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汉劫 » 第二章:拜把子兄弟

第二章:拜把子兄弟

    那几个白衣马贼将白牡丹拖到一个独眼头领面前,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独眼龙就象狼看见羊羔,眼里放出绿光,口水都流出来了。

    白牡丹吓坏了,拼命挣脱便要逃跑,独眼龙一把死死的掐住她的手腕,满口喷着臭气往她脸上凑。不提防白牡丹一口咬住独眼龙的耳朵,硬给扯下半个来。

    这还了得,疼得独眼龙捂着耳朵嗷嗷直叫,恼羞成怒拨出腰间弯刀,扎进白牡丹肚子里。

    可怜白牡丹一声惨叫,昏死过去。

    几个马贼慌了,忙从白牡丹身上扯下一块布,给独眼龙把耳朵裹上。

    正在这时,又有几个马贼过来,告诉独眼龙,搜遍了整个堡子,也没找到那个大宋军将。

    独眼龙气急败坏,告诉手下将这堡中所有人统统杀光,粮食牛羊财物都抢光,再放一把火将这儿烧光。

    马贼们便开始分头行动,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完了又放火。比日本人扫荡还万恶了。

    整个堡子到处火光冲天,被洗劫一空。随着马蹄声的渐远,村子里死一般的静寂。

    杨志藏在炕洞里也不知多长时间,蜷曲在里面难受死了,便死命地推头顶的石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挪开条缝,钻了出来。

    一看两间破屋早起被大火烧的七零八落,一根柱子支撑不住跌倒时,还将他左额头上刮了一下,血顿时就渗出来了。

    杨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顾不得疼痛,叫喊着发疯般地冲出去,他要找他的母亲,然而却一直听不见母亲的回音。

    到了街外,忽然看见白牡丹倒在血泊中,杨志吓傻了,叫声娘一把抱住母亲。

    白牡丹眼睛睁开一条缝,口里喃喃道:“马贼,马贼”。杨志看看四周,连个鬼影也没有,便说:“娘,马贼走了,难道是马贼伤的你吗?”

    白牡丹喘着粗气点点头:“孩儿啊,是个独眼龙马贼,被娘咬掉半拉耳朵,你要替娘报仇”。

    杨志答应着,便将母亲扶得坐起。

    白牡丹强挣着从怀里掏出一方手帕,上面沾着些血渍,交给儿子道:“孩儿啊,别管娘,拿着它找你爹去”。

    杨志抖开手帕,却见里面包着一块玉坠,不由一愣,怎么和姜拐子给他的那块一模一样?

    他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上,自己的那块不见了,肯定就是这一块,他好像猜到了什么。

    白牡丹眼角闪着泪花,断断续续道:“孩儿呀,娘对不住你,你爹就是…”

    杨志点点头道:“娘别说了,俺都知道了”,他早就觉得姜拐子对他好,跟母亲有关系,今天终于证实了。

    白牡丹也点点头:“十八年前,当时你爹是德顺军知军,跟着邠州知州范仲淹抗击大白高马贼,不幸中了埋伏,受了伤,好不容易逃出来,流落到咱这堡子,念他是忠烈之后,俺爹娘就收留了他,并让我照顾,大约有半年多,俺爱慕他英雄气概,便以身相许,于是便有了你”。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白牡丹由不得喘开咳嗽起来。

    杨志越听越糊涂,便问道:“我爹到底是谁呀?”

    白牡丹脸上泛起红晕,轻声道:“你爹就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孙子白袍将杨文广呀,你不是知道吗?”

    “啥?”杨志眼晴瞪的像铜铃,看母亲一本正经也不像是神经错乱,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可杨文广死了也快一千年了,这牛头不对马嘴的,莫非这是上一辈子的事?

    杨志彻底懵了。

    白牡丹还沉浸在思忆中:“后来你爹伤好了,要走了。男人嘛,他有他的事,娘不怪他。你爹便留下这块玉坠做信物,让俺日后去找他”。

    杨志听的入迷,便问:“你找了没?”

    白牡丹道:“找了,你两岁的时侯,你外婆外公都染病先后过世了,娘便带着你去徳顺军找你爹,可去了一打听,你爹被朝庭派遣到闽越,跟随枢密副使狄青去讨伐叛贼南大王侬智高,俺一个妇道人家那里去得,只得再回桶围堡,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只为给你爹个交待”。

    停了一下,白牡丹又说:“娘不行了,你就拿上这块玉坠去找你爹,告诉你爹,娘等了他十八年”。

    杨志一下子又想到了王宝钏守寒窑十八年。

    世界这么大,去那儿找爹呢?杨志有些沮丧,自己就是有娘养,没人教的命。

    却见白牡丹喘着粗气,口中吐出鲜血来,她拼着最后一口气说出心中的秘密,终于闭上了眼睛。

    杨志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尽管他曾经那样记恨母亲的苛刻,然而真正失去母亲,他才了解到母亲的无奈和孤独。

    杨志擦干泪,去找隔壁姜拐子,然而整个村子到处是烟熏火燎,只剩下断壁残垣,就像日本人刚扫荡完一样,别说人,鸡也没一只。

    无奈,杨志只好将母亲草草安葬,他得去找他的父亲,那是他唯一的希望,尽管希望渺茫。

    因为家里所有的粮食,连同没来的及收的豆子,都被马贼抢走了,他只得从树下摘了两把枣,出了村子。

    雍陇之地,到处是丘陵沟壑,因为连年战争,路上只有逃难的百姓。

    杨志一路行来,受尽艰辛,好在杨志从小吃了不少苦,这些磨难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一天夜里,杨志在一处山坳里藏身,远远看见几处篝火,他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的厉害,便悄悄摸过去,爬在一个土堆后面,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是马贼的宿营地,几十个马贼正在喝酒吃肉,吃的不亦乐乎。

    一股浓浓的肉香味传来,杨志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他的等,等一个时机。

    一直到后半夜,马贼们才酒足饭饱散去,只留下两个马贼警戒,又等了一个时辰,东方己经发白,那两个马贼终于熬不住了,也打起盹来。

    杨志悄悄靠近一辆破牛皮,车上放着抢来的东西,他小心翼翼探出头侦察,忽听有人喘息声,不由吓了一跳。

    仔细一看,原来车轮上还用麻绳绑着一个人,肯定是被马贼捉来的。

    杨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定把这人救出去,从小他便看不惯被人欺负。

    杨志摸索着解开麻绳,把那人放开,告诉那人跑吧。那人摇摇头,说他腿上中了一箭,跑不动了。

    杨志犯难了,便叫那人莫动,自己悄悄顺着香味,到马贼吃饭的地方,找到两根羊腿,顾不得油腻,藏在怀里,又悄悄折到牛车边,背起那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走不多远,天已大亮。

    杨志便将那人背到他藏身的山坳里,那里杂草丛生,很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

    果然,马贼们醒了,发现丢了人犯,撒开人马四处寻找,找了几个来回,终究未找到,这才悻悻离去。

    杨志狼吞虎咽地啃着羊腿,顺手分给那人另一条羊腿,那人撇撇嘴,说:“俺不吃”。

    杨志一愣,便问:“你不饿?”那人说:“俺姓杨,不能吃羊肉”。

    一句话,差点让杨志喷出鼻涕泡,都啥时侯了,还管这些,便问:“你姓绵羊的羊还是山羊的羊?”

    那人撩了撩头上的乱发道:“反正俺不吃。不过还得谢谢小兄弟救命之恩。你要能把俺送回到秦州,我必千金相赠”。

    杨志一听不由瞪大眼,秦州他知道,离这儿一百多里,现在叫天水市,可千金是多少钱呀?

    他仔细打量那人,才发现那人是个穿着皮甲的中年将官,尽管披头散发,但还是能看到额头上的一道伤疤。

    杨志很惊讶,世上还真有这么巧的事,这不就是偷枣的小子要找的爹吗?自己找爹还没找到呢,倒先把他爹找到了。

    杨志便问道:“老大叫甚名字了?”

    那人警觉地叮着杨志,攥紧拳头,反问到:“你问这个干甚?”

    杨志装模做样道:“俺会看相算命,你呀,姓杨名怀玉,是渭州防御使,你有个儿子,叫杨世杰,是个参将,对不对?”

    那人果然是杨怀玉,一听真个吃惊不小,看自己的这个救命恩人,年纪不大,黑不溜秋,额头血青,不知道是伤疤还是胎记,穿的不知从那捡的破衣裳,邋里邋遢,其貌不扬,却一说一个准,忙道:“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是何人让你来救我?”

    杨志脱口道:“俺叫杨志”,忽然他想起那个梁山好汉,便顺口道:“人送外号青面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杨怀玉感叹道:“小兄弟真乃奇才,大恩不言谢,但有用得着老大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杨志想起杨世杰打了自己两拳头的事,又后悔起救了杨怀玉,事到如今,只能好事做到底。忽然眉头一皱,有了主意,便道:“老杨大哥,咱都姓杨,五百年前是一家,对吧?即然有缘相识,不如结成生死兄弟,你看如何?”

    杨怀玉马上点头同意,一问年庚,不由乐了:“俺比你大三十岁,连俺那小儿杨士杰都比你大十岁”。

    杨志就是想让杨士杰叫他叔,想想就开心,便道:“忘年之交嘛,当年孔融和祢衡也相差二三十岁呢,你怕吃亏呀”。

    杨怀玉道:“那里那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俺巴不得有你这样一个小兄弟”。

    于是两个将羊腿供上,撮草为香,向关二爷起誓,连磕三个响头,就算结成了生死兄弟。