星移位,勾陈凌正,本是以弟继兄之征。但前几日有飞火流过紫微垣,虽然仍是以弟继兄,却多了变数。”

    “以弟继兄,是说我赵宋吗?”

    赵维青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脑中惊涛翻滚不止。

    活见了鬼。

    这易数真有这么神奇?还是陈抟原本就知道,朝堂大臣,已经有一半在支持赵光义上位?

    再想想倒也不稀奇,赵光义的正统皇储之位,早在他受封为晋王、开封府尹就差不多定了,这样的封位,差不多就是五代到宋初不立太子时,皇储地位的标配。

    直到赵老二开始立赵恒做太子,开封府尹才回归了大臣担任的旧例。

    但这个飞火是什么?彗星还是流星?

    “飞火过太子,太子星亮,勾陈被犯。”老道人不急不缓,他也不管赵维青能不能听懂,老神在在地抬手在北天极上指指点点。“飞火犯宫,本是大凶,但自玉皇始,过华盖,又有云彩五色,是为祥瑞。”

    “帝星下移落于北极,成卦本为上乾下兑,为戴履之相,主君危国弱;但飞火流过,水落地出,成为乾坤相综之象。若阴阳相济天地交通,则为泰;阳远阴沉,则为异卦。”

    这段话听得模糊,但大概意思倒是明了。总结成一句话,无非就是说现在有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代表万事通顺,一个代表凶险无路。

    老道人果然是知道些什么,但是不肯明说,跟他打哑谜。

    “那老先生可有见教?”

    赵维青意料之中,陈抟立刻摇头。“老道身在化外,不在界中。所以来见殿下,只是为苍生有命。告知殿下此事,也是为黎庶争些命数。”

    “赵某明白了。”

    有些话不说透。

    从他知道自己可能被人陷害后,避世的想法就消失了。

    以后由谁来做皇帝,他还没有确定,但必然不能是赵二。

    从历史上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俩个的命运看,无论他有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只要赵二认为他是威胁,就会断然下狠手。

    别说赵二不是李二,就算他真能做到李二那样的功绩,赵维青也绝不会自甘认命,白白地把性命留给他。

    “老先生……”

    就这么片刻功夫,老道人歪身躺下就要睡去,赵维青赶紧把他拉起来。

    “您别忙着入梦。我还有事讨教。”

    “殿下想问官家之事?”

    一句话正中赵维青的心思。

    已经是开宝八年九月中,眼看要进入十月。再过一个整年多一点点,大宋开国太祖就是那场扑朔迷离的“斧声烛影”中去世。

    史上对他离世原因众说纷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赵匡胤身体向来康健,从无大病,无缘无故就在一夜之间暴毙猝死。

    如果不是赵二谋害,那也许是突发卒中。此时医疗条件低下,御医一直不曾发觉也有可能。

    眼前陈抟老道既会养生,又晓医理,如果可以替赵匡胤把脉诊治,或许还能拖延几年。

    他一个不到十八岁的皇子,此时很难和正值壮年的赵光义抗衡,大臣们也宁愿有个壮年的皇帝,来保证赵宋皇朝的延续。

    有赵匡胤在位,许多事就容易去做。

    “确实想请老先生前往宫中一遭。老先生当看到,官家仁圣爱民,不喜杀戮,自他登基后,宋境之中百姓安居乐业。有官家在,又何必执着于乾坤正反?”

    老道人立刻左右摇头。

    “不妥啊不妥。要是能见,老道自然就去见了。不能去不能去。”

    竟然态度很是坚决地拒绝了。

    赵维青心里腹诽:赵光义当了皇帝后,你都不知道去了多少次,那时怎么不见你说不能。

    但那时确实已经是雍熙北伐之后,不久之后,这位老神仙便羽化而去。

    “老先生也说,天下有了变数。既是变数,便不违天道。”

    赵维青继续苦口婆心,想尽了借口让他入京。可惜老道还是无经坚决,说什么都不松口。

    最后老道人被赵维青缠得没办法,只好退让一步:“老道会的这蛰龙功,颇具养生延寿之效。官家在命数中,殿下却在化外,老道倒是可以传给殿下。至于殿下学了以后教谁,老道便干预不着。”

    看来这是老道的底线了。瞧他这样认真,或许他是真的不敢插手俗世。至少,现在不敢。

    出于好奇,赵维青又问:“老先生总说我是外来,这话又是从哪里说起?”

    “我以为殿下能忍住不问哩。”老道又变成那副笑咪咪的模样,也不在席上半卧,盘膝坐了起来。

    “外者,夜卜也……”

    “慢着。”赵维青赶紧拦住。老道人那一堆徒子徒孙都是研文治经的大师人物,习惯之乎者也,老道人讲得天花乱坠,众弟子们也能理解。他赵维青是个粗人,言语间带些文气还好,动不动咬文嚼字,他的脑袋快能糊成粥了。

    “小子年轻尚轻,读书不勤,老先生还是简练透彻一些。”

    老道人停下,盯着赵维青半天不说话,赵维青有些坐卧不宁,不敢再语言招惹老道人,只好尴尬报以一笑。

    陈抟老道毕竟已经得道,还是不同年轻人一般见识。

    “只要身在世俗命数外,就是外人。老道是外人,殿下也是外人。区别只是老道是出世,殿下是入世。出世者是去,入世者就是来。如世俗中人,来者就是出生,去者就是故去,只有殿下不在定数中,所以便是来者。”

    赵维青仍然听得糊涂,大概知道一点,老道人擅于推衍命数,世人都有宿命,唯独他的命数老道推算不到。

    不过以老道的思维,并没有想到他来自后世,只不过觉得他命格独特,能够改变大宋命运。

    听老道人进一步解释道:“老道也在化外,却和世间格格不入。贸然入世,反而会与初衷背道而行。”

    这就难怪他拒不奉诏入宫,唯恐适得其反,害了他人。当年柴荣在时,他也是如此做的。

    “我晓得了。但老先生见我又有何益?”

    他不能入世,难道只是因为好奇,专程来参观一下自己这个变数?

    “老道不是来见殿下,偶遇罢了。”

    偶遇?

    坐着帆船,直闯水师船队,这是哪门子偶遇。

    随即赵维青就懂了。

    陈抟不染世间尘土,不代表他对俗世就没有影响力。

    光是赵匡胤一人,就足以引动天下局势。他见不着陈抟,但是他儿子赵德芳就可以。换成别的皇帝,或许会立刻怀疑自己儿子有谋逆造反的心思。

    赵匡胤不一样。迫于大臣压力和再次出现“黄桥兵变”的担心,他不得不临时把赵光义立为皇储。可他内心不甘心,期望儿子们能够成长起来担当重任,有能力从他手里接过皇位并且稳固江山。

    如果赵德芳能够被老神仙看中,不是能力杰出,便是受上天眷顾,他欢喜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打压儿子。

    这样一想,其实陈抟老道,是专门给赵维青来站台背书的。

    也不必说话,只需要呆上两天,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这就好比说,从来不去主动勾引别人夫人,只是太过出色,夫人自己扑上来,便于己无关。

    陈抟的影响力是无需质疑的。

    这一晚,陈抟将蛰龙功的要诀,详细传于赵维青。许是赵维青也是化外之人,蛰龙功正适合他。不过稍练半个时辰,就躺倒睡了过去。

    次日,内侍行首王继恩,从大别山中赶过来了。

    他在山中忙碌了十天之久,从洼口山村,一直追溯到皇子出事的霍山,把梳理勘核写了牓子,送交京城。然后从霍山再赶过来,前后比赵维青晚了整整半个月。

    他先去找王明报到,这才知道昨天在江上居然遇到了陈抟老祖,顿时大为惊讶。

    他在官家身边已久,几次下召请陈抟入京,他都知道。甚至还亲自往华山云台观跑了两次,结果都碰了一鼻子灰。

    头几次下诏时,陈抟还只是以年事己高不便跋涉做托辞,等他去时,得到的回复只有三个字:不奉诏。

    瞧瞧,连个假客气的“不敢奉诏”都不说,直接当面就回绝了。

    至此以后,赵匡胤就再对道人们都没了好脸色。不过王继恩觉得官家并没有真生气,反而更像是跟陈抟在赌气。

    但是,拒不见皇帝的陈抟老祖,如今却来见了小皇子。就算是江上偶遇,也是他愿意相见,否则掉头退走就是。

    前几日在山中的时候,王继恩其实心中就有些惴惴,听了这个消息,立时生出了赶紧回京的念头。

    过去还不曾发觉,小皇子就在这样的本事?

    官家是不是觉察了什么?不但派了殿直官,还专门把李继隆从东路调到西路。

    怀着心思进了东营,结果又吃了个闭门羹。眼看已经辰时正刻,皇子殿下居然未起,还有帐中酣睡。

    守门的崔秀昨天就得了殿下吩咐,哪怕王明亲自过来,也不准叫进帐叫醒他。

    王继恩只好守在中军大帐中,等着皇子殿下自己醒来。

    这一守就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